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练笔一得     
您想尽快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吗? ——常写“新闻日记”可使您如愿以偿。几年来,由于本人坚持常写“新闻日记”,所以我采写的稿件不断见诸报端。顾名思议。“新闻日记”就是以日记的形式写新闻。但是,恰恰相反,笔者所说的“新闻日记”不是以日记的形式写新闻,而是以新闻的形式写日记。我写的“新闻日记”选材不拘一格,力求广采博求,无不涉猎。只要自己觉得值得一记的事都要以与之相  相似文献   

2.
初涉新闻写作,我曾不停地写,不停地投,然而换来的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我曾一度迷茫过,彷徨过,心想自己不是这块料,就此撂笔算了,但自己对新闻事业的钟爱,使我欲罢不能。经过阵痛之后,仍勤奋地写,不断地学习,向有丰富新闻写作经验的老师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篇新闻作品终于在1995年6月份的《南阳日报》上发出,使我激动不已。我从此与新闻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年来,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电台等发表300余篇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3.
做梦也没想到,我这个不是当秀才的“料”,也能成为陕西日报社的优秀通讯员。回想起,我这些年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坎坷之路。 一、突破开头难。我在部队当兵时,一位新闻宣传干事让我替他抄一篇稿件,寄出去没几天,在《人民军队》报上就发表了。看着报,我那个高兴劲,犹如自己写的稿见报一样。于是我也开始学写新闻,可写了一篇又一篇,全都石沉大海。我悔心了,当秀才自己不是那块“料”,干脆撂笔不再写了。退伍我被分配到工厂进了机关,公文写的多了就又萌发起写新闻的念头,投几篇稿件还是没被采用。搞新闻报道对我真的就这么难?1985年,我自费订了一份刚问世的《新闻知识》和其它新闻工具书开始学起来,逐步掌握了一些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1986年底,我们工厂门前的马路,常常被污水淹没,交通事故不断,职工们怨声载道。我写了一篇《尽快修好这条路》,不久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促使问题得以解决。成功的第一篇稿件就被省级电台采用,而且取得了这样好的社会效果,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写新闻难这一关终于被我突破,我暗自感谢无声的老师——《新闻知识》帮了自己大忙。 二、凝尽心血“抠”新闻。迈进写作的门槛后,我常常用耳  相似文献   

4.
读过《我是一个新闻“导演”》一文,有些人认为李贵珍同志自己做了“工作”,又自己去写新闻报道,便是个新闻的导演。我不敢认同这种看法。而从李贵珍自己的文章中看,几次成功的新闻报道,都是他本人一手策划“导演”出来的,似乎他自己也默认这是新闻“导演”。然而,怎样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只要当记者不是上面所讲的有意识地故意制造虚假新闻,干记者  相似文献   

5.
我是从1990年7、8月份开始新闻写作(?)至今己在地区以上新闻单位发稿20多篇,其中省级13篇。在近一年的写作实践中,我体会最深的是:要写好新闻一定要抓准“新闻眼”,选择最佳角度。我开始写新闻时,凭着满腔热情,见啥写啥,有时一坐一个通宵,写完就往报纸、电台投,结果很多稿子都如召沉大海。过了一段冷静下来,细细思索,拿自己的稿子与报纸电台上发过的同类稿子相对照,发现自己写的新闻事件不是新闻价值不大,就是没有什么新意。向老同志请教,他们告诉  相似文献   

6.
以前我写新闻,体裁仅限于消息、通讯,但我所在的学校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闲塞,有价值的素材传到耳朵,不是已被人家“抢去”,就是时效不强变成明日黄花。去年起我意识到新闻体裁很多,何必一头撞在消息、通讯这两堵“墙”上?“十八般兵器”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捡最得心应手的使。于是我把“主攻方向”调整到写新闻述评、言论上来,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去年6月,我看  相似文献   

