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越 《新闻世界》2005,(5):8-11
“屁股底下一幢楼”,这是老百姓对公务用车浪费现象的一种比喻:今年两会期间,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围绕公务用车改革各抒己见。全国政协委员孙继业说,目前公车制度存在的弊端有目共睹。现行的公车制度不仅直接导致了行政成本、经营成本的增加,也在领导和群众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公车积弊太多,是到该彻底整革的时候了。截至目前,我国上海、广东、江苏、湖北、江西、黑龙江、辽宁等14个省(区、市)以及审计署、国家宗教局等4个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公车改革试点。此外,科技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出版总署等15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实施了班车改革。然而,要改革就会有阵痛,要改革就会有阻力,当全国各地的改革之火即将燎原之时,却传来车改的先行者嘎然止步的消息……  相似文献   

2.
正【奔丧扫墓】安徽淮南市望峰岗镇刘岗村党支书刘传照使用公车祭祖。安徽淮南矿业集团选煤分公司潘三选煤厂综合办负责人焦健使用公车祭祖扫墓。新疆兵团四师霍城垦区公安局副局长胡新军因岳母病逝使用公车奔丧。新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天富热电公司石总场北泉建安公司驾驶员程凯驾公车扫墓。  相似文献   

3.
浙江温州市平阳县推行将公车换成专用牌照,意在加强社会对公车的监督。但有人质疑说,这是在制造新的特权车。然而让策划者们想不到的,却是公车们暴露出的其他麻烦……  相似文献   

4.
调查     
公车改革能成功吗? 一直进展缓慢的公车改革,现在终于有了实实在在的举措。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将取消,改为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相似文献   

5.
正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黄彰健、孔祥吉等众多学者相继对"公车上书"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当时都察院并无阻碍举人上书的举动,千余公车集会松筠庵的说法不可信,就连《公车上书记》在上海刊行,也是"康党"有计划的自我宣传。2005年茅海建发表《"公车上书"考证补》,从政治决策层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公车上书"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力,以更加丰富翔实的档案史料  相似文献   

6.
热词     
《新闻三昧》2013,(9):17
争议拥堵费北京市计划征收拥堵费引发广泛关注。随着城市交通矛盾升级,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型城市日趋陷入"堵城"困境,多地传出研究拥堵费征收。赞成者认为,拥堵收费能够降低车辆使用强度,缓解交通拥堵。但更多人陷入一种"收费焦虑"。一些专家表示,发展公共交通,政府应该率先示范。我国公车数量很大,使用强度远超私家车,对价格杠杆不太敏感,即使收了拥堵费,也难挡公车车轮"疯转"。政府应该率先削减公车,降低使用频次。  相似文献   

7.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十一月,广东士人黄培芳于广州启程北上公车,翌年二月抵达北京,行期将近三个月。在《北行日记》中,黄培芳详细记录此次北上赴考的行程。本文以之为中心,结合同时代人的游记、诗文、地方志等各种文献以及黄培芳本人的画作,讨论以下问题:(一)广东士人如何选择北上路线,各条路线的优劣所在。(二)在穿州过府中所经历的各种艰难与乐趣。(三)分析北上公车对广东士人诗画创作产生何种影响。笔者认为广东士人的公车之路,除备尝艰难困苦外,路费花销也很大,每名士人公车之行的单程费用,须花费100两白银(相当于120元洋钱)。科举考试既是一场智力的较量,也是体力与意志的比拼。路途的艰辛和开销的庞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东举子的科考成绩。但是北上公车,极大地开拓了广东士人的视野和交际圈,即使铩羽而归,对于广东士人的诗画创作却大有裨益,这是无法用孰得孰失来衡量的。  相似文献   

8.
读报常有一种体会,新闻报道、新闻宣传在舆论监督方面是有作为的,但又毕竟是有限的。比如早在1990年上海新民晚报记者孙洪康写了一篇揭露性报道“公车烧香、净土不净”,曾受到当时的上海市领导朱基同志的肯定,新闻也曾得了奖,受到大家一致好评。但时过若干年后,用公车  相似文献   

9.
刘韧之韧     
在刘韧办公室接过他送的《知识英雄2.0》,一出门就塞在了包了,说句实话,如果没有那场堵车的话,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读起这本书——因为手头的书太多了,即使是好书,也多得让人读不过来。 幸也是不幸,从北大东门做320公车一上白颐路(求学期间,断了粮,自然是力图天天公车来去)就遭遇狂堵,  相似文献   

10.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康有为联络各省在北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人签名上书,提出拒签中日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数字的说明     
李长江 《新闻传播》2006,(4):I0001-I0001
数宇是枯燥的。但又是生动的,它能让人们触目惊心——《行政费25年增87倍》《大学学费(20年)涨了25倍》《医疗费26年涨30倍》;还有这样一组数字(每年):公车消费4000亿,公款吃喝2000亿,公费出国3000亿,决策失误4000亿。  相似文献   

12.
从“公车上书”到辛亥革命,是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萌生时期。仰仗先导们的引领,诸多新型藏书楼得以开放,一批公共图书馆得以创办。如今,研读中国公共图书馆史最初的一页,感悟先导们的追求,对于鼓舞当今公共图书馆界励精图治、干事兴业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一周热评     
这是个什么概念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中透露:我国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车开支一年9000亿。主持人柴静很吃惊的问:“您再说一遍?”,王再次肯定说:“公款接待,公费出国考察,公车,也就是三公,一年9000亿。”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冬天的圣诞节,我一个人跑去看通宵电影。说是过圣诞节,其实是为了躲避寂寞,满街的红男绿女,橱窗里的圣诞树、麦当劳里的圣诞老人、拥挤的地铁和公车……十年前,没有这么热闹的,我们骑着单车穿过旧城区去看电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让野蛮拆迁面临刑责利剑,协会博弈见证公民社会成长,奥运能否成为公车改革契机,  相似文献   

16.
2014年7月16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公开发布,宣示着起始于1994年的中国公务车改革,在“摸着石头”搞试点并步履蹒跚地行进了20个年头之后,要一举破冰扬帆前行,推向全国范围的公车改革终于要全面启动了.按照新方案及指导意见,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其中,不仅明确了公车改革时间表,而且确定了补贴标准等车改细节.  相似文献   

17.
车辆定位跟踪和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是经过对政府机构的组织架构以及工作流程进行深入调研后设计的一套科学化的系统,平台具有车辆具备任务管理、信息管理、实时监控、智能报警等功能.平台能够实时监控公车的行踪去向,抑制公车私用及公车使用费的虚报冒领等问题,为政府机构提供科学的、信息化的、高效率的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18.
新词新语浅议白云近几年,社会上广泛流行“公话”“公车”“公厕”等词语。有人提出异议,说“公话”之类新词新语是不规范的生造词。那么,它们究竟算不算规范词?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类现象?如果认真分析,便会发现这些年出现的新词新语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在全国尚属首例。但与此同时,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议论。  相似文献   

20.
十年的代表生涯,叶青一直在为公车改革“鼓与呼”,坚持8年,曙光终于出现。2011年3月5日,“公车改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他的“高调”行为,让许多人不适应,但他自己却毫不介意,人大代表的经历让他更加具有一种旁人没有的紧迫感,“我就发誓,一定要改变” 如果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几个重要节点的话,对叶青来说,2003年肯定算—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