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掌握主动而摆脱被动,"致人而不致于人",对于所有形式的对抗斗争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古代兵家与传统武术家们不但对此达成了共识,而且,略为深入,我们还会发现,两者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的基本思路,也是大致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正出而谲用--"武术与兵家"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武术一样,古代兵家的经验理性,是由作为价值理性的圣道与作为工具理性的诡道复合而成的。这种复合的理性构架,使古代战争的军事运作与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一样,即要遵循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又要紧紧地受制于传统道德的约束与规范。  相似文献   

3.
遵循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以明清兵家和民间2个群体为比较项,以二者关于武术的研究为比较的共同基础和联系,在兼顾全面的对比过程中着力探析其对武术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旨在的异同。依据明清武术论著统计及作者身份特征,对明清兵家和民间18本武术论著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发现:在研究内容方面,兵家体现出在对民间武术进行整理、对比的基础上,辨出技法之"花套",择选出可服务于练兵与战阵的实用之技;民间则根据自身技之所长或家学渊源,依类别撰述、明晰拳种传承脉络。从研究旨在来看,兵家视武术为工具,民间则视武术为人生,从而表现出"明兵重其用,清民重其理"的特征。但是,回顾历史,也正是两者的互补,才能清晰、理性地去辨识武术自身。  相似文献   

4.
顽强自信,不惧死亡,“夺人而不夺于人”,是一个优秀的传统拳手,也是一个有战斗力的军队所必须的;谨养而治气,则是培养人的精神力量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5.
超验心,是规范形式的制作依据,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发出者,是完美之武术运动的根本动力。天地万物之良好秩序,人的行为之最佳方式,武术运动的理想状态,都是其超验心的自然表现。自然,人生的最高境界,武术训练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对超验心的彰显。该文认为,正是对超验心的共同崇尚和对超验心之彰显的共同关注,使武术与儒家得以深层次的思想会通。  相似文献   

6.
竞技武术套路制胜因素与谋略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结合竞技武术套路的项目特点,通过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制胜因素及其组合方式的剖析,以及对制胜实施影响诸因素的探讨,提出新时期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制胜谋略构想.  相似文献   

7.
从跆拳道中“道”的含义及武术中“德”的内涵及其体现进行比较,对“道”的实现从教学风格特点分析,建议武术中“德”的实现应借鉴“道”的教学方法,从而通过武德的培养,使人们在道德观念日渐模糊的现代社会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充分体现和发挥武德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因教而学”理论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实践表明,该理论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因人而教和因材而教,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当前,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概念与关系问题已成为武术理论研究的焦点。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界定了竞技武术、传统武术、中国武术的概念,探讨了当代武术发展中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矛盾冲突与规避路径,以及二者的当代价值定位。研究认为,涵盖现代武术和传统武术两大内涵于一体的中国武术概念界定法存在缺陷,而“广义”与“狭义”的分别界定法较为妥当;竞技武术套路源自“舞”的表演属性而非“舞”的练功属性,竞技武术散打、竞技太极推手、功法运动源自传统武术中的练功方法,如此认识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关系,是规避二者存在矛盾和发展冲突的有效路径;竞技武术三个运动项目虽然源自于传统武术的打、练、演三项主体内容,但却算不上是对传统武术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和发展。竞技武术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好体育化道路,发挥体育竞技的价值,传统武术则应该坚持“打练结合”的武技、武道修炼方式,发挥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论述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基础上,结合分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和类型,认为武术创意产业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特色种类,并对其进行了界定、特征分析和分类。然后通过对当今我国武术创意产业中极富代表性的武术创意表演产业的具体分析和案例调研,论证了武术创意表演产业所形成的较大的产业规模和发展潜力,以及对弘扬武术文化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其发展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建议和展望,以期今后能更好地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武术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符号学理论,对中华武术的文化价值观与符号学意义进行了分析、探索和解读。认为:武术是一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此符号背后的意义较之技术而言更为深远。对外,它能够很好地标识中国、讲述中国;对内,可以提升民族文化的认同。结论:从符号角度审视文化的大文化观,可以启示人们:要想使文化可以薪火相传不仅需要保留文化的内涵,更要注意到文化储存的"手段"。文化符号的意义是标识与象征,对于武术的这种认知,乃是制定其发展战略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2.
中华武术的发展,不能因全球化而失去民族性,不能因科学化而遮蔽文化性,不能因现代化而抛弃传统性,不能因竞技化而丢掉健身性.中华武术的发展,必须坚持民族性,避免在全球化语境中失语;必须坚持文化性,避免在文化多样性中失位;必须坚持传统性,避免在现代化进程中失身;必须坚持健身性,避免在体育大众化中失范.  相似文献   

13.
“因学而教”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教学思想之一,然而,随着工业大生产对大批人才的需求,“因学而教”思想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因教而学”思想所取代。在当前教学情境下,有的教育工作者片面夸大二者之间的矛盾性,甚至提出必须用一者取代另一者的主张。笔者认为,“因学而教”与“因教而学”思想是一种辨证的互补关系,只有将二者有机整合起来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武术基础训练与儿童生理、心理发展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从儿童生理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角度对武术基础训练与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关系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儿童武术基础训练,应遵循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运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及武术运动的规律、特点,正确指导儿童进行武术训练,避免因训练方法不当、内容安排不合理而造成的运动损伤及其它不良后果,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并提出合理的训练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美国东西海岸部分武术馆、校的调研发现:华人移民是武术得以在美国传播的主要力量;"段位制"是美国武术馆、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缺乏统一的管理,武术传播者为生存而进行的无序竞争成为武术传播发展的阻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中国官方武术机构应加强武术海外传播推广策略的针对性研究,拓宽武术海外发展的市场,加强对国外武术机构的培训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历史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演绎与推理法研究了少林武术的开创和发展与北方地区邺下寺院尚武传统关系,结果表明:稠禅师是我国武术史上有文献可考的少林寺最早武僧,但稠禅师幼年习武与嵩山少林寺无关。少林寺初祖跋陀从未传教稠禅师武功,健身自卫是稠禅师发愤习武的主要动因,北朝时期的稠禅师幼年习武是在邺下(今河南安阳一带)寺院,他是带着一身武艺到的嵩山少林寺。  相似文献   

17.
随笔这一文体不是先产生于国外,而是先产生于中国。最早使用随笔这一名词并进行随笔写作的是南宋洪迈。《容斋随笔》是一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著作。西方随笔的先驱是法国蒙田和英国培根。中西随笔都强调随手笔录,不拘一格;轻松风趣,幽默诙谐;内涵深厚,寓庄于谐。但情感流露和个性表达又有所不同。中西方都涌现了不少优秀的随笔作家和作品,其中生活随笔、文化随笔、科学随笔的成就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武术选项课中构建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为高校公共选项课教学改革提供依据.研究构建了高校武术选项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武术基本功测试成绩、单元测试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武术套路测试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武术自由创编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提示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高校武术选项课,此模式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武术经历了时代的沧桑和变迁,在历经了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与洗礼之后,依然发展、繁衍至今。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伴随着以社会环境和社会人群价值取向为主的变迁与变化,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的发展正逐渐的呈现出某些相背离和不和谐的表象。通过研究,我们发觉中国武术中原本一些内在的东西正在不断的被遗忘,正在不断的流逝。本文试从中国武术在当代发展中的问题境域入手,解读中国武术在当今世界和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中国武术发展的"合法性"或"合时性"的内在依据,以挺立中国武术的脊梁。  相似文献   

20.
从基本内涵与实践典例入手,以学术视域为起点深入研究《孙立权语文教育札记》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的另一重创获——文献意识,尝试探寻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