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IT业普遍低迷的状态下,中国却独被看好,有的IT巨头甚至花巨资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及制造中心,向中国输入先进的管理经验、IT技术与产品.众所周知,在中国一些实力较强的IT企业大部分都是以硬件起家的,如联想、方正、金长城、实达等等.相比之下,硬件业的成功还没有传给软件企业,从整个世界软件业来说,中国软件业地位确实排不到前面去.  相似文献   

2.
前言:面临的环境与形势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数字化的时代,我国IT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既为中国IT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也使每一个IT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与冲击,中国IT产业如何把握在全球化中的角色定位?如何应对全球IT景气的低迷?中国IT企业如何建立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我们如何  相似文献   

3.
老华 《金秋科苑》2010,(7):86-87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IT企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出山之后的柳传志提前实现了“扭亏为盈”的诺言,使联想再一次成为中国民营IT企业的旗帜。  相似文献   

4.
老华 《今日科苑》2010,(7):86-87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IT企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出山之后的柳传志提前实现了扭亏为盈的诺言,使联想再一次成为中国民营IT企业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2003,联想IT服务成绩令业界侧目中国五大“最具影响力的IT服务品牌企业”、中国IT服务年会“电子政务专业服务用户满意度奖”、中国电子政务IT百强企业四强、“中国市级政府网上审批平台优秀解决方案”奖。联想IT服务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建设中最受欢迎、最可信赖的品牌之一。联想IT服务逐步演绎着电子政务的未来,也续演着其电子政务的品牌故事——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市场的国际化与竞争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潮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这一问题的焦点更加清晰地聚集于技术与服务.我们都知道,在全球经济贸易竞争中,共性的技术和产品愈益“普及”饱和,市场空间愈趋“狭小”,利润愈趋“摊薄”.而要拓展利润相对丰厚的新兴市场,避免他人仿制争利,技术创新的作用不容轻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在中国市场上,中外企业短兵相接,届时国际IT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核心技术与服务的竞争,技术创新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IT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中国在全球IT产业链上位置的持续提升,使中国,尤其是研发实力较强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发展成为全球IT技术的创新源头之一,使国内的IT企业中出现以控制核心技术和转让技术标准为主要盈利手段的商业模式。——国外IT企业大举进入中国,给国内市场带来强大冲击的同时,也全面提高了国内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使大量的国内IT企业像海尔等家电厂商那样,大力加强新品研发和全球应用市场开拓,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成为未来IT企业商业模式考虑的重点之一。——国内市场的日益开放和发展壮大将使中国成为IT产业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扫出的传奇     
身处一个变化成为常态的行业,唯有不断变化和升华才能赢得不断的发展。清华紫光,从中国扫描仪市场的“拓荒者”到“普及者”再到“领先者”,走过了十七年的风雨历程,赢得了超过200万用户的青睐,也赢得了属于中国IT企业的骄傲和荣誉。从1988年成立至今,立足“品质、应用、服务”三大基石的清华紫光一路“扫”来,发展成了中国扫描仪市场勿庸置疑的领导厂商,已经连续6年保持了市场销量第一的荣誉。在中国的用户心中,清华紫光已经成为了扫描仪的代名词,紫光扫描仪的辉煌已经成为了中国IT业的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9.
扫的传奇     
身处一个变化成为常态的行业,唯有不断变化和升华才能赢得不断的发展。清华紫光,从中国扫描仪市场的“拓荒者”到“普及者”再到“领先者”,走过了十七年的风雨历程,赢得了超过200万用户的青睐,也赢得了属于中国IT企业的骄傲和荣誉。从1988年成立至今,立足“品质、应用、服务”三大基石的清华紫光一路“扫”来,发展成了中国扫描仪市场勿庸置疑的领导厂商,已经连续6年保持了市场销量第一的荣誉。在中国的用户心中,清华紫光已经成为了扫描仪的代名词,紫光扫描仪的辉煌已经成为了中国IT业的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10.
巴山 《知识窗》2008,(12):22-23
1988年,孙宏斌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就进入“联想”,凭着热情与闯劲,他赢得了联想一把手,也就是被称为当今中国“IT企业教父”的柳传志的信任。  相似文献   

