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2 毫秒
1.
林华 《中文自修》2010,(1):20-20
“我是在书桌前,不是在鞋店里。”米勒说,创作和卖鞋子不一样,要倾听内心的召唤.不能一味追逐时尚。她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召唤是,回到心灵受创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诗中的快乐     
诗人的快乐源于诗性,在诗性与灵感的召唤下,笔尖流动的就是诗人内心最真实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孙清 《河北教育》2014,(12):26-26
以教师其“人”为核心的,以尊重、欣赏、熏陶为理念的柔性管理却可以触及教师的内心,无限唤醒并激发教师内在能量。恰如大地回春时绿草的萌发,在阳光雨露的召唤下柔韧而蓬勃向上。以教师其“人”为核心的,以尊重、欣赏、熏陶为理念的柔性管理却可以触及教师内心,唤醒并激发教师内在能量。恰如大地回春时绿草的萌发,在阳光雨露的召唤下柔韧而蓬勃向上。尊重,是对每一个教师生命个体的理解与敬畏。柔性管理基于尊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基于管理者认识到每位教师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  相似文献   

4.
呼唤     
呼唤,顾名思义,是呼喊是召唤。它来自思考源于真情。白云的呼唤换来了无边的蓝天,大海的呼唤引来了多彩的鱼,而人类恰听不到这无声的呼唤,这内心的呼唤。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太阳又无私地将它  相似文献   

5.
李卫霞  杨小丽 《海外英语》2014,(14):219-221
众所周知,广告的终极目的是推销商品,即鼓励人们消费。因此,广告传播实质上就是制造一个又一个意识形态的神话。它通过富有诱惑力的各种符号,"召唤"着每一个消费者的内心欲望,并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召唤"机制中,使消费者实现自我消费身份的确认。广告在能指与所指、产品与意义之间任意连结,充分展现出广告传播的意识形态功能,为人们勾画出一个个美妙的幻象。这种幻象就是罗兰·巴特所谓的"神话"功能。论文旨在以罗兰·巴特的"神话"功能分析广告中的消费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魏茜敏 《早期教育》2009,(10):22-22
《拾穗者》是米勒1857年完成的—幅充满感情、发人深思的力作,在巴黎展出时,曾受到艺术界某些人的无端攻击。画面上,远处是劳动者收割的场面,近景上三个弯曲着腰的妇女,正顶着盛夏如火的太阳,默默地拾着麦穗。她们浑然—体的涟型如同无声的雕塑,与大地紧贴在一起。形象的单纯,神态的含蓄,产生了一种母性的庄重和伟大以及宁静、深邃和温曩的情调。米勒的画面构图总是那么单纯而概括,没有过多的人物,更没有无病呻吟似的多余之笔,只像是把平凡生活中最能反映人物内心本质的一瞬定格下来,使其内涵顿时得到升华,给人以崇高美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7.
语文天生浪漫,浪漫的语文召唤师生浪漫的情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制造小小的惊喜,让思想在真实与浪漫中穿行,让情感在感性与理性中交融,让智慧在现实与想象间驰骋,不仅可以真正地理解文本,而且会唤起我们内心对语文、对生活真挚热爱的  相似文献   

8.
天天讲、时时讲的"安全第一",让孩子们钟爱的校外活动从学校悄然"绝迹"了.面对孩子们的内心企盼,面对大自然的热切召唤,在开放的新课程理念下,我决定顶着安全责任的"禁忌",带孩子们野炊去.  相似文献   

9.
记弗朗索娃·米勒(1814-1875)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农民画家。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5岁时就跟着父亲下地干活了——捡拾玉米根和麦秆给家里当柴烧。那时小米勒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了能收获许多许多的庄稼.永远不挨饿。米勒的祖母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希望米勒长大了应该做更重要的事。小米勒若有所思地大声回答:那我就做一个描写农民的人!祖母双手合十,喃喃地说,这是上帝的旨意,谁也无法让米勒和土地、农民分开。小米勒卓越的绘画才能体现在他对  相似文献   

10.
丁晓云 《当代学生》2012,(23):30-32
苍茫的人海里,一个背着书包的稻草人满怀惆怅地走着。望着广阔无垠的天空,稻草人不知道何去何从,更不明白这次旅行的意义,只是跟随内心召唤,不停地走着……(一)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那时候我才刚上小学。那天是一年一次的灯展,即使是在夜晚,街道上也挤满了人。印象中那时的自己很矮,梳着一个好看  相似文献   

