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在新闻评论写作过程中,制作标题是很重要的一环.一篇内容很好、质量很高的新闻评论,如果缺少一个简练生动、吸引读者的精彩标题,很可能被许多读者直接略过,放弃阅读,新闻评论的传播效能将大打折扣.所以,不管是新闻评论作者还是编辑,都应该高度重视标题的制作.本文以《中国青年报》于2011年5月21日刊发的《官场礼仪进入大学就业指导课》这篇新闻所引发的相关评论为例,结合相关理论,探讨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技巧,以期为新闻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方圆 《新闻知识》2001,(7):44-45
标题如同新闻的眼睛,也是进入读者眼中的第一形象。标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闻的传播效果。梁衡在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选时曾说:一篇新闻写得再好,标题平淡无光,也不会引人注意,更不会令人一见钟情。可以说,对新闻标题的千锤百炼与精心制作,正是梁衡成功的新闻写作实践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一双引人注意的好眼有三个条件:明亮、传神、传情,这恰合我们对新闻标题的要求:鲜明、准确、生动。梁衡在1983年全国好新闻评比中的获奖作品《三十一位同窗友二十五年祁连月──访北京地质学院的一批老大学生》就体现了这一要求。这篇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3.
孔令华 《新闻知识》2002,(11):38-40
新闻标题以最简短的文字将新闻中最有价值、最生动的内容提示给读者,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被称为新闻的“眼睛”。自开赛以来媒体关于世界杯的报道铺天盖地,为了打造善睐的明眸,各家报纸的编辑们则更是各显神通,语不惊人死不休,标题佳作不断涌现。本文主要搜集了《人民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等报纸的精彩标题,试与读者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4.
刘阳 《军事记者》2006,(11):16-17
只要翻开报纸,我们就会发现多数通讯的标题比消息的标题灵活、丰富、形象、生动。有的是一句歌词,如:《该出手时就出手》、《叫我如何不想他》;有的是一句名言,如:《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十年磨一剑》:有的是一句大白话,如:《就是要有这样一股劲》、《有话好好说》;有的是一句引语,如《“人到难处,要拉一把”》、《“解放军好”》;有的是一个问句,如:《为什么会把“令箭”当“鸡毛”?》、《“走麦城”的教训在哪里?》等等。这些标题看起来五花八门甚至有点随心所欲,事实上却形象生动、哲理丰富、意味无穷。细细品味你还会发现,凡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题大都具有这样两个特征:一是“活”、二是“实”。相反,凡是引不起读者兴趣的标题,要么是漫无边际、不知所云,要么是直白得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一个好的通讯标题,是“活”与“实”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活是相对的,是新闻标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实是具体的,是新闻本质的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标题要有内容,“活”而无物,标题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实”而不活,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在制作通讯的标题时,在实的基础上应尽量把标题做活一点。有的同志说你又要“活”又要“实”,哪那么容易?正因为不易,这才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追求的境界。怎样才能把通讯的标题做得又“实”又“活”?认真研究分析一些优秀通讯的标题,我想大致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规律:一是抓住根本,贴近读者。这是把通讯的标题做活做实的基本要求。有关心理咨询的稿件很多,但让人看了眼睛一亮的是《给你一个好心情》这一标题。此稿刊出后,无论编辑记者还是广大读者无不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好。为什么?因为作者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本质。正如作者所说,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给人一个好心情,心情好了一切都好。而以往的报道往往把焦点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将立足点放在人即官兵身上,落脚点不同,收到的效果就不同。作者正是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根本,尽管炒的是别人吃过的剩饭,却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贴近了读者自然也就打动了读者。“千斤难买好心情,谁都希望有个好心情。”《给你了一个好心情》看似轻松直白,却宛如平常一首歌,一下子唱到了官兵的心坎上,既鲜活又贴近实际,这难道不是活与实的最好体现吗?  相似文献   

