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线点歌作为互动直播方式之一,用音乐和电波架起了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得到听众热烈欢迎。但随着各地电台对点歌节目一哄而上,主持人对点歌节目缺乏理性思考,单调的“你点我播”的节目形式,使得点歌节目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热线电话铃声不绝,参与听众不见减少;另一方面主持人和听众对点歌节目越来越感到乏味,越来越缺乏热情。  相似文献   

2.
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渴望温馨美好的情谊和强有力的支持,建立真诚友好的人际关系。“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紧张劳累之余,渴望排遣放松,调整张驰。“热线点歌”便是这种社会需求的反映。它象一段小快板,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宏大交响乐章中,欢快流畅地跳动。如何在“热线”的两端,注入“情感交流”的凝聚剂、清新剂,构筑真正意义上的“空中心桥”,使之常办常新,笔者想结合自身的经历谈点体会。1、摆正位置,放下架子,营造一种平等、亲切、诚挚、友好的气氛,这是进行情感交流的先决条件。“热线点歌”节目主持…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通信工具电话与大众传播媒介广播的契合,给濒临低谷的广播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无论大台小台,直播纷纷上马,“热线”炙手,铃声不断.然而,在这片炽热的铃声里出现的却是一种“理发挑子一头热”的怪现象——点歌热,主持人成了接线生,而其他名曰  相似文献   

4.
1993年,人称广播年。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的上空,电波大战,烽烟四起,一度被报纸、电视逼于一隅遭受冷落的广播,倍受青睐,引人瞩目。 就在“热线点歌”、“热线竞猜”、“咨询服务”等日趋  相似文献   

5.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滕佳去年不幸逝世,使上海的众多“点歌迷”震惊不已。其实,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听众点播节目主持人不止滕佳一人。他们热心为听众服务,与听众保持血肉联系,使各自主持的节目各具特色。《劳动报》记者吴建民釆写《为您点歌一曲送去一片真情》一文,介绍这些听众不见面的热心朋友的风采。  相似文献   

6.
热线点歌节目是颇受听众欢迎的广播文艺节目,它融听众参与、歌曲欣赏为一体。热线点歌节目产生于我国城乡电话普及的背景下,人们在听广播的同时,可以很方便地在家中、在就近的电话亭参与节目。这种电话与广播的结合,充分发挥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综合优势,而且将人际传播中的情感距离与心理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热线点歌节目应以创新吸引听众。但时至今日,它的发展滞后于听众不断变动、不断提升的收听需求,大部分点歌节目是以老形式、老面孔出现,难以对听众产生吸引力。要使热线点歌节目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加以改进,积极创…  相似文献   

7.
点歌的故事     
9月20日晚,泌阳县电视台“点歌”节目一开始,荧光屏幕上就打出这样一行字:“感谢我的老师——《新闻爱好者》栽培之恩”,落款是“学生张成春”,接着是韦唯唱的《爱的奉献》.  相似文献   

8.
胡正荣  李舒 《中国广播》2008,(10):12-14
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广播的表现多少有些令人尴尬:思想意识老化,节目信息量小,对社会生活介入少,流俗趋势严重,大量的时段和频率靠“点歌加电话”、“音乐加读报”甚至“坐堂问药”来充数,久而久之,广播电台的权威性、公信力、社会影响力都有所下降。尽管“2003广播发展年”  相似文献   

9.
新栏目资讯     
《心声代言人》祝福随你选音乐任你听《心声代言人》节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于2003年10月开播的一档点歌类节目,每天13:00~14:30播出。点歌类节目可以说是在各种广播节目中开设时间较长、形态相对单一的广播节目。在已经存在数量众多的广播点歌类节目的情况下,如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在中华大地上兴起的“读书热”,至今热浪滚滚,方兴未艾。其间高潮迭起,海内外读书界为之瞩目,象“萨特热”、“三毛热”、“琼瑶热”、“弗洛伊德热”、“尼采热”……后浪推前浪,一浪热过一浪。“读书热”使广大读者的文化素养日益提高,视野日益开阔,它带来的巨大社会精神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热线电话在广播界“火”了一把.现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广播电台都陆续开办了热线电话节目.播出内容也由开始的听众点歌、猜迷等文化娱乐类,逐步发展到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时政类.广播与电话“结缘”给广播带来怎样的影响?在热线电话“火”了一阵之后作一番冷静的思考,对进一步搞好广播宣传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主持人”这一新生事物在新闻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近年来,广播事业上发挥了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宣传效果。例如:节目主持人可以直接与听众对话进行交流,不管是专家论谈、热点话题,还是寻医问药,点歌寄情,一个参与电话就能解决问题;再加上  相似文献   