11.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处在这种信息资源高度膨胀的社会中,学生的思维跳跃性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生活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教材的表面内容可能满足不了他们内心的需求,他们需要更深入地走进教材,因此,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是时代的召唤,它能更大地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教师必须学会开发利用教材,而不是按部就班地教教材。  相似文献   

12.
米勒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为什么一直以来他都被人们称为“农民画家”呢? 米勒出生于法国的农村诺曼底。年轻时他曾到过巴黎学画,当时的巴黎是欧洲最繁华的都市,但对于米勒来说,巴黎的物价太昂贵了。于是他离开了巴黎,来到巴黎附近一个叫巴比松的小村庄定居下来,在这里,米勒上午耕地以养活自己和家人,下午则在家里画画。  相似文献   

13.
我不怕死,可是面对死亡的最后召唤,内心强大的恐惧很快就冲垮了自以为是的豪情。于是,在孤独和畏惧折磨得已经彻底崩溃之后,我终于埋下高贵的头,轻声地啜泣。 所以,当那个冷冰冰的监狱长告诉我,如果我愿意和他们合作,成为他们的实验品,我就可以  相似文献   

14.
球球妈 《母婴世界》2008,(10):62-63
"妈妈,我怕!"每当宝宝伸出稚嫩的小手召唤妈妈时,小家伙内心的安全感处于极度缺失状态,父母如果在这个时候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引导,这样的害怕情绪会伴随宝宝整个成长过程,由此而引发的困惑和阴影会直接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那么,宝宝到底在怕什么?父母又该如何引导呢?  相似文献   

15.
流浪岁月的歌●王晓伟▲我就如海贝,外表是坚硬的,内心是柔软的。▲错过柳絮,我不会在夏天为春天哭泣。▲捋一把雨,悬在我的窗前,便是故乡的雨呵,声声召唤。▲人们并非仅仅由于地平线不可企及才对它顶礼膜拜的。▲人们常说流年似水,远去的水经过长途跋涉也许还可寻...  相似文献   

16.
当双脚踏进教育的百花园,一切似乎与憧憬有些不同。这个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连自己也未必说得清道得明。只因内心的召唤,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个清贫而辛苦的职业。中途有选择有诱惑,但都没有动摇我的决心!因为,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相似文献   

17.
米勒实验是生命起源研究领域的经典案例,在中国它被作为生命起源化学论观点的证据而广泛传播。然而在西方学术界,关于米勒实验的争议持续存在。文章通过对米勒实验的历史过程、科学争议及社会影响的分析指出,米勒实验的实证意义已基本被消解,其在大众传播领域有成为科学经典的潜力,它对于20世纪下半叶分子生物学和天体生物学的进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对于推动我国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为画家米勒写过一本传记,称米勒为“大地的画家”。在19世纪的法国,米勒这样一个出身农民家庭,并且用画笔表现农民和大地的画家,在生活和艺术上都是历尽坎坷的。了解他的创作道路,对  相似文献   

19.
召唤结构是接受美学的概念。将召唤结构巧妙地穿插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的途径。但在召唤结构的视野下,实际的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以教学案例来探讨召唤结构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并从教材、学生视角、教师视角这三个角度入手,以有限的思维,探讨教学中召唤结构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20.
事关米勒镇     
倘若你是个地道隐私暴露狂,你大抵会爱上关于米勒镇的一切。当我再一次回忆起它的时候,我又呕吐了,翻江倒海的。我知道我又犯了错,因为每当我回忆起我的米勒镇,我总是禁不住地呕吐,几乎把胃翻了过来。我想我永远都摆脱不了我的米勒镇了,在我的心里它是那样的野蛮、无耻和风骚,永远都一样。尽管它后来变得温存了许多。有人说它被开化了,文明了许多,不过这不关我的事,在我眼里米勒镇永远是米勒镇,没有人能够改变。如果说我对我的米勒镇尚存有一点点的留恋,那么我会跟你坦白,这是因为我的情人赫虏燃。是的,我的情人赫虏燃,他有着让人决然忘不了的美好身材。我艳羡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