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中有“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一句。其中“三驱”课本注为:“《易经》:‘王以三驱。’指狩猎有度,不过分捕杀。三驱,网三面,留一面。”笔者以为,此种注解欠妥。《易经·比卦》:“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五经四书全译》(中州古籍出版社)译为:“九五,光明正大地辅佐。君王狩猎,三方驱围,网开一面,任凭前方的禽兽逃逸,邑人并不惧怕,吉祥。”又注“三驱”为:“三面驱围,网开一面,这是天子田猎之礼。”这“天子田猎之礼”可能是《礼·王制》中说的:“…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两个“思”字,似乎不大引人注目,它们均出现在古典诗歌中:《孔雀东南飞》:日奄日奄日欲暝,愁思出门啼。《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前一“思”字,课本未注,一般教学参考资料释为“思念”,失之。后一“思”字,高中语文第六册注云:“[(sì)]思绪,名词。这里指愁思。”“这里指”似乎是说“思”字本无“愁思”之意,只是结合语境才有了这一意义的。另外,此注认为“思”是名词,亦有可商之处。其实,这两个“思”当释为“悲伤、悲哀”。郭在贻先生《训诂丛稿》“哀思”条云:哀思一词,诸家…  相似文献   

4.
《木兰诗》中的“唧唧”,解为象声词,向无异议。可它象什么声,则莫衷一是。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解释:①织布声,②叹息声,③虫叫声。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虽不及实词,但由于功能强大、灵活多变,使用频率高等特点,其用法和意义往往更难掌握。同样一个虚词,这样理解是对的,那样理解可能也有道理。比如,《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中的“焉”:既可理解成一个无意义的语气助词,也可理解成兼词“于此”。那么,虚词的解释有什么原则呢?第一,不能超越虚词本身的用法和意义;第二,紧扣上下文,合乎语法规范和语言习惯;第三,简明,易被读者理解接受。但人教版(必修)高一语文中两处虚词的注解却令人费解。其一是《寡人之于国也))第六段“鸡豚狗彘之畜”中的“…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一册《原君》一课中有“摄缄滕,固(?)鐍”之句。其中“缄”字教材注释为:“缄,封固。”笔者以为欠妥。 (一)此注与《辞源》、《辞海》的注释相抵牾。查《辞源》246页,“缄”的第一个义项即“用以结束器物的绳”,举例是《庄子·胠箧》中”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滕,固(?)(?),此世俗之所谓知也。”再查同页“缄滕”,其第一义项为“绳索”,举例句出自唐人柳宗元《柳先生集》中《牛赋》:“皮角见用,肩尻英保;或穿缄滕,或实俎豆。”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五册《孔雀东南飞》中“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该当何解?课本注释:“结发,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例如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  相似文献   

8.
鲁教版《史记选读》第二单元第四课《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有这样一段话:"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教学参考书》及各种版本的译文都将"公子故过之"的"故"解释为"特意",将"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一句翻译成"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竟特意陪我拜访他"。  相似文献   

9.
《智取生辰纲》中有这样一句:“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热便行,日中热时便歇。”课文注为[端的]真的,确实.这也有点牵强。按“端的”有二义,一为“果然”;一为“究竟”。请看以下用例:例一:“泛爱亲仁,圣人忠恕体用,端的如此.”《朱子全书》例二:“那所在不是观宇,定是寺院,我们走  相似文献   

10.
在以单音词为主的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突出。为了正确地解释词义,必须注意语词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注意词义的系统性和时代性。《论语·子张》篇有这样一段话: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对于其中“学而优则仕”一语,历来说解多误,特别是在十年动乱所搞的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批判中,许多文章把这句话列为孔子鼓吹“读书做官”的罪证,而加以挞伐。他们把这句话中的“优”释为“优良”,把这句话中的“仕”释为“做官”,按照这种解释,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相似文献   

11.
对于《鸿门宴》中"则与一生彘肩"一句的"生