5.
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新闻体裁,也是读者最关注、最容易阅读的版面内容。消息的传播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题大小及是否醒目,标题思想是否重要、鲜明,标题语言是否生动,标题内容是否吸引人等。因而,把消息标题做实、做精、做巧、做得生动形象,对记者来说是必要的基本功,对报纸来说是关键的“重头戏”。在此,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简单谈一下如何雕琢消息标题,并以《吉林石油报》的一些消息标题为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论“读题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播效果讲,标题应是新闻的灵魂。制作一则好的标题,无疑会对新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在如今的信息社会,面对海量的信息,读者往往要通过对标题的选择来选择新闻。这样,只有形象、生动的标题,才能够吸引读者眼球的注意力,起到好的传播效果。这也就是本文所谓“读题时代”的阐释。一、标题制作:大标题化新闻标题对受众是第一视觉冲击波,对传播信息、沟通受众、引导舆论、表现主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内各类报纸适应这一要求,在制作标题时走向了大标题化。大标题化的表现之一是大标题的广泛应用。大标题又称通栏题、横…  相似文献   

7.
正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法治类新闻成为许多媒体和读者最关注的热点和卖点。笔者担任《昭通日报·法治特刊》版编辑四年来多,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注重法治新闻标题制作的巧、鲜、美,让《法治特刊》成为读者特别喜爱的新闻版块。巧妙中不会弄巧成拙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吸引读者关注的关键,只有标题做得巧夺天工,才能让新闻有美感,让读者有深入阅读全文的愿望。但是,现实却是,一些媒体的法治新闻为了吸引眼球,标题做得很暴力和血腥,弄巧成拙,读者很是反感。所以,巧妙地制作好法治新闻的标题,是考验一个编辑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试金  相似文献   

8.
报纸版面中"留白"的作用不可小视,剩余一个恰当的空间,在版式美化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版面就更显得舒展得体、明快清新,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这不仅具有美学上的意义,而且在追求时尚追求新潮的今天,也是新闻版面探索创新,立足求胜的一种表现。标题"留白"更能抓住读者的目光恰当地运用"留白",效果又该如何呢?综观新闻佳作,笔者有些看法想谈一谈,就先从标题说起。曾获得2004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这是一篇重大题材的报道,"铁拳——2004"演习,是我军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当时有数十家媒体的新  相似文献   

9.
彭化义 《青年记者》2006,(10):48-49
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新闻体裁,也是读者最关注、最容易阅读的版面内容。消息的传播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息标题大小是否醒目、标题思想是否重要鲜明、标题语言是否生动、标题内容是否吸引人等。因而,把消息标题做实、做精、做巧、做得生动形象,对编辑来说是必须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0.
黄荆 《新闻前哨》2003,(4):21-21
标题是最先和读者见面的。人们看报总是要先看标题。一条新闻,能不能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去看,标题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一个好的标题,往往会使一篇新闻生辉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标题起到这样的作用呢?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制作标题中,除了要注意准确、精炼之外,更要尽力让标题生动起来。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内容活起来,能产生新鲜、醒目、形象从而吸引读者的魅力。新闻标题的生动,不同于文学作品标题的生动。它要求使用准确、简洁、具体的语言,深挖事实所包含的生动活泼因素。所谓新闻标题的生动,就是在制作…  相似文献   

11.
衡量一篇社会新闻的社会价值,除了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它的思想性。只有趣味性和思想性、哲理性充分结合的社会新闻,才能扣住读者的心,给人们一种启迪,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怎样才能寓思想性于趣味性之中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构思应巧立意要深新闻写作就像裁剪缝制衣服一样,同样的面料,有人裁剪得体,做工精细,穿在身上就合体,有人取舍不当,就不合体。写社会新闻也是如此,从标题的制作,到材料的筛选和谋篇布局,都要考虑吸引读者,也就是要增强趣  相似文献   

