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暑假里,每一天都可以听到父母的唠叨。不是唠叨这儿就是唠叨那儿,烦都快把人烦死了。有时父母再唠叨多几下,我们就会厌烦地顶撞他们。可是我们却没有想过,父母唠叨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关怀与爱,我们的顶撞让父母的心都碎了。不是父母被你顶撞得无话可说,而是他们再也没心情说了。  相似文献   

2.
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温馨场景吗?躺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睡着,坐在爸爸高高的肩膀上看世界,一家人一起外出游玩……可是,童年的时光总是很短暂,随着慢慢长大,我们渐渐远离了妈妈的怀抱和爸爸的肩膀,而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有时候觉得爸妈有点哕唆,有时候忍不住想跟他们对着干,有时候甚至还会想跟他们眇一架…...  相似文献   

3.
一、考点分析 “简明”就是“简要、明晰”。所谓“简要”就是说话不重复哕唆,用语力求简练,不说多余的话,反映了语言量的要求;“明晰”就是明白无误,让人准确理解其含义,反映了语言质的要求。简言之,表达“简明”要力求避免语言哕唆、晦涩和歧义。“简明”的基本要求是:不说多余的话并让人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很多父母都遇到相似的困扰,那就是:"自己说得越多,孩子听得越少。"孩子越有自己的想法,当然就越不喜欢父母的唠叨。那么,面对孩子逐渐到来的青春叛逆期,我们父母除了不唠叨,又该怎么做呢?2017年12月27日,门头沟区大峪第一小学携手父母必读杂志社,邀请北京儿童教育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张娟围绕"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沟通"的主题给大家上了生动一课。讲座中,张娟老师谈道,父母要想让孩子读懂、理解自己的爱,需要做到以下3点:一是建立有效的双向沟通,二是设立明确的界限,三是  相似文献   

5.
感受唠叨     
我们班进行了这样一次讨论,内容是“你是否喜欢父母的唠叨”。我毅然地站到了赞同的一方,因为我已细细感受了唠叨。父母的唠叨是一种和蔼友善的提醒,提醒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自己认识清楚不足。父母的唠叨是一把量尺,我们可以用它来量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又像一位设计师,细心修改设计上所犯下的错,努力使之成为一件完美的作品。父母的唠叨是亲切的慰问,当学习劳累时,他们的唠叨虽然有些令人烦躁,但给予我们更多的是关心和温暖。父母的唠叨是学习的一股动力。为什么呢?因为父母的唠叨同时也是一种较温和的批评,谁都愿意心甘情愿地接…  相似文献   

6.
年少的我们,总觉得成长充满了烦恼,最不喜欢父母一天到晚地唠叨.到了初中阶段,很多同学和父母的关系更是剑拔弩张,耳朵里的音乐和紧闭的房门,无不宣告着青春的孤寂.然而,被你阻隔在心墙外的父母,你没有看到他们不停徘徊的身影.他们不在乎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想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不信,你来读读他们的来信吧!天下的父母都一样.就把你当成他们的孩子,请你给他们回封信吧!  相似文献   

7.
习作训练ABC     
A.尽量把作文写长一些,再长一点,越长越好。 初写作文的学生,正如一个刚开始学说话的婴儿,说不清,说不明白,甚至会说错,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对刚学作文的学生要求很低,一般只规定字数,而且越多越好,同时明确规定语句不通顺、写错别字、内容重复哕唆的统统没有关系,至于要围绕主题、  相似文献   

8.
活动设计意义十二三岁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他们具有更强的自主意识,做事喜欢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开始想摆脱父母的左右,已不愿与父母谈更多的关于自己的事。在日常生活中,长辈则喜欢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教训晚辈。同样的内容重复多了,就变成了唠叨,影响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本课  相似文献   

9.
王妍妍 《学周刊C版》2014,(5):196-196
作为教育者.我认为教给学生知识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做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人这一辈子最该感谢的其实是我们的父母。可是因为父母太爱我们了.也就多了几分唠叨.我们也就多了几分反感。于是.指导孩子和父母处理好亲子关系就成了教育者刻不容缓且必须去做的工作.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就会越来越有希望。  相似文献   

10.
1.父母管得太多的烦恼父母管得太多,不能自己做主长辈溺爱,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我们干2.父母管得太少的烦恼父母很少陪伴我们3.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的烦恼父母要求过高,老拿我们和别人比父母不开心时总向我们发火,经常打骂我们父母自己有错不承认父母翻看我们的日记父母经常否定我们,损伤我们的自尊心父母老是唠叨、急躁、误解我们、高高在上而不能互相沟通表达孝心父母却不领情4.父母没能起到表率作用的烦恼长辈迷信父母的不良习惯(经常打麻将、吸烟、喝酒、与邻居吵架等)父母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5.特殊的家庭问题的烦恼父母不和家庭生活环境艰…  相似文献   