7.
最近,北京几家报纸的总编辑为自己的报纸连续写了若干篇新闻和通讯报道。报社领导写新闻,是新风,也是老传统,有助于鼓舞士气,带好新闻队伍。新闻单位有个好传统,当新闻“官”的不是光靠指挥,还得自己动手写稿编稿;对报社的领  相似文献   

8.
1990年11月,我报名参加了1991年的军报新闻函授。每次教材一到手后,我都细细地读上好几遍,边读、边看、边写、边想、边领悟。“成才之路”、“成才足迹”、“通讯员园地”等栏目,时时用名人的话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渐渐地,我通过学习,弄清了什么是新闻的5个要素,怎样选好新闻的角度,怎样写好新闻题材,怎样写好通讯、消息。慢慢地,我开始尝试写一些新闻。由于有一定的基础和新闻知识,所以,我自己写的第一篇新闻稿件“一弹四中”,在《人民军队》头版头条刊用。当我拿起第一份散发着墨香的新闻稿件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  相似文献   

9.
《新闻战线》编辑命题约稿,让我结合自己的新闻工作实践谈谈“专与博”的话题。如果不结合自己的实践,只谈“专与博”的理论对于舞文弄墨为职业的我来说不是难事,问题在于理论要联系实际,特别联系自己来谈难免就有王婆卖瓜的嫌疑。所以命题作文比较难写,一时不知从何说起。突然想起前天我在大学新闻学院讲课,有位读过我一些作品的研究生也曾问我:我见你主编了很多书,好像你在历史、考古、文艺、新闻甚至于风俗文化研究领域都写过一些学术论文和专著,觉得你在几个领域里都颇有见解和建树,获奖也不少,很受专业圈内专家们的认可。那么你到底应…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您好 !  我是洛玻集团青岛太阳玻璃实业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也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事公司新闻报道工作已两年多了,《新闻爱好者》伴随我也两年多了,它不仅给我了写作知识和方法,并提高了我的新闻写作水平和兴趣,而且也给我了写作的勇气。   那是一九九九年四月,公司内部公开招聘业余通讯员,我有幸被聘用。说实话,高中三年我学的是理科,大学二年我学的是英语,写一篇小作文就头晕,写新闻谈何容易。开始,公司党委主办的《简报》上刊登的我的稿件,被编辑改动很大,好像不是自己写的,心里有点灰心丧气。幸好,…  相似文献   

11.
我是在今年3月31日报名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学习的,赶上了第15期的末班车。报名时,我思虑再三。当了近十年干事,主要是写党委材料和领导发言稿,没从事过报道工作,是个缺憾。为此,3年前我向一名有知名度的老同志请教,能否写新闻和内部材料兼得时,得到的回答是:“不能,它们不是一个路子,连语言都不一样,根本不是一个风格。”因此,我打消了学新闻的念头。年初,政委聊天时,他说我写的材料思路敏捷和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不妨试着写写身边的事。能行吗?我自己又害怕起来。“试过才知道”,政委的话,给了我动力。怎么起步呢?我想到了解放军…  相似文献   

12.
1.用眼睛来写现场短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用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再现于形象描写的、短小的纪实性报道。是再现式报道,不是追述性报道;是纪实性报道,不是反映式报道,更不是解释性报道。因此,我们要把现场短新闻写好,核心是“要用眼睛来写”,百闻不如一见!而用眼睛来写,须把握采访、报道、写作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记者总是希望自己写的新闻报道能够产生社会效益。为要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首要的一条是尽可能写得通俗一些。这方面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新闻作品的服务对象是一般群众,而不是专家;是外行,而不是里手。美国著名新闻学家麦格杜戈尔教授说过:“新闻记者可能犯的最大错误之一是一相情愿地认为他们的读者个个都是百事通。”这确是经验之谈。那末,怎样把新闻写得让人家能够看懂呢?刊载在下面的德新社英文新闻专稿《一台揭示物质秘密的  相似文献   

