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邱正伦作为一个先锋诗人转向艺术批评和艺术理论探索,使他获得了从中国诗学核心所生发的广大的化背景和哲学品质。他的《审视现代艺术》一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5月版),突出地呈现了他在全球化语境下,重建中国本土艺术理论的艰难历程。中国当代需要出现重量级的艺术理论开创和艺术自由立法,但整个艺术生态不容乐观,对艺术发言、为艺术立法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2.
辛笛是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派的主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根据主题艺术取向等可以分为大学时代、留学时代等几个时期,本文主要就他在40年代的九叶时期的创作进行了探讨,辛笛这时期的创作在延续过去艺术追求的同志,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他的艺术视野得到了很大拓展,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时代变化结合得更为密切,对自己和时代给予了更多的艺术解剖。这也就导致了艺术上的转型,主要是把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手法与中国现实融为一体,采用了讽刺,反讽等手段建自己的艺术世界,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主将,在艺术上也同样有着突出的业绩。他对于传播新的艺术形式不遗余力。他在书籍装帧,木刻,版画,连环画的发展上,起到了领航的作用,对于钢笔的介导,鲁迅先生也是身体力行。在新的艺术观念上,鲁迅先生也同样和谐着新文化运动的节拍,指出了一条艺术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4.
邓志敏 《现代语文》2006,(10):93-94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提出了许多关于艺术的真知灼见。他把悲剧作为最体现他的辩证法的艺术形式,从中提出了典型的个性说和冲突说。这是对悲剧艺术形式的一大肯定,也是对艺术的某些特征的科学把握。但是他的悲剧理论也同他对其他艺术形式的评论一样,都是建立在他的整个哲学体系厚实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方面给他的艺术理论提供了深刻的哲理背景,正如狄克逊教授说,“黑格尔学说那儿乎不可测的深刻性成了他的悲剧理论威严的屏障”(R328)。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考察宇文虚中仕金过程与金初政治间的联动关系,认为宇文虚中于天会十二年(1134年)诚心投金后,作为宗翰集团的援引成员被卷入到金初的政治斗争中,韩企先的死更拉开了以宗弼为代表的皇族太祖系对宗翰集团残余势力进一步打击的序幕,并客观上导致了“汉人”势力的衰落。宇文虚中实是金初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其恃才轻肆的性格,及其所代表的汉文化与女真权贵代表的女真文化的冲突也促成了宇文虚中一案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论谢飞电影的理想追求与诗意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飞电影是难得的中国作电影的典范,是艺术守望年代艺术理想的主观栖息地。他始终保持艺术个性,立足于理想的呼唤,以忧患、使命感和人精神造就电影艺术的诗意存在。  相似文献   

7.
本雅明因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最终导致艺术的进步而对大众化持肯定的态度,他的艺术生产理论对研究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他认为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艺术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艺术的进步和发展,机械复制理论作为一种艺术生产力将推动艺术的进步。他通过艺术由膜拜价值向展示价值的转变,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大众,转向艺术与大众的结合问题,把大众放在艺术发展的中心地往。他确认对新的艺术形式的欣赏方法——消遣,认为“消遣”的欣赏方法适合于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众多的山水画家中,黄宾虹以他浑厚的创造力,实现了古典山水艺术最后的可能性,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宗师。他大气磅礴的艺术,内美蕴藉的精神,大器晚成的个人特质,在中国现代艺术的反衬下,表现了特殊的统一性。他的山水艺术具有独创的风格,在东方的艺海中掀起了巨浪。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艺术生产”学说诞生以前,人类考察艺术的方法脱离人的社会实践和作为社会的人的生产劳动,单纯地、片面地将艺术归之于意识范畴之中。康德虽然运用认识论中的知识性四项范畴考查察美的判断,但他又轻率地否定了美的客观性,抽掉了艺术本性的社会依托,马克思正是在艺术和美学上消除此谬误的人,把艺术——尤其舞蹈艺术,赋予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深厚的美学内涵,把舞蹈艺术的“有意味的形式”作了科学的界定,使“艺术生产”从理论到方法方面得到了深化。  相似文献   

10.
唐末五代以来,封建国家长期动荡不安,直到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政权,国家才逐步同分裂走向统一,其中原因固然复杂,但宋太祖赵匡胤的良好领导素质和领导艺术起了关键作用。赵匡胤的领导艺术表现在决策艺术,用人艺术,用权艺术三个方面,加之他作为军事家,政治家良好的个人素质,畅通的信息,一改唐末五代以来武人干政,威胁皇权的局面,封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  相似文献   