11.
初德和 《家教指南》2007,(12):29-30
成人在工作或生活中.如果经常重复做相同的事情,就会产生倦怠感,这会使我们感觉自己真的像生病了一样——浑身乏力、提不起兴致。 其实,孩子也有可能遭遇和大人一样的状况,只是当情况发生时,不仅他们自己不清楚原因何在,就连身为父母的我们也会忽略“倦怠期”的问题,反而认为一向很乖的宝宝难道是逆反期到了?呵呵,爸爸妈妈们别担心.孩子这不过是累了而已。  相似文献   

12.
渴望理解     
最近几年,我发现自己不再牵着父母的指头东跑西颠了。不再钻进父母怀里撒娇了,不再抱着父母睡觉了。我开始对妈妈的唠叨厌烦,对爸爸的抚摸感到不自然,我开始躲避他们,也不像以前那样有什么话都急着要说给他们听。现在,我宁愿流着泪,带着笑把我的喜与悲记在抽屉里的日记本中。我与父母的沟通少了,引来了他们无数的怀疑与疑惑,于是我们之间有了代沟。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小到大都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此以往,他们对这种情感便会由自然接受到逐渐厌倦。事实上。多数孩子并不理解自己的父母.特别是对围在他们身边转悠唠叨的母亲,总是表现出极大的不满。为了让孩子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理解自己的母亲,更加日热爱自已的母亲.我决定在班内召开一次“母爱如水”的主题班会.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引导.让他们更加健康地度过青少年时期。  相似文献   

14.
唠叨的随想     
所有的孩子都不喜欢爱唠叨的妈妈,这一点,我很清楚。唠叨是父母说服手段贫乏时的“自娱自乐”,是阻塞沟通的语言碎片,是亲子交流中的“败笔”。所以,我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唠叨,也自认为是个不爱唠叨的妈妈。但我仍然有过被女儿斥为唠叨的时候———女儿上初中时,我和她说其他任何话题都像个知心朋友,惟独一谈到她的学习,她扭头就跑。“哎,我话还没说完你怎么就走了?”我忍不住要喊住她。“你老唠叨烦不烦呀。”她扔下这么一句话,噎得我直发愣。我唠叨?我还算爱唠叨?看着她迷恋武侠小说和漫画,对学习总不上心,明明有十分的潜…  相似文献   

15.
正习作要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六":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吧!拓展思路和父母说说心里话,这大概是不少同学渴望已久的吧!父母关心爱护我们,我们该有多少感激话要说!牙齿和舌头也有磕磕碰碰的时候,我们和父母天天生活在一起,难免出现分歧,沟通之后就能相互理解哟!父母的好、父母的错,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我讨厌家,讨厌我的父母,更讨厌他们对我的唠叨…… 当我放学回家时,父母总是问我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当我在做作业时,他们又总是提醒我别把头埋得太低什么的。当我吃饭时.总是不顾我自己的意愿,乱给我夹菜……嗨,真是烦死了!  相似文献   

17.
不少父母认为他们有责任去参与孩子的各类社交活动,仿佛不这样做就显得自己失职。比如,孩子和别人交往吃了亏,家长比孩子还紧张,轻则整天唠叨,重则找上门去理论;有时在街上看见一个小  相似文献   

18.
有梦有未来     
我的博客曾经我对自己信心满满:我会有一个不一般的人生,就在未来。会有大房子,会开漂亮车子,会带着现在成天对我唠叨的父母周游世界,让他们为有  相似文献   

19.
田建伟 《小学生》2005,(9):28-29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敏感,我们不能一味地责备孩子们表现出的叛逆、孤僻,以及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不好、不努力用功,因为此时的他们渴望您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疼爱——尤其是源自于父母的不可替代的爱。孩子需要和父母交流、沟通,需要父母真正的了解自己。需要父母真正的关心自己和帮助自己。  相似文献   

20.
【活动背景】日常心理咨询中,六年级学生多次提到亲子关系紧张,孩子感觉父母不理解,尤其父母太唠叨让人受不了。钟志农教授曾说:小学高段,孩子们进入青春期,要求摆脱父母的控制、渴望自主独立的意识明显增强。而父母发觉孩子与自己渐去渐远,内心不免倍感焦虑,于是他们(特别是母亲)往往采用说教、唠叨的办法来加强对孩子的掌控,结果引起孩子的厌烦和反感。因此,这一阶段的亲子关系突出地表现为“唠叨-反唠叨”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