12.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报纸上的标题既是读者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又是读者阅读和理解新闻的纲要,它是新闻作品最简明、最有力的展现,图片与文字一样,同样需要认真制作标题。应当说,标题是图片新闻的组成部分,为新闻图片起好标题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其理由有五:其一,新闻图片具有独立的新闻价值,有了标题可以更好地反映图片的独立新闻价值,有些图片读者往往很难从画面上看出它的独立新闻价值,但通过阅读标题就会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3.
武威  钱国宏 《新闻采编》2003,(2):34-34,14
有 人把标题比作是新闻评论的眼睛 ,把立意、主题、中心论点比作新闻评论的灵魂 ,这是颇有道理的。《诗经》云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对于一篇新闻评论来讲 ,精巧的标题就好似女人动人的笑容和迷人的眼神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令读者一见倾心 ,拍掌称绝。新颖、精彩的新闻评论标题 ,总是令读者难以忘怀 ,记忆犹新 ;而平淡无华的标题却如同沙滩上的脚印 ,很快会被读者淡忘。因此 ,写新闻评论时一定要下功夫拟个好标题 ,以使全篇生辉。那么 ,如何才能使新闻评论的“眼睛”亮起来呢?笔者认为 ,除闯过立意、选题、语言三关…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网站由首页和若干网页构成,在首页上除重大新闻有重点介绍外,其他新闻只以标题的形式出现。标题在网络新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网络新闻标题的句法特点 网络新闻的正文需要用标题产生链接,读者总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来选择是否打开正文,阅读详细内容。要想吸引读者,提高点击率,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作者就必须考虑用既简单准确又生动形象的标题牢牢抓住读者。 SVO完全句占较大比重 我们以中国新闻网2002年11月21日的新闻标题为例,标题是一个句子,  相似文献   

15.
作为军事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图表新闻一出现,就以它的直观、形象、生动、一目了然的鲜明特点,受到读者的喜爱。有人说:在信息社会,紧张而忙碌的读者往往没有时间阅读海量的新闻信息,更乐意接受图形符号所要传播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中不乏幽默。对幽默新闻,我们在标题制作上不能仅仅满足于导向、事实和文字的准确无误,而是可以有更高的追求,即充分挖掘幽默元素,力求更加形象、生动,甚至“幽他一默”,以期吸引读者的眼球,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制作幽默新闻的标题时,修辞手段运用得当,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常见的修辞格在幽默新闻标题中的应用技巧作些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7.
罗英侠 《新闻爱好者》2008,(11):109-110
一则新闻能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很重要之点是要看标题设计得是否新颖、巧妙。标题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不可能只是纯客观的简单再现,字里行间不可避免地要熔铸着作者对人物、事件、现实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出作者以及报纸鲜明的情感色彩。给标题赋予感情色彩,对新闻内容作出“一句话评论”,就能更深刻地揭示新闻的社会意义,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使标题生动鲜活、光彩照人呢?  相似文献   

18.
一篇新闻在委求有一个详实快捷内容的同时,还必须要有一个醒目的标题,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请看最近众多媒体对重庆奉节旧城爆破和长江三峡二次截流新闻报道的标题制作:2002年11月5日,《工人日报》以《奉节大爆破昨日结束千年古城将长眠江底》为题报道了这一事件。标题将事件与时间浓缩于标题的第一部分,而标题的第二部分则点出了奉节的悠久历史及爆破产生的结果。尤其是题中一个“长眠”,使得奉节古城人性化了。11月7日,该报又以《长江之上竞风流(主题)写在三峡明渠截流之际(副题)》为题报道截流事件,该标题恰到好  相似文献   

19.
改题札记     
例 8、如临其境写新闻,现场采访最动人。拟标题,有现场感才生动。报纸上社会新闻日益增多,其中有具体情节的描述,因此制作标题也要有声有色。1986年12月9日,《扬子晚报》刊登了一条上海滨海公园狮子咬人的新闻,原题为: 驯手不佳闹大祸上海滨海公园狮子咬人(主标) 我修改这条标题时,就着力于现场情节的描绘,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改后的标题为:  相似文献   

20.
读书先读皮,看报先看题。标题是开启读者兴趣的钥匙,是实现稿件新闻价值的基石。尤其是现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看报纸并非有闻必读,而常常是以浏览的方式看一下标题。有调查显示,读者在浏览报纸时,目光停留在每条新闻上的时间一般只有一秒,这就要求新闻的标题必须生动,有磁力,有文气,有动感,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