11.
苏轼诗歌对整个金代文学影响颇深,文人作诗"大旨不出苏黄之外"。金元之际,"遗山接眉山",一代宗匠元好问在肯定苏轼诗歌的卓越成就之余,对其"俳谐怒骂""为风俗所移"之弊进行了指正。他的作品在诗风、诗理、诗句三方面表现出对苏诗的自觉承传,并通过复归传统雅正格调、革新长篇歌行体裁、注入历史反思精神完成对苏诗的发展,从而诠释了《论诗三十首》中雄浑、雅正、自然、创新等诗学主张,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朱秀芳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4):33-35,38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诗上万首,流传至今的作品有九千三百多首,是历代诗人中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反映了诗人一生不变的爱国情怀,从中也可以看出陆游爱国情怀从单纯渴望抗金、收复中原,把满腹希望寄托于君主、朝廷,到关心沦陷区百姓,对南宋王朝偏安国策愤然提出质间的产生、凝结、升华过程和变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王绩是隋末唐初的诗坛中“独秀”于时的诗人,其诗确也有独步当时的风采。他在琴酒相伴中,隐逸于田园野境。不时用诗歌记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是清代的一位著名爱国诗人 ,他的一生是外交官、政治家兼诗人的一生。黄遵宪一生创作了 10 0 0多首诗 ,《人境庐诗草》是其代表作。该诗集取材广博 ,内涵丰富 ,格调高雅 ,凸现了诗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黄遵宪主张诗人要关注现实 ,强调诗歌的社会功利 ,并且极力倡导以口语入诗 ;其艺术见解和创新精神在晚清诗坛上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对于当代中国的诗歌创作来说 ,依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朝鲜朝建立之初至16世纪末主要诗人的汉诗创作,李胄、金净、朴淳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宗唐先驱。李胄像中国晚唐苦吟诗人一样继承了王维、孟浩然和大历诗人平淡清空的诗境传统,其诗歌多写羁愁离恨。金净在继承融合唐代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清新淡雅的诗风,其诗歌题材以写景抒怀、酬答赠别为主。朴淳将盛唐王孟的淡远清新及中唐元白的平易浅切融于一已,诗风清新淡远,其抒怀写景之作尤佳。  相似文献   

16.
柳永开拓了羁旅行役词的意境,写了真景物、真感情、真语言。尤其情感意境,具有抒写情意真切自然、情意深婉感人、情意有一个完整的过程、以男性为主角的特点,突破了晚唐五代柔媚绵软的词风。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柳词意境的创造和开拓,对婉约派和豪放派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学观念与南北朝“吟咏性情”完全不同,它继承了儒家的文学创作以六经为旨归的思想,强调诗歌为政治服务。他的诗歌也以写景抒情作为两大主题,但比南北朝表现更为突出。其抒情着重表现了他一代帝王实行文治时的宽阔胸襟和乐观情绪;其写景主要通过自然山水与风云雨雪的不同景况之刻划表现他的诗人敏感和气质,恬淡与欢乐。他的诗歌形式比起南北朝更趋向合理整齐,8句诗,对仗,平仄的有序运用为近体诗之定型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南宋文学家晁公遡的不少诗作表现了抗金复国的时代主题,反映了金人的侵略战争和南宋朝廷的妥协投降政策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同时他有更多的作品反映民生疾苦,揭露封建官府的横征暴敛,披露官场内幕和各种社会矛盾,将封建官吏的日常政务引入诗中,对宋诗题材具有明显的开拓。其数量较多的日常题材诗作,富有生活气息,以俗为雅,意趣不凡。在艺术上,晁公遡的诗歌避免了北宋后期诗歌的典奥,风格平易,反映了南宋前期诗歌逐渐走出了江西诗派的樊篱。  相似文献   

19.
晏殊词的抒情视阈及审美意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晏殊是一位融丰富情感于冷静理智的词人,他的词对时光流逝的敏锐感悟与精细描述,表现了乐极生悲的人生哲学;宣泄情感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体现了儒家学说的中和之美;写男女艳情、离愁别绪,思深而不滞,意高而不俗,达到了情中有思、物中有我的境界;写饮宴祝颂,能透过富贵安逸的生活表象揭示深藏于内心的隐秘和苦痛.词风清新闲雅,意境澄明圆静,在宋初词苑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魏晋时期诗人阮籍的《咏怀诗》因其意旨隐晦遥深而历来注解众多,但解读阮籍诗歌不能绕开他曲折抒发心志而大量使用的兴寄意象。飞鸟作为组诗中较为突出的意象类型引人注目,透过飞鸟意象可以深入管窥阮籍的复杂心态和精神活动,了解诗人身处魏晋易代之际的伤时忧世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