13.
广播热线电话节目中潜在的违法现象不容忽视尹中贵,李云朝把电话这个现代的通讯工具引入广播节目中,这是广播的一大进步。炙手可热的热线点歌、热线讨论、热线交流、热线投诉等节目,使曾一度冷漠的听众,忽地在90年代再度热起广播来。然而,既然是一种热,也就跳不出...  相似文献   

14.
王颖 《视听纵横》2009,(4):99-100
点歌节目还有市场吗? 最近,浙江电台流行音乐广播给出了非常肯定的答案。该频率于2009年3月22日起在每天下午三点推出点歌节目《想点就点》,收听率表现令人欣喜。根据央视索福瑞公司的数据,点歌时段的收听市场份额出现飙升: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台的主持人直播节目一般都设有热线电话栏目,而几乎每个电台的热线电话节目都成为最受欢迎的栏目之一,这是我国广播节目改革中出现的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各台开设的热线电话,从开始时单纯的“热线点歌”,到全方位向纵深拓展,有“热线投诉”、“热线咨询”、“热线猜谜”、“热线采访”、“热线话热点”、“热线卡拉OK演唱”等等,一根红线牵动千家万户,引起了广大听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国内产生了这样一种文化现象:学术出版界不断地推出热门的话题、热门的学科,有所谓“美学热”、“人道主义热”、“方法论热”、“文化热”、“弗洛伊德热”、“尼采热”、“民俗学热”、“语言学热”等,这些热潮如浪波涛涌、彼消此长,不断冲击着中国学术思想界,使中国文化振荡的频率空前加剧。这种“趋热现象”的产生,固然是一个好的文化征兆,它反映了粉碎“四人帮”以来,学术出版界打破了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思想活跃,接收和  相似文献   

17.
纵观近年来大学生们的读书生活,不难发现一个颇为发人深省的规律,这就是:“热点不断,此起彼伏,余热未消,新热又起。”80年代上半叶首先出现了“萨特热”,不久又出现了“尼采热”,接踵而来的是“弗洛伊德热”,与西方思潮热并列兴起的是港台“言情小说热”和“武侠小说热”。“读书热”是一种群体读书现象,它与个人的读书的意义截然不同。作为一种群体价值倾向的反映,“读书热”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近来在不同场合都听到有人议论说经济台节目水份太多。有的说:“只要一打开收音机,不是点歌就是猜谜,简直没有什么可听的。”有的说:“经济台的节目应该是雅俗共赏,可现在成了俗文化,只适合初中生。”还有的说:“这样下去经济台节目快没人听了”,等等。这是些情绪化的语言,可能不够准确,但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却不可忽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意见多来自圈内人,他们  相似文献   

19.
文艺专题节目是广播电台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为丰富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台在自身的转变过程中,文艺节目也出现了一些倾向:1.在注重“乐”的同时,忽视了“教”的功能。表现在把市场流行的标准作为选择节目的标准,同时大量依赖以经营为主业的音像传媒公司提供的免费节目源,使节目充满了浓厚的商品味。2.热线电话中,点歌娱乐的多,而进行有深度的文艺探  相似文献   

20.
在“奶酪”热过后,“信使”热也大有燃起之势。一段时期以来,类似“把信带给加西亚”的题材纷纷在书店柜台上露面,大有掀起一股“信使”热的势头。通过粗略统计,在当前市场上,不同出版社而内容相关的“信使”类图书就有十多种。《致加西亚的信》推行的忠诚与勤奋的理念比“奶酪理论”会更深人人心,“信使”极有可能开辟该类书的另一个时代。 携百年全球传统,冲击当代中国市场 “把信送给加西亚”绝对不是一个新鲜的题材,早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它就作为一篇短文传人我国。也曾经被《读者》等刊物转载。但是,在20年后,是什么力量使它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