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宁 《钓鱼》2012,(1):10-11
悬坠钓法——也称“台钓”,是“台湾钓法”的简称,属手竿淡水垂钓技术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从我国台湾传入大陆,经过20多年的岁月变迁以及大陆千万钓鱼爱好者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其在适用水域、可钓鱼种、钓术变化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大提升了垂钓效率,拓展了应用范围,成为了当今淡水垂钓领域的主流钓法.  相似文献   

2.
衣善新 《钓鱼》2004,(9):11-11
国际钓法提倡到自然水域钓鱼,与国内“竞技钓”的垂钓水域大不相同。一些为“竞技钓”研制生产的钓具、配件用到自然水域就不顺手。我没见过外国人钓鱼.不知道国际钓法用不用太空豆、鱼漂座。就我常去垂钓的水域(多是大、中型水库)而言.如果使用长竿悬坠底钓.太空豆、鱼漂座这些小钓具还是要用的。只不过在用这些小钓具的时候,不能死搬硬套钓鲫比赛时的短竿细线的钓法,而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3.
《钓鱼》2006,(10):53-53
“台钓”登陆中国大陆,直接催生了中国的竞技钓鱼产业,对于中国钓鱼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如今,“台钓”竞技钓法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稳定的境界。面对日益繁荣、成熟的钓具产业,当前举办的很多竞技比赛,以及钓鱼运动的推广方式,都显得比较单一,技法、水域、垂钓鱼种等都  相似文献   

4.
《钓鱼》2006,(2):4-7
当我们不得不承认如下事实——钓鱼用品过剩,可供垂钓的水域有减无增。困于经费而使一些钓鱼社团不再像过去那样生机蓬勃的时候。2005年的中国钓坛却不乏可圈可点。先是“官办”的钓鱼锦标赛有了新形式。接着是“商办”钓赛引入了新机制,“民办”钓赛增加了新的内容。以及“官商民合办”钓赛走出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于银富  王焕顺 《垂钓》2001,(1):47-47
在传统钓法中,钓者往往都是先打窝再垂钓,有的钓者还使用粘蘸饵,形成了立体鱼窝。鱼情好的话,整个鱼窝的中下层水域都有鱼在游动索饵。如果我们仍按“沉丝待鱼”的千年陈规老技,钓获量定然不丰。轻提、巧拖则是“主动出击”、“送货上门”、“服务到位”的钓鱼法,这种钓法使钓饵在提拖的过程中,死饵变“活饵”,活饵更活。即利用晃动、  相似文献   

6.
马松录 《钓鱼》2011,(18):32-32
“钓鱼不钓草,多半是白跑”,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钓谚,它告诉人们在钓鱼时应选择在有水草的水域下钩垂钓。下面,笔者对水草和草窝钓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钓鱼不钓草,等于是白跑。”这句话说明了钓草的重要性。但在一些自然水域中,如水库、湖泊等,水草十分茂盛,将水面覆盖得严严实实,给垂钓带来丁诸多不便。夏季里,水草却是鲫鱼觅食、产卵、休息的场所,站在岸边,水草丛中到处都是“叭叭”“咔嚓”鱼吃草的声音。在草的缝隙中,可以看到大鲫鱼把草顶得老高。在这种情况下,什么传统定点钓、台湾钓法统统没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8.
张仲斌 《钓鱼》2006,(24):57-57
垂钓用的手竿是钓鱼人重要的“武器”装备,是一定不能缺少的垂钓要素,它对钓鱼技术的充分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手竿在野外水域中更能钓出快乐,钓出健康,钓出丰硕的成果。笔者作为一个钓迷,回忆自己的钓鱼“手竿史”,从某种角度上亦可折射出垂钓用手竿的发展现状及质量上的问题。少年时代常见大人在池塘中悠然自得地钓到活蹦活跳的河鲫鱼,这让我怦然  相似文献   

9.
马迎华  李运华 《钓鱼》2004,(17):18-18
随着钓鱼技术的发展,淡水钓鱼专家们定性地分为传统钓、悬坠钓、竞技钓以及现在的国际钓法,导致许多钓手无所适从。我们从1988年开始学习钓鱼,主要在自然水域垂钓,如汉江、水库、排水渠等,偶尔到养鱼池钓几次。我们认为一种好的钓法不是刻意追求成的,而是自然形成的。我们认为悬坠钓引起的最大变化是装备上的改进,并不是钓法上的完全改变。我们是一种自由钓法,何为自由钓法。就是顺其自然,自由发挥。  相似文献   

10.
去垂钓,重要的是找到称心如意的垂钓水域。野塘、河流等天然鱼类越来越少,开放钓鱼场收费较高,常去又吃不消,黄金钓季,钓迷们为了寻钓处,常常四处奔波。其中有些人,特别热衷于找关系,托门路,去养鱼塘不花钱钓鱼。少数干部还利用职权,与养殖户搞权鱼交易,挖空心思多钓鱼,钓大鱼。这种现象,姑且称之为钓“人情鱼”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电视台《垂钓大观》电视栏目,于今年3月3日起与全国的钓鱼爱好者们正式见面。这是一个每周一期,每期20分钟,共有5个分栏目的电视节目。除了报道全国各地钓赛、钓讯,介绍《中国钓鱼》杂志等重要垂钓报刊最新内容的《中国钓讯》分栏目每月播出一次外,其余的4个分栏目均是每周播出一次。每期约8分半钟的《钓鱼教室》分栏目,以介绍垂钓六要物─-钩、竿、线、漂、何及绕线轮的选购、使用要领和竞技钓法、抛竿钓法、冰钓法、溪流钓法、传统钓法、矾钓法等14种钓法的线组组合及操作方法为主。《钓技漫谈》是个由垂钓行家主持,中国各…  相似文献   

