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受自身文化气质的影响,老舍创作中常常出现情感与理智的二律背反。老舍一方面以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眼光观照乡土中国的种种社会、文化弊端,寻求民族新生之路;同时又难以割舍"老中国儿女"的文化情怀,对当时以"西化"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文明"难以真正认同。这突出表现在他对"洋派青年"的讽刺、揶揄以及"男性本位"主义的女性观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发生变性的原因主要有:遭遇突发事情而变性,大病后而变性和因孝亲行善的阴德果报而变性几种。对变性人的记载,魏晋和明清时期较多,而唐宋元时期相对较少;魏晋时期,人们对于变性人现象的记载显得较为简单,而明清时期记载的相对较为具体而详细;对变性人的态度,明清时期较魏晋时期的舆论更为开放,也更为人性化。相对于魏晋时把变性人现象和社会政治联系起来,明清时期更加关注人性本身。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既是思想大解放的年代,也是理想与激情飞扬的年代。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此期间或保守或激进的诸多论争都具有不同程度、不同意义的历史保存价值。本择取80年代中后期一种藏具震蓖力和代表性的反理性话语予以描述和检讨,旨在说明,对于严真的学术研究而言,理想与激情虽可贵,理性与学养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电影业的“失衡”状态已经出现,并到了必须正视、乃至应引起警戒的程度。具体而言,有三种失衡:即产业失衡、艺术失衡和文化失衡。  相似文献   

5.
虽然传习馆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运作方式等方面体现出的与国民民族文化教育间的迥异性,使其在民族文化教育场域中被推至边缘化的地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在保存文化多样性、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推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证明传习馆教育不失为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其自身体现出的所处地位与发挥作用间的"二律背反",验证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等在民族文化教育场域中不断博弈的现状.因而,一条以传习馆基本教育理念的普遍建立为前提、社会制度的合理安排为保障、个体主体性民族文化意识的建立为皈依的矛盾消解之路就呼之欲出了.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的一日》为开端的“一日”征文活动使报告文学这一新兴文体迅速成长起来,使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获得了长足进步;这些活动还具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功利性,显现出非常浓烈的政治色彩。而活动的直接成果——数量众多的征文,则是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中政治话语的文学阐释。活动中出现的悖逆文学规律的现象和征文存在的审美价值缺失的问题,与活动的政治功利性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线"--绘画造型的基本因素与独立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画,线是造型的本质;而西方绘画,线又与形体和色彩依附在一起;线是造型的因素,是不能独立划分界定的。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理论中,围绕审美现代性话语的生产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重写过程。理论上,认识与重写的良性互动是当代文艺/美学理论发挥话语效力的根本机制。但迄今还不能说这一良性互动已经形成。我们应该走出冲突论认识模式,将审美现代性放在后现代性——现代性——审美现代性的历史逻辑路线中加以重写。  相似文献   

9.
康德提出的“二律背反”命题,与身心修养中的境界有着复杂的区别和联系。“二律背反”具体到生活中,表现为道德的普遍法则与人们幸福感的矛盾,而只有通过身心修养,以变化气质,止于至善,才能真正解决这个矛盾。  相似文献   

10.
栾妮 《现代语文》2002,(2):38-3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内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相应地,语言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新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早期文学中塑造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剑客形象,在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原型意义。首先,从社会地位、人身所属而言,可分为依附于他人和独立自主两种类型;其次,从精神依托而言,可分为追求君臣之义、孝悌之义和友朋之义三种类型;第三,从行为方式而言,可分为自残自戕和及时行乐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紫色是中国古代服饰色彩中最敏感的符号。紫色在中国古代服色中由贱色跃升为贵色是一艰难的流变历程,这是紫色术身的高贵气质和制作成本之高及其在道教、外来文化冲击等多种合力作用下的结果。这一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儒释道三种主要思想的斗争与融合、统治阶级统治阮角被迫下移及人们色彩观的改变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色彩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领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英语言包含着大量的颜色词,但是由于地理环境、民族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的差异,汉英两个民族对各种颜色词在视觉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联想象征意义、寓意也不尽相同。以"红色"为例,分析其在汉英语言中涵义的异同并探寻其文化根源,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古代女性的价值实现及其文学的悲剧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女性的全部现实生活不在社会,而在家庭,古代女性在爱情,婚姻关系中的被动与不稳定形态,赋予以独特的生存状态与情感心理状态,古代以女性为中心的爱情学,也因此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花是人们最喜爱的也是最常用的修辞语象之一。中国人以花喻美,以花喻德,或是借花抒情,都融入了人们对花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更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精神文化内涵,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委婉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委婉语都始于避讳、禁忌。汉英两种语言在表现形式、文化内涵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有必要从跨文化角度作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探索“秋”的词源、理据、化内涵,从而得知英汉造字、词源和理据特征;从哲学上来考虑人类明的时候,字构造的共性规则可能反映出人类在很多基本方面有着相同的思维、相同的原则或相同的看法,“这种发生性的趋同现象,是由共同的原始化心理结构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的实际出发,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从事物发展的否定的环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层面以及当前道德教育和实践的缺位等方面进行理性分析,并努力地子求重塑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体系,积极探求实现社会规范的途径和方法,可以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内容十分丰富,在历代思想家的哲学著作中都不乏有大量关于重和思想的论述。随着时代的演变,它已内化为全体国民的生活样式、价值方式和思维模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和”文化。正值我国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西方文化出现危机之际,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哲学重和思想的文化内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学习俄语,一定要了解俄汉两种语言所蕴涵的文化内涵的差异,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