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认同素养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居于首位。培养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实现高中思政课教学目标,促进高中生政治社会化。教师主要从学校教育体系弊端、家庭教育理念偏差、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三个方面探寻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路径,运用“加强学校思政教育,丰富学生政治认知”“优化家庭教育理念,坚定学生政治信念”“加大力度监管社会环境,加强学生政治参与”等方法来加强对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朱春英 《现代教学》2011,(10):12-12
受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课堂必定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也应该是契合“生活-教学-生活”模式的。因此,我试图让思想政治课贴近社会生活,让社会生活走进思想政治课堂,创设生活化学刿情境,在思想政治课中达成和谐“导学”。  相似文献   

3.
随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科素养的提升和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政治教师必须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知”“信”“行”三方面进行思考与实践,有效实现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感的教育目标,进而培养有信仰、有理想、有尊严、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4.
政治课教学长期以来,由于受政治、社会、家庭、高考模式的影响一直处于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尴尬境地。学生们经常混淆政治课与政治的界线,由于政治上存在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使学生们一提起政治就“烦”;由于受社会上拜金主义的影响,许多学生感觉政治课中的道理是“虚”的,个人“实惠”才是“实”的,因此对政治课表现出不感兴趣;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虽然望子成龙,但对政治课的学习只要求“死记硬背”及格就行;现在的高考模式是3+X,理科生不用考政治,因此在理科班上政治课显得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期的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能力已成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在分析加强学生“三自”能力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索加强学生“三自”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政治课作为承担教育对象情感、态度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担的学科,教育学生“尚善”是永恒的主题。作为高职院校的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教育学生“尚善”的重任,就要善于观察不同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社会热点,广泛收集教学资料,从中找准教育学生“尚善”的最佳切入点,在“老人扶不起”、“药家鑫事件”等的严峻社会道德挑战中完成自己“尚善”教育的任务,为国家输送思想品德过硬的职业人员,为提高准备步入社会的学生的思想素质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为实施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教材在每一单元之后都设置了“综合探究”。“综合探究”是高中政治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综合探究”体现了新课程主体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理念,能够有效地把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与发展学生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生活的现象、事件及问题的主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也备受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已成为国家、社会人才培养的重大事业。在把学生转化为时代英才的过程中,单纯的文化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社会在呼唤“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栋梁,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常被学生看做老生常谈,兴趣不高,参与度较低。本文就思想政治课体验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应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小红 《教师》2013,(34):54-54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偏离 初中政治教学的目标:通过对学生在心理品质、思想道德、社会发展常识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及法律观念。笔者认为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中运用“全面地看问题”,从而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可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对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第一课堂中,可通过开设“幸福”选修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渗透“幸福”专题、在课堂中融入“幸福”内容、创设“幸福”专业课程等途径;第二课堂中,则可充分借助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兼职、担任学生干部、实习实训等平台开展幸福观教育。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打破原有学科的知识体系,把课程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中情感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教材把“学科”和“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思想政治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对于政治教师来说,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一、内容要“新”初中政治活动课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要紧贴学生生活,要关注社会热点。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教材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在政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者在政治教学实践中 ,通过“提纲法”教学、学生课堂演讲、撰写政治小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辩论会、模拟法庭等形式 ,把课堂交给学生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顾佳菲 《现代教学》2008,(1):135-135
思想政治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教育性和实践性,在日常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仅仅依靠每周两节的课堂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政治学科教学的要求。为了贯彻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个核心理念与宗旨,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社会和生活,激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度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影响,主要作用机理是“乘虚”、“攻心”、“抢占”,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其消极影响是主要的。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之影响机制主要是偏斜其接受方向、挤占其接受时空,或引发对接受行为的直接抗拒。对此,需要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增加社会实践教学以及管控大众传媒与网络,以实现对社会思潮影响的弘利遏弊。  相似文献   

15.
秦桂林 《教书育人》2013,(12):39-39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二的“政治生活”是四册政治教材中与学生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促进学生理解政治与生活有紧密关系的重要教学载体。这一内容的教学现实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正如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开篇所说,“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第二个方面,正如教材在“致同学们”中所说,“说到‘政治’,你可能会觉得它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这种理论上的关系紧密与学生意识中的关系疏远,造成了政治生活教学的一些困难。政治教学要加强政治与生活的互动,使学生增强生活意识,使课程教学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初步梳理形成的广义“德育”的思路是什么呢? 1.广义“德育”的结构,按教育的性质,包括:旨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道德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社会政治教养的“社会政治教育”,或“公民教育”;旨在陶冶学生以正当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世界观念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和路径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于引导人们认识自己作为物质世界的改造者和社会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导向是:鼓励大学生修身养性。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同一”;促进人与人“和睦相处”;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其实施的依赖途径中,政治理论课是双向的、平等的、可对话的课堂,内容要生活化;同时将显形与隐形思想政治教育两套课程有效融合;通过励志磨练与行为养成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社会中竞争能力;“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在适应中探索、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的三十年。三十年来,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立了具有首都特点的“保稳定、建首善、创一流”的工作思路。“保稳定”,是指要从确保首都高校与社会稳定的政治高度来重视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9.
吕娟 《江苏教育》2023,(29):93-94
<正>乡土资源是教学资源中鲜活的部分,其中蕴含大量有价值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思政教学资源,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场域中感受乡土气息、厚植对家乡的认同之情。因此,深耕乡土资源,将“社会大课堂”有效嵌入“学校小课堂”,能够有效融合课内与课外、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在乡土资源的深度给养中形成政治认同。本文以扬州乡土资源为例,结合部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4第七课第二框题“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课的设计,探究如何深耕乡土资源,深化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20.
“小老师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 体地位为目的,让学生参与教学,参与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课中让学生暂时为“先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