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汤修慧(1890—1986),五四时期著名女报人,也是中国新闻史上不多见的女性报业经营者,后期《京报》社长。她原籍江苏吴县,生于浙江杭州,毕业于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06年与邵飘萍结婚后开始协助邵飘萍办报。1916年邵飘萍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汤修慧负责所有内勤编辑和发稿事宜。1918年10月5日,《京报》创刊,她负责该报的出版发行等业务,成为邵飘萍事业上的得力助手。1926年4月26日邵飘萍以“宣传赤化”罪名被奉系军阀逮捕杀害,《京报》被迫停刊。汤修慧继承夫志,于两年后恢复《京报》出版。汤…  相似文献   

2.
肖隆福 《青年记者》2004,(11):38-39
在我国近代著名新闻人物图谱上,父女、夫妻、叔侄在新闻事业上有所建树的层出不穷,不断涌现,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笔者将他们称作家族报人。也许是因为他们亲近的家庭关系,容易深受对方感染与熏陶,抑或又是相似的时代环境和对新闻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探讨这种现象和梳理他们的历程与思想,对我们当前新闻业依然不乏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此,略作回望。叔侄报人:裘适梁裘毓芳——“将文字交给大众”裘适梁在新闻史上虽提及的不多,但他却非可有可无之人。他是一  相似文献   

3.
4.
带血的黎明     
狄马 《今传媒》2004,(3):27-30
我们从著名报人邵飘萍身上看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义无反顾地奔走呼号、斗争呐喊,甚至牺牲……  相似文献   

5.
邵飘萍在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过程中,从一名资产阶级无党派报人,逐渐成长为共产主义思想武装的民主斗士,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说起汤修慧,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但提起她的丈夫邵飘萍我们都非常熟悉.邵飘萍在中国新闻史上的贡献不容小觑,可是另外一位《京报》的伟大贡献者却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汤修慧. 邵飘萍和汤修息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杰出的夫妇报人.“夫妇报人”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但是这其中的妇者,一定是当时中国妇女中罕见的:她们须是少数识字且具有一定文化和见识的先进女性;夫者,也一定是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7.
带血的黎明     
狄马 《出版参考》2005,(5):23-24
1918年10月5日,一份带有强烈启蒙主义色彩的报纸在北京前门外三眼井诞生了。它凝聚着一位渴望新闻救国的报人数年的心血与梦想,以致它的主编邵飘萍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在《京报》创立的当天,就在编辑部挥毫提笔,写下“铁肩辣手”四个大字,赠与办报的同仁——鼓励他们和自己一样“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而这盘空错硬的诗句,最终也像符咒一样伴随着邵飘萍走完困厄、流亡、缉捕、囚禁直至杀戮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2007,(6):36-37
晚上,找了本《新闻文存》来读。 记得当时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时,颇为兴奋,集合了新闻学四位开山鼻祖的著作,松本君平的《新闻拳》、休曼的《实用新闻学》、徐宝璜的《新闻学》和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心想,终于看到“真迹”了,于是立刻复印下来收藏,这一藏就藏到今天。  相似文献   

9.
邵飘萍的死因,目前有很多说法,比较流行的是因为“宣传赤化”,支持国民军等比较正面的原因,另一种是因乱章津贴,报格有缺等负面原因。前者是根据当时军阀处置邵飘萍时罗列的罪名,以及根据《京报》报道分析得出;后者是最近学者根据当年报人回忆进行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朱世培  沈颖 《新闻世界》2011,(7):149-150
邵飘萍,民国初年著名记者,早年曾经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创办我国第一家民营通讯社——北京新闻编译社,1918年独资创办影响颇大的《京报》,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后人公认的"新闻全才"。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势力,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鉴于目前新闻界和史学界关于邵飘萍的办报实践和办报思想研究得较多,本文从邵飘萍与几位名人的交往这个切入点来分析他的交往与办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对邵飘萍的新闻采访艺术进行分析,以期给当今新闻记者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邵飘萍是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被毛主席亲自追认为革命烈士。本文通过具体分析邵飘萍其人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探索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所作出的贡献,其榜样作用对我们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邵飘萍“北京特别通信”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16年8月至1919年1月邵飘萍受聘为上海《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时所撰写的216篇“北京特别通信”进行了文本研究.“北京特别通信”题材重大,分析透辟,具有评论性、连续性、预测性等特点,当年风靡全国.邵飘萍“铁肩辣手,快笔如刀”,使他的通信作品对我国通讯和深度报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左珊 《新闻世界》2011,(6):121-122
"新闻专业主义"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但是在中国报人办报过程中已经涉及了很多符合专业主义的内容。而且中国的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有自己的特点,邵飘萍在他一生的办报实践中,处处体现着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正邵飘萍是中国报界先驱,曾被毛泽东称为"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全才。他曾任编辑、记者、社长、讲师,《汉民日报》《时报》《时事新报》的主笔,他的文章辛辣、一针见血,使北洋军阀闻风丧胆,而冯玉祥将军则称赞他:"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邵飘萍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是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者之一。1918年10月,他与留学日本的同学潘公弼一起创办《京报》,自任  相似文献   

16.
李璐 《新闻世界》2014,(6):212-213
邵飘萍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少有的新闻全才,是一位优秀的新闻从业者。他随时处于采访的角色之中,广泛交友,获取新闻,在采访中胆大心细,与采访对象对话时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引导谈话的顺利进行。他卓越的新闻采访艺术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对于当今的新闻记者来说,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学习邵飘萍的新闻采访艺术可以提高新闻采访的工作效率,抓住更多的新闻线索,获得更多的新闻资讯。  相似文献   

17.
廖承志(1908.9.25—1983.6.10)曾长期致力于外事和统战工作,为团结侨胞、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人所共知的;但作为新闻工作领导者,尤其是在延安时期,曾参与陕北新华社和《解放》周刊的创办工作,在香港创办《华商报》等多种救亡报刊,担任新华社社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对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却是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18.
早在上世纪的20年代,我们党就有了像邵飘萍那样杰出的共产党员。他以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报刊活动家和新闻教育家的名义.载人中国新闻事业的史册。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七年“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我和长江同志都在上海《大公报》编辑部工作。由于我们共同负责采访工作,曾坐在一张办公桌的两边办公。我们两人的分工是明确的:他负责战地记者的派遣与联络工作,我负责上海市内外勤记者和通讯员的安排、布置工作。他还兼任编辑部社评委员会委员,我还兼任本市新闻各版的主编责任。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现代著名报人邵飘萍的政治身份,经过一些学者多方面的考证,已确认邵飘萍是共产党员(例如1986年《新闻学论集》第9辑《邵飘萍是共产党员》文)。但对于邵飘萍的死因问题,则众说纷纭,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有的持邵“得罪奉系军阀而见杀”,有的持邵是共产党员而殉难。例如原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