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市民化.目前在河南省新型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速度与城镇化速度不协调、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的主体地位丧失、省内各地区的城镇化率差距过大、城郊失地农民不愿市民化等问题.研究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对推动河南省新型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进一步加快,失地农民的规模在逐年快速递增,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了事关稳定的大问题。失地农民市民化是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最重要的途径,但是如何客观评价失地农民市民化程度是个急需解决的难题。文章通过抽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式确定影响失地农民市民化程度的因素并作为具体测评指标,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文化素质、社会保障、民主权利及社会态度等方面构建一个比较全面的测评指标体系,并对具体测评方法进行了选择。  相似文献   

3.
对社区参与的研究是学界对社区建设研究的重要部分,尤其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日益增多的失地农民多是采取集中居住的安置方式。对失地农民社区参与状况以及对其进行原因分析,为进一步推进失地农民社区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做一些建议尝试。这不但是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时,对于失地农民的市民化以及自身身份认同都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市民化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成人教育作为一项促进成人再社会化的教育活动,对促进失地农民市民化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进程相对滞后,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成人教育应加大宣传引导,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加强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开展社会交往教育,提升社会资本;推进社区教育,培养良好的城市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失地农民也随之增加,然而在对我国失地农民进行利益补偿的机制中却长期以货币补偿为主,忽视对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造成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缺乏保障等不良后果。为提高失地农民素质,增加其就业和市民化进程,通过实证调查的方法,结合对天津失地农民利益补偿的调查,提出应在失地农民补偿机制中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出加大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专项资金的投入,政府履行相应的教育培训职责,改变教育内容、方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作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人教育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促进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手段。发挥成人教育的重要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对失地农民进行再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市民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含义以及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性,接着结合当前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作为农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数量也在迅速扩大,据预测,2020年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将达1亿人以上。近年来,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引起广泛重视。西南大学秦启文教授主持立项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转型研究——走出‘卷入式’负博弈困境",就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排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通过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9.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失地农民群体数量不断增大,失地农民市民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社会融合理论视角,当前失地农民市民化面临经济性、制度性和心理文化性障碍,应从改革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就业培训制度,搭建社区融入组织平台等层面为其融入城市社会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成为社会热点。失地农民一方面不满于“无田可耕”的现状,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征地拆迁快速致富。然而,通过为期一年的民族志调查,研究者发现,部分的失地农民在拆迁后实现“脱贫”却没有“致富”;不成熟的消费观和全面增加的消费内容导致失地农民恩格尔系数升高,在获得拆迁补偿款的初期部分失地农民还存在炫耀性消费的特点。研究认为,失地农民的种种消费行为主要与市民化进程中的身份认同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煤沉陷区的移民安置,涉及农村发展、社会稳定、生态环境,关系到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化进程.是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淮南市针对采煤沉陷区失地农民进行的集中式搬迁、发展式安置,在实践中有序推进,获得了失地农民的认可,对同类资源型城市解决移民安置问题具有借鉴意义。同时,在沉陷区移民安置中也存在搬迁安置信息不畅,就业政策落实不够等问题,需要为失地农民提供综合性的移民安置服务平台。解决农民发展和安置中社区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民被征地是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然.在我国,土地仍然担负着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功能,在当前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增大、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窄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收,就意味着农民生活失去了最基本的保障,他们的养老、医疗、就业等一系列的社会保障问题随之产生.从我国国情和被征地农民的迫切要求出发,现阶段尽快为被征地农民构建"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壮有所业"的社会保障机制,是现阶段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生活保障水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城郊失地农民城市文化适应大致需经历文化冲突、文化反思、文化重构和文化融入四个阶段。目前,城郊失地农民城市文化适应过程因政府支持缺位、社区支持乏力、媒体和原市民歧视、城郊失地农民人力资本与主观努力欠缺而步履缓慢,需要从政府推动、社区支持、社会认同和主体建设四方面入手,建构城市社会与城郊失地农民双向互动的促进机制,推动城郊失地农民快速适应城市文化,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4.
青岛市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将大量被征用,大量农民将成为失地农民,城乡结构和产业结构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农民就业结构也在发生质变,由于农民失去了土地这一生产资料,解决今后的就业、生存、发展问题将成为矛盾的焦点,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因此加强这一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已成为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土地价格的涨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安定与动荡、经济繁荣与衰落的睛雨表。民国前期,东北地价处于不断上涨的态势,1930年后,东北地价开始暴跌。影响东北地价变动的因素很多,地质、粮价、币值、地租、政治状况、人口和土地需求等因素对地价的变动都有显著的影响。民国时期东北地价变动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如土地向不在地主手中集中、地力普遍下降、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化和匪患严重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可供利用的建设用地日益稀缺,在土地有偿使用的制度背景下,土地的真实价值逐渐显现,城市地价持续、快速上升.城中村这一特殊的土地状态在开发改造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理论界对土地增值利益的归属存在多种不同观点,只有采纳“私公共享”论,选择共同参与共享收益的改造开发模式,才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达到城中村改造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催生出了一个数量庞大的失地农民群体。大多数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研究表明,湖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还存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再就业困难、城市生活融入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征地补偿市场化、强化社会保障、对失地农民有针对性地培训,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鼓励农民创业等加强和改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传英 《天中学刊》2007,22(3):13-16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在农地征用过程中,由于现有土地制度存在缺陷、土地征用程序不规范、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测算办法不够科学合理及土地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失地农民就业难、收入水平下降、失去社会保障,影响社会稳定。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必须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征地;完善征地程序;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广开渠道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9.
俄国农民问题由来已久,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不归土地使用者所有。俄国的土地随着军事扩张而逐渐扩大,并历史地形成了村社土地所有制、僧俗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国家土地所有制。俄国土地所有制反映了社会政治关系,并形成了统治与服从的特点。随着俄国的西方化,这种关系逐步加强,并引发社会对抗。解决俄国农民问题不在于自上而下确立个人土地所有制,而是让农民安居乐业。农民安居乐业必须从思想和法律上确立劳动的崇高地位开始,壮大社会力量,改变社会关系,进而转变政府职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土地社会化比土地私有化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环境下,政府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地位和导向性作用愈发关键,其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稳定.面对流转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何有效的发挥政府的导向性作用,强化对各个方面的规范非常关键.建立在我国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发展历程上,探讨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在政府导向作用下规范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