14.
写新闻有文字功底固然很重要,但离开了新闻理论与写作知识的引导就难以写好新闻。这方面,《新闻爱好者》给了我不少补益。去年初,我中专毕业一年后,来到义马矿务局常村矿工作。工作之外,常写些新闻稿子。开始,我自恃文字功底不错,写稿子往往不去细究,有点线索,拿起笔凭着想象就去写,稿子写成了,还对那些优美的词句暗自欣赏一番。但当我把稿子拿给办公室秘书石恒同志看过后,他不是摇摇头,就是  相似文献   

15.
每月初上,我就天天朝邮电所跑,打听陕西《新闻知识》寄来没有。前年,初学写稿,写了100多篇稿件,都石沉大海。单位同事给我编了个歇后语:“张记者,不简单,一年写稿百十篇,一分稿费没见到”.我也哀叹自己不是这块料。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军人,喜欢舞文弄墨,自信发表过文学稿件,认为写新闻是小菜一碟。可一年下来,写了97篇新闻稿只被采用了1条消息,心里很不是滋味,真想搁笔不干了。 但身边每每发生战友们勤奋学习、苦练军事技术的动人事迹时,又常常使我心痒手痒、坐立不安。1992年出差时,在书摊上无意碰到了《新闻知识》杂志,当即买了一本。一看才知道,原来写新闻并不是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当时就喜欢上她了。她栏目多、内容丰富多  相似文献   

17.
记者不应"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先生的文章《用事实说话 不是新闻写作规律》发表在2002年第4期《采·写·编》杂志上。我基本同意陈先生的观点。 我理解,陈力丹先生的基本主张是,新闻记者是不应该“说话”的,反对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用自己的文字或语言发表观点。很明显,所谓“用事实说话”,说话者并不是“事实”,而是人  相似文献   

18.
1968年我恰好12岁,升入初中。教我们语文的陈老师喜欢写新闻,就在班里成立了个“小记者组”,我是成员之一。我们除了向班里的黑板报和校报投稿外,还经常向上边新闻媒体投稿,可我写的稿件屡投不中,不免心灰意冷,觉得自己不是当“记者”的料。记者陈老师经常给我们上“新闻课”,讲得最多的是一名记者要有激情和敏感。他说,新闻记者一定要保持激情和敏感,没有激情和敏感,就发现不了好新闻。那天周末听了陈老师的新闻课后回到家  相似文献   

19.
刘成杰 《军事记者》2005,(11):69-69
我是在今年3月31日报名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学习的,赶上了第15期的末班车。报名时,我思虑再三。当了近十年干事,主要是写党委材料和领导发言稿,没从事过报道工作,是个缺憾。为此,3年前我向一名有知名度的老同志请教,能否写新闻和内部材料兼得时,得到的回答是:“不能,它们不是一个路子,连语言都不一样,根本不是一个风格。”因此,我打消了学新闻的念头。年初,政委聊天时,他说我写的材料思路敏捷和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不妨试着写写身边的事。能行吗?我自己又害怕起来。“试过才知道”,政委的话,给了我动力。怎么起步呢?我想到了解放军报新闻函授。这时已是三月三十一日,我试着拨通函授中心电话,负责的一位女同志礼貌地对我说,今天是最后一天,您要抓紧,都开学好长时间了。  相似文献   

20.
五年前,我曾偷偷写、悄悄投过新闻稿件,白花了几十元钱的邮票,就再也不敢写了,我认定自己不是写稿的料。每当在报刊上看到熟悉的名字,心里就十分羡慕。前年,到师电影队工作后,同会战友是位报道员,无意中发现他有一本《新闻与成才》杂志,便顺手翻了起来,我渐渐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尤其是新闻工作者成才足迹,深深教育鼓励了我,他们那种换而不舍不怕失败的精神与毅力,给了我巨大的鼓舞与鞭策。那天晚上,我把整本杂志看完后兴奋得一夜没睡。以后我总找他借《新闻与成才》读。我惭惭喜欢上了《新闻与成才》里面的每一个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