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板桥具有很浓的田耕情结。他认为农工商士,农夫第一,因为农民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郑板桥还认为农民起早贪黑,是四民中最为劳苦的,所以郑板桥极力主张平等宽厚地对待农民;此外,郑板桥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非常熟悉,既体验到农民的劳作之苦,也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乐趣。他很想念农村淳朴的生活,在官期间,不仅常常深入农村了解民间疾苦,还常到农村去寻找生活的意趣。  相似文献   

2.
郑板桥主张人人平等。他认为"人本同根",贫富贵贱是后天的因素造成的,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异,所以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个人。郑板桥还提出了"天道循环"的理论,认为人的贵贱都是可以轮回的。此外,郑板桥还认为,看戏要看曲终头,他由旧戏因果报应的情节安排得出"剧终之平"的结论,强调人在处于"不平"的情况下,只要坚持到最后,就会实现人生之"大平"。  相似文献   

3.
卢海霞 《文教资料》2008,(36):17-18
"新写实"作家刘恒是一位叙写农村、表现农民的高手.他虽然生活在城市,但却有着挥之不去的农村情结.他在小说作品中大量叙写农村生活,塑造农民形象,同时表现出对农民的粮食、性、力气、财富等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前,农民在许多方面还受着许多不公正待遇,要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首先应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近年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已经影响到粮食生产和农民的健康.另外,乱收费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政府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亦应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5.
对豫东 Z 市的调查主要围绕农村文化生活消费、农民对国家文化政策和措施的感知度、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农民的文化生活形式、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情况等五个维度来进行.通过问卷调查和调研数据分析发现:经济条件的变化使得农村文化生活相比传统有了很大的变化;农村文化生活目前正处于喜忧参半的状态;通过政府外力嵌入来构建的农村文化生活不尽如人意;农村文化生活的复兴和重建仍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完成农村文化生活方式重构的主要动力和力量还在农村内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一生特别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毛泽东认为"农民是农业的根本,也就是中国的根本."在毛泽东的思想中,有一种深深的农民情结.这一深深的情结,影响了他的一生,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文章从农村生活经历和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等方面揭示毛泽东农民情结产生的原因,以及毛泽东农民情结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高红 《文教资料》2008,(35):68-69
陈云在长期的经济建设实践过程中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他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实现辩证的统一.促进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提高其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周恩来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对"三农"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他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农业问题上,周恩来坚持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主张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重视科技兴农和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科技成果.在农村问题上,周恩来坚持各行各业都应该面向农村,为农业服务;统筹兼顾全国人民生活,适当安排城乡建设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各方面的建设,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在农民问题上,周恩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关心农民生活,心系农民困苦.  相似文献   

9.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和清官,他从自己亲身的经历中深刻体会到了交友的重要意义,并形成了自己的交友理论。郑板桥认为,交友首先要有宽阔的胸怀,能够容纳不同的人群,学会荆、兰合处;交友还要掌握方法,注重朋友之间的相互搀扶与合作;此外,交友还要诚恳,要讲信用、讲谦让,常把人往好处想。当然,郑板桥还强调,交往也是有原则的,不能与小人交,要与善人交。  相似文献   

10.
郑板桥的史论较多,他对历史的评价与他的喜怒哀乐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其历史观是相对稳定的。郑板桥历史评价的基点是他的天道循环观,他认为社会与人生都是一场大戏,世事总是翻来又复去的;同时在天道循环观的基础上郑板桥又出现了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他认为人一切奋斗的结果都会因天道循环而走向缥缈;当然,他也认为,虽然天道循环是不可抗拒的,但人的因素不可忽视,只要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人与社会就可以延缓这种循环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