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于深化“两课”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邓小平强调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既为“两课”课程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又为“两课”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决定了“两课”课程建设的形式和内容,决定了今天高校“两课”课程建设的门类和课程改革的方向.邓小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着我国高校“两课”课程门类、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特别是指导我们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近现代史课程、艰苦奋斗传统教育课程的开设和建设.真正使“两课”起到教育大学生,培养合格的革命接班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社会学的知识开展高校"两课"课程开发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具有合理性,将社会现实有效的融入到高校"两课"课程中去,从完善课程教育内容,创新课程教育手段,改革课程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课程开发,将增强"两课"教育的时效性、趣味性、养成性,实现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与社会的衔接,提高"两课"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目前,高校公共基础课以"两课"为主,"两课"教学体系的关注领域以客观世界为主,在关注大学生的心灵世界和交往世界方面尚存在着教育的空间。因此,教育要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世界中面临的问题做出回应和关照。笔者提出,在本科生公共基础课程中增设社会工作课程,不但可以激活教育的"服务"功能,而且等于播下了"助人自助"的种子,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具有"关怀"的社会素养。  相似文献   

4.
郑蓓  侯帅 《文教资料》2009,(21):218-219
把握高校"两课"教学现状,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对"两课"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及其提高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校“两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两课”教育势必要以发展的眼光从整体上进行机制创新。网络课程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 ,“两课”机制创新可以网络课程为突破口 ,进行“两课”网络课程建设 ,以实现“两课”的整体改革 ,真正达到“两课”教育的目的。一、“两课”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校“两课”是对青年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公共基本课程 ,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学习的政治理论课。“两课”开设以来 ,为培养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发挥了重要…  相似文献   

6.
高校"两课"教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其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树立具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但是,新时期的高校"两课"教育中依然面临着很多方面的问题,无法达到两课教育的预期效果。本文就针对新时期高校两课教育中面临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创新路径,以期有效促进高校两课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两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大学生的创业问题是高校面临着的客观问题。将“两课”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将“两课”教学的基本培养目标定位在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调整“两课”课程设置,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服务平台;强化“两课”实践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这有利于提高“两课”的德育功效,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创业问题。  相似文献   

8.
全面发挥高校课程的育人功能和教师的育人作用,是高校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本文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出发,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之中,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的就业创业政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创业观教育、社会主义法制观教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探讨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应切实加强大学生政治观、理想观、价值观、道德观、实践观、成才观、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师、“两课”、校园文化、网络、社会、家庭 等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由于高校"两课"课程内容本身的特点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使得当前高校"两课"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高高校"两课"教师自身的素质,树立以大学生为中心的高校"两课"教育理念,改革高校"两课"教学方法,才能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宣部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结合我国普通高校"两课"教学与改革的实际,提出把"4 y"课程体系锁定为各高校"两课"教改整体目标的明确主张.这对统一各高校"两课"教学思想与课程设置;降低各高校"两课"教学的教育成本;减轻高校学生学业负担,更好地适应国家与社会,特别是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对高校毕业生所应储备的相关政治理论知识与思想道德品质的实际需求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两课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大学生良好理论素养和思想品质的需要,不断充实两课教育的内涵,调整两课教育的理念,将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高校两课教育改革的方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矛盾观无论在理论还是具体实践上都对高校两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两课”是系统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其目的是帮助、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本文就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充分发挥“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以就教于同行,来共同探讨“两课”的教学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目前,高校公共基础课以“两课”为主,“两课”教学体系的关注领域以客观世界为主,在关注大学生的心灵世界和交往世界方面尚存在着教育的空间。因此,教育要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世界中面临的问题做出回应和关照。笔者提出,在本科生公共基础课程中增设社会工作课程,不但可以激活教育的“服务”功能,而且等于播下了“助人自助”的种子,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具有“关怀”的社会素养。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两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作用不容置疑.但近年来,高校的"两课"教学和研究却不尽人意,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要摆脱这一状况,促进"两课"教学与研究的繁荣和发展,探讨影响"两课"教学实效的原因与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周红 《教书育人》2007,(3):96-9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高校为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而设置的课程之一,作为过去两课之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的延伸,它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主渠道之一。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开设的“两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程,人文知识极其丰富。“两课”教师应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播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为核心的"两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的必修课。2005年,我们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新的改革,形成了新的"两课"课程体系。按照中央的部署,新课程方案在推行过程中,各个高校要加强管理,确保新旧课程的自然衔接。高职高专学校要认识到"两课"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全面检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高职高专学校办学特色的"两课"教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除了要继续加强“两课”、形势政策课、哲学社会课程的建设,加强其他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外,高校还要高度重视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社团组织、网络环境、实践活动等非课程途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我国高等院校重要的思想理论教育课程。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两课”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开展“两课”课程的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使其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是当前我国高校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