11.
3年前联想集团收购总资产4倍于己的美国IBM个人电脑业务之后,在业界留下了许多猜想。直到今天,很多人还在追问这场"蛇吞象"的跨国表演:IBM到底给联想带来了什么?从土生土长的中国品牌到全球知名的世界品牌,从一个只会管理中国市场的企业到全球运营的跨国公司。这就是"蛇吞象"带给联想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经济衰退和资本市场冷却的双重打击下,如日中天的IT业终于陷入寒冬.整个产业万马齐喑,诸多英雄黯然褪色.IT业仿佛进入了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纽约时报>甚至以这样一个故事来调侃硅谷失业的网络英雄:"他实在穷极无聊,竟然开始检查起自己的电话是不是坏了.电话当然没坏,只是距离上一次的铃声太久而已!"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受全球信贷紧缩和企业IT预算下调的影响,IT市场的销售和需求都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应用逐渐在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中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IT行业的认可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其本身也从产生初期被视为新生事物而发展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受这两方面的影响,IT企业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悄然发生改变,而IT企业自身的发展策略也相应地随之调整。从当前IT行业地位的变化这一角度分析IT企业在应对这一变化时做出的决策与调整,并试图对这种决策和调整做出阐明和解读。  相似文献   

14.
硅谷、班加罗尔IT产业成功之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T产业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软件产业作为IT产业的核心与灵魂,已受到世界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大国的高度重视,故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我国的软件产业起步较晚,虽然在“国务院[2000]18号文”颁布之后获得了迅速发展,但与美国和印度的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借鉴美国和印度IT业或软件产业成功之路的文章已有等身之高,然而它们多是从优惠政策、语言(英语)等因素的角度来考察的。笔者试图另辟溪径,首度从“人际关系网络”和“自由企业制度”尤其是前者这样的角度来探索和分析美国与印度IT业以及软件业的成功经验,寻求硅谷和班加罗尔的成功启示。  相似文献   

15.
黄土荣 《大众科技》2006,(3):194-196
2005年全球集装箱班轮业兴起了新一轮“兼并”、中央提出“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及从2005年底开始中国物流市场全面向外资开放,在这种新形势,我国集装箱班轮业应如何面对?文章通过对国内、外集装箱班轮业的现状及我国集装箱班轮业面临的严峻挑战的分析,提出了我国集装箱班轮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IT产业作为引领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朝阳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焦点。本期的“知识中国”栏目,我们以“IT企业的商业模式”为主题,探讨了IT企业商业模式的特性、模式的变化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7.
庄继业 《中国科技纵横》2011,(13):98-98,332
很多金融企业在不断扩张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正曼得越来越重要。金融企业往往在信息安全方面的需求比—锻的企业更加严格,安全防范包括不法分子的恶意入侵,需要对网络的准入等方面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本案是莱金融机构的成功戋例,该方案考虑了IT业的安全“防”范,准入“控”制,系统“管”理,减轻了IT人员日常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具体经验可以成为同行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孙涛 《软科学》2005,19(2):73-75,83
介绍了国际项目管理领域在项目成功的衡量以及项目成功关键因素方面的研究,分析了这些研究在中国IT项目应用中的不足,综合考虑了中国的具体环境和IT项目的特殊性,以及未来发展的一些趋势,对PEVS进行了修改,提出了一个评估中国IT项目成功的工具CITPEVS,来帮助中国的IT项目经理判断项目是否正步入正轨并将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世界发明》2007,(8):36-39
随着中国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的形象开始逐步显现,进入中国的外国企业也从过去的汽车、能源、化工、航空航天等传统制造业转为现在的以创意企业为主,比如IT、广告、设计类型的企业以及文化艺术类等,并且这些企业表现非常活跃。这些外国创意企业的进入,给中国本土的创意企业带来了对更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经营理念学习机会,也带来了竞争压力和市场冲击。也正是这些外国创意企业和中国本土创意企业一起构成了最近几年中国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推出一系列的文章,分别从广告传媒业、动漫业、画廊业等不同角度,透析这些外国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这些外国企业给中国创意产业所带来的新的元素、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经济呈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两种发展态势,跨国公司则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居主导地位。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拓展自己的生产、科研及营销网络,跨国公司的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国家国力的代名词。我国企业在经历了改革开放至今20余年的发展,总体实力已达到一个初步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开始走向国际市场的新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中国企业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