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假设分句末尾的"吧"和"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吧"和"呢"作为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在假设复句的分句末尾时,可以使其前面的成分话题化,使之成为具有语义对比作用的话题.其中,"吧"只能表示两难的选择,"呢"则既可表两难选择,又可表示只选其一,还可以全不选.既非对举、又隐结果的假设问句只用"呢",属于只选其一的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2.
句尾语气词"也”在古代汉语中主要表示静态的肯定和判断.近代汉语中"也”的使用范围扩大,增加了表事态变动的新功能.<五灯会元>的句尾语气词"也”不仅保留着它在古汉语中的用法,而且具备了与语气词"了”相同的表示事态变化的功能.这时的语气词"也”已经基本上兼并了古汉语语气词"矣”的用法,成为了使用最普遍,用法最灵活的表示事态变化的语气词.  相似文献   

3.
"嘇"类语气词分布于汉语的不同方言中,这类语气词来源相近且语音近似,在语句中具有表达提顿、虚拟或祈使的功能。内部语法化方向和程度的不一致,导致部分"嘇"类语气词能表提顿。有些"嘇"类语气词不能同时表达虚拟和祈使语气,这是因为起源的差异。"嘇"类语气词的产生和"时"的语法化有关,表提顿和假设的语气词由"时"虚化而来,表祈使的语气词有共同来源,多为"些"的音变形式或转写形式。  相似文献   

4.
语气词"啊"、"呀"、"吧"、"嘛"和"呢"5个语气词各有不同的语义。"啊"带有感叹的意味,"呀"表示惊讶,"吧"表示试探,"嘛"表示显然,"呢"表示对比。除了句尾,这些语气词也可以用于句中话题后,表示停顿和强调等意思,也有不同的意义。这些语气词用于句末和句中都具有语篇衔接的语用功能,但是由于语义不同,衔接的方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语气词的作用在于表示某种语气,在日常交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吧"作为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之一,随着其被广泛地应用,近年来对它的研究也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但是学界仍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系统的认识。本文从"吧"的历史来源、语法和语用三方面浅析语气词"吧"。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中的语气词"罢了"和"而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罢了""而已"这类双音节语气词,有人称为短语词.孙锡信先生在他的语气词研究专著<近代汉语语气词>一书中,参照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的"短语词"概念,将"语气短语词"的概念定义为"在形式上表现为词组(短语),而在功用上相当于一个词"的"大于一个词的表语气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镇坪八仙方言的"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坪八仙方言中的"哒"既是助词,又是语气词.作助词用于句中动词之后表动作的完成;作语气词用于陈述、疑问、感叹、祈使句末,表示肯定、确认、假设、感慨、禁止或劝阻等语气.  相似文献   

8.
普通话不存在语气词"在",但在汉语史上以及现代的一些方言中"在"能做语气词,并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文章以五寨方言为例,在考察五寨方言语气词"在"用法的同时,与汉语史上以及其它方言的用法做了比较,希求探究五寨方言"在"发展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讲,全世界人民卖萌的本质都一样:就是让看起来严肃、无趣的对话变得有意思。我们来看看怎样用英语"卖萌"吧!一、语气词除了全世界通用的那些表情符号,语气词往往能让对话变得生动活泼。以下是一些高频"卖萌"语气词:1.aww表示"好萌",说的时候最好双手  相似文献   

10.
语气词是语气表达的一个重要特征。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有六个,即:“的、了、吗、呢、吧、啊,”本文主要分析这六个语气词所表示的感情色彩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语言学中人文主义的兴起,言据性(Evidentiality)的研究也日益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热点.然后在汉语中言据性的表现目前还缺乏应有的关注,本文通过详细考察言据性的定义、分类,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中新闻语言进行了考察,大致勾勒了现代汉语中言据性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言据性即能体现信息是怎样获得的,同时也能表明信息的可靠程度的语言表达方式.奥巴马政治演说中的言据性的劝说功能体现在获得听众的信任和影响听众思想两个方面.分析奥巴马政治演说中的言据性的劝说功能,有助于提高演讲者和演讲教师的言据性意识,有助于演讲者选择不同据素以达到自己不同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从听话人的角度结合语用推理中的溯因推理原则,探讨现代汉语中语气词"吧"的各种用法,认定其基本语法意义主要体现在语用方面,即表示"要求确认"。同时结合相关语言事实,从类型学的角度做佐证。  相似文献   

14.
"嘎"是昆明方言中一个很有特色的词,可作句首语气词"嘎_1[ka~(44)]",无实义;作句中语气词"嘎_2[k?~(53)]/[ka~(53)]",表提醒、警告的语气意义;做句末语气词"嘎_3[k?~(53)]/[ka~(24)/ka~(53)]",表祈使、不满、商量、催促、感叹的语气。能与语气词"了""呢"连用,有停顿照应、凸显焦点信息、缓和话语的语用功能。"嘎"的虚化、具体语境中对听说者心理认知因素的影响使得语气词"嘎"凸显出主观性。  相似文献   

15.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气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留学生在学习语气词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以常用语气词"呢""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对外汉语的语气词教学起到一些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鄂东南方言处于官话、赣语和湘语三大方言交换地带,方言呈现出边缘地带与过渡地带特色.常用的语气词"啊"不仅可以用在句尾、句中,也可以用在句首,通过与其前后成分的重音配合使用,既可以表示功能语气又能强化意志语气."啊"作为鄂东南地区的句首语气词应是古汉语的流传,是叹词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向后面语句靠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安陆方言里,语气词"唦"有两个读音唦1[(S)ε44]和唦2[(S)ε51],它们分别用在一定的句子中,表达不同的语气意义.语气词"唦"在全国分布的范围非常广,但还没有进入北京话,它是南方方言里比较典型的一个语气词.其类型学意义在于"唦"在不同的方言里声母和韵母的区别,反映了汉字在记录语气词方面具有语音上的模糊性特点."唦"在不同的方言里用不同的汉字来记录,说明汉语语气词词形写法的不固定性.同一语气词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地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语气词“者”源于表自指的指代词“者”,“者”本是一个指称标记,功能是名词化;后来表提顿和话语标记功能凸现。这一过程大致开始于战国初,在战国中后期语气词“者”得以形成。提顿词、话题标记、假设语气词具有同一性,这是一条非常普遍的语言共性。汉代以来,带“者”的假设句开始增多,“者”字慢慢沾染上假设语气,与之同时表停顿语气的“者”还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19.
寻甸方言日常口语中,"么"常用作连词、语气和叹词。连词在于提出疑问,做出总结,表承接、选择、转折的意义。句末语气词表示确认、申述和疑问的语气;句中语气词则用于句中停顿处表强调,目的在于提出话题,引起注意;叹词"么"常置于句前,表惊讶、感叹的意味。从语用上看,连词"么"可以充当话语标记,语气词"么"则具有标记话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寻甸方言日常口语中,"么"常用作连词、语气和叹词。连词在于提出疑问,做出总结,表承接、选择、转折的意义。句末语气词表示确认、申述和疑问的语气;句中语气词则用于句中停顿处表强调,目的在于提出话题,引起注意;叹词"么"常置于句前,表惊讶、感叹的意味。从语用上看,连词"么"可以充当话语标记,语气词"么"则具有标记话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