12.
辨证施钓     
“久晴钓阴雨、久雨钓放晴”,“宽钓窄、窄钓宽(水域)”,“流水钓静处、静水钓动处”等,很多钓谚,都讲究辨证施钓。事实上辨证施钓是垂钓的灵魂,是必须遵循的法则,若不顾实际情况而以偶尔垂钓的成败来肯定或否定钓谚中的一般规律是不可取的。现用民间常用的几条钓谚来做分析,如有不妥之处,还望钓友们指教。“钓鱼面对风、鱼竿弯弯弓”水域下风,水中含氧量丰富,漂浮食物富集,成了鱼儿畅游、聚集之地,是钓鱼的好地方,众多钓手的实绩都验证了这点。但它只指一般情况下如此,如春、夏、秋季,并不包括寒冬季节;风也是指一般的轻风、小风,不含大风…  相似文献   

13.
颜恒 《钓鱼》2006,(8):16-17
用悬坠钓法在自然水域中钓鱼,风浪是躲不掉的。如今在钓鱼人中间,对风浪给垂钓带来的影响仍存在着两种看法:第一种观点是,风浪的产生改善了垂钓环境,为鱼类活动和索饵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从总体上讲,风浪所形成的钓情是积极向上的,有利于垂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悬坠钓法的本身,就不是为易起大风大浪的水库湖泊钓设计的,因此它缺乏抵御自然水域复杂环境的能力,不好钓应属必然。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实践中进步和完善的。早期的悬坠钓法,由于更多注重了池塘竞技钓中的速钓、灵敏等功能,钓手普遍追求整个钓具组合的“轻、短、细、小”,这并没有…  相似文献   

14.
郁文生 《钓鱼》2006,(24):16-17
冬钓历来受客观因素制约和“传统”观念困扰,至今在某些区域和少数钓手中仍遵循有悖于变化了的大自然规律的做法,久而久之,便形成错误理念。给钓鱼运动发展和提高钓技都不同程度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内容:误区一不利于垂钓天气莫出钓有些钓手只知道冬日选择晴好天气出钓鱼获佳。而忽略“不利于垂钓”天气和天气行将有较大变化前1~2天好钓鱼的事实。可谓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晴好天气固然好钓鱼,也好理解,即是风和日暖  相似文献   

15.
马建华 《钓鱼》2005,(12):23-23
自“台钓”传入大陆后,经过成千上万钓手的不断改进以及钓鱼媒体的大力推广,大陆钓手的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其钓法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垂钓方式——悬坠钓。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现代的悬坠钓法已经摆脱了最初“台钓”的框框束缚,成为了一种崭新的垂钓技术。但直到现在,仍有大批钓友将其称为“台钓”,部分钓友直到现在仍然用“台钓“的基本理论来指导自己的钓鱼活动,众多的钓鱼刊物虽然也展开了对现代悬坠钓法的技术性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金洪生 《钓鱼》2005,(4):19-19
看了罗钓友的文章数遍,我也不知道你是针对竞技钓法,还是针对竞技比赛。你是反对“标准池”,还是反对“标准池”所带来的后果呢,君不见大师们比赛之余也在野外垂钓中展身手吗,目前众多的“野钓高手”不也一样用的也是竞技钓法和装备吗?况且“世锦赛”虽为野外水域垂钓,但对垂钓水域也制定了定的规则,在国际钓法中对垂钓方法也有定的限制,同样都是标准,只是我国与国际稍有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7.
《钓鱼》2008,(11):70-70
为配合“迎奥运,大力加强全民健身运动”的时代背景,《钓鱼》杂志社以及受邀请的国内著名垂钓大师、钓具制造专家等,将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普及钓技到基层”的钓技推广活动。在目前开展垂钓活动较薄弱和有群众基础且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地区,以传授钓技和介绍新型钓法、钓具的形式,进行垂钓知识的普及推广工作,争取把这些地区的钓鱼活动带动起来,在“奥运年”将钓鱼这项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运动项目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8.
徐亮 《垂钓》2004,(12):63-63
我是一名业余的钓鱼爱好者,如果按年头来算也有个十五六年了,在钓鱼的技术上始终没有很大的提高,总是停留在传统的钓法上。自从阅读了《垂钓》,我开始接触“悬坠钓法”,终于创造了我个人的钓鱼纪录。  相似文献   

19.
《钓鱼》2007,(22)
前言台湾选坠钓法是许多钓友喜欢的钓法,在休闲钓鱼的时候,可以在钓组上使用各种不同状态的饵料。对于手疾眼快的人来说,使用拉饵或搓饵抓顿口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在密度很低的水域垂钓或钓鱼人反应迟钝,再使  相似文献   

20.
垂钓,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使用一根竿、竿梢上连接一条线、线端上绑结一只钓钩的钓鱼形式,早在几千年前就产生了。今天的手竿钓,就是从这一古老的钓鱼形式演变和发展起来的,而且有一些在不同季节和在不同条件的水域中的古老钓法延用至今,久盛不衰,成为今天广大垂钓者非常喜爱的钓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