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缘由聚焦】国外关于“阅读期待”的研究中,有一种有趣的“杰克现象”:一个叫杰克的学生,父母抱怨他过分迷恋阅读,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一张旧报纸、一份杂志、一张说明书,甚至一页广告都可以使他百读不厌。然而杰克的语文老师却反映,杰克是一个缺乏阅读兴趣的学生,他常抱怨语文没味道、不精彩,没意思而难以投入。杰克对阅读,在家里和在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经研究,杰克的“阅读期待”是借以打发时光,而不是对读物或阅读活动有兴趣。事实上,任何一位读者接触读物时,都有一种自觉不自觉的阅读期待,这是由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无论课文描述的景色怎么迷人。叙述的事情怎么感人,可学生就是无动于衷。游离于文外,语言内容难以引起学生体验,语言情感难以激起学生共鸣,语言形式难以引起学生的鉴赏。师生交流机械问对,学生言说脱离文本。因此,要提高学生与文本的亲和力。培养感悟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师:面对崇山峻岭险恶的地形,詹天佑有什么方法开凿隧道?(学生分成十个设计小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学习,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批注,画草图。)评议全班学生自然转换为工程师这一角色,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师:哪组小工程师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设计图。其他同学在听完了小工程师的介绍后,你可以作为同行提出质疑,也可以来当小记者采访采访他。评议及时转换角色。(一学生自告奋勇代表小组当解说员谈设计。)工程师(甲):各位同行,各位记者,我代表“第七工程设计小组”来介绍我们组的设计图,欢迎…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开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读课题或初读课文后质疑,旨在引发学生思考,但当学生将思考的问题交流以后,教师往往既不作梳理、整合,也不明确重点,以引发更深入的思维活动,而是一句话打发学生:“同学们都提得很好,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再次阅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郑百苗 《湖南教育》2005,(10):36-37
“课堂生活”在情境中生发———李吉林“太阳”教学片断赏析师:(出示太阳幻灯)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光彩眩目。在晴朗的日子里,我们都能看到太阳。早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日落西山,黑暗亦即来临。太阳对于我们似乎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陌生的。因为关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还知道得太少,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去研究、发现,揭开它的奥秘。同学们,我们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问题。(板书:?)现在你们面对太阳,想知道些什么吗?生:太阳到底有多大?生:太阳的温度是很高的,那么我们人类为什么不会晒死?动植物还生长得那么好?生:太…  相似文献   

6.
克林伯格认为 ,在所有的教学中 ,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 ,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 ,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识。这里的对话是师生都敞开心扉、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 ,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评判 ,是学生张扬个性一种自我超越。下面笔者试以特级教师吉春亚执教的《詹天佑》一课 ,赏析她的教学特色。一、老师与学生 ,民主平等的对话民主平等是对话的首要条件 ,没有民主、平等 ,师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吉老师以自己真诚的爱、真挚的情关注每一位学生 ,与学生精神开放后互动交流 ,创设了和谐平等的课堂。师 :…  相似文献   

7.
[教学实录] 《詹天佑》第六自然段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细心地读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想想并说说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结果怎样。(学生默读思考) 生:因为青龙桥附近的坡度特别大,所以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结果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  相似文献   

8.
[缘由聚焦] 新课程的阅读课堂里,有一个问题恐怕大家不会陌生,即是“请同学们仔仔细细地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是的,感动是多么美好的心灵召唤,于是,学生在这个美好的感召下,去字里行间寻觅感动,体味感动,表达感动。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课文都可能是感动的透射。按理说,这样地引领学生对话文本,其间感受、品味语言,会是一种比较理想状态的课,但在实践中我们觉察到,一味追求感动的语文课终究是少了点语文味。  相似文献   

9.
葛银铨:“征集路名”何处去?师:1909年8月,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胜利竣工。这一消息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中国人民无不感到扬眉吐气。(播放课件:通车庆典)铁路竣工当天,如果当时有一家影响很大的报纸,想在头版头条刊登这样一则启事——(大屏幕显示,随录音逐字打出)征集路名启事各位同胞: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修筑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已胜利竣工。为了纪念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本报编辑部特发起征集铁路路名的活动。具体要求如下:1.路名必须简洁、明了,…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其中“阅读期待”为新术语,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学会拥有宽厚的期待,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益,让课堂更加精彩。金明东老师在浙江省第二届阅读教学大赛上执教的《惊弓之鸟》,创设情境,利用阅读期待,共同构建学生的期待视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阅读审美认同能力,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一、在期待中“倾听”…  相似文献   

11.
特级教师葛银铨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了新颖独特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穿越历史时空,变读者为当事者,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葛老师换了一种方式让学生实践语言。演绎出了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郑百苗 《湖南教育》2003,(23):50-51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其中“阅读期待”为新术语,为以往语文教学未涉及的新概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师关注和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益,让课堂更精彩。浙江特级教师金明东执教的《惊弓之鸟》,创设情景,利用阅读期待,共同构建学生的期待视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审美认同能力,课堂因此充满了生命活力。一、在期待中“倾听”文本师:上节课老师…  相似文献   

13.
于永正:在导读中关注生命师:请告诉我,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那么大的怒?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用一句话回答问题,边读边做记号。会读书的人能把三段话读成一句。这三个自然段,总起来写了什么?生: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师:书读了一半。生: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板书:不但……而且……)师:看黑板,这就是二、三、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使每…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导读】《牛津小学英语》4B教材信息量大,要求高,学生难以马上适应,许多老师教起来感到吃力。不久前,笔者有幸听了南京市英语特级教师沈峰老师的一节课,教学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2 At a party。经过她巧妙的设计,分解了句型难点,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高潮迭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了句型,学会了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第二届国家级新课程培训班上,笔者有幸听了本班学员特级教师刘德武的一堂示范课—《可能与一定》。短短的一节课,让我领略了刘老师的风采,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刘老师在整堂课中‘跳出数学学数学”的巧妙设计。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国标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掌声》写的是这样的故事: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几年以后,英子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这信的内容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7.
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从国际事务到日常人际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存状态,同时也成为一部分人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对话似乎已成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当然会对该时代的教育思想获得新的内涵起着巨大的作用,对话必然会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对话教学正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精神,它极大地拓宽了语教学的思维视野。《语课程标准》指出:  相似文献   

18.
教学《詹天佑》,我大胆让学生参与教学。这一尝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心词:“杰出”、“爱国”,然后教师出示本文的板书设计框架图。这时候,教师就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爱国,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杰出。然后,教师又请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詹天佑爱国表现在哪些地方,最后归纳概括补充板书。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郑百苗 《河北教育》2005,(19):19-2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读课题或初读课文后质疑,旨在引发学生思考,但当学生将思考的问题交流以后,教师往往既不作梳理、整合,也不明确重点,以引发更深入的思维活动,而是用一句话打发学生:“同学们都提得很好,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再次阅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如此引导,看似是在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可因为“问域”宽泛,又缺少明确的主题,学生常常表现为,懂的早已懂了,不懂的一时又不知从何入手思考,导致思维指向不明而无法深入。  相似文献   

20.
[缘由聚焦] 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从国际事务到日常人际关系。从政精领域到学术领域,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存状态.同时也成为一部分人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对话似乎已成为一种精神.而一个新的时代精神当然会对该时代的教育思想获得新的内涵起着巨大的作用,对话必然会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对话教学正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精神,它极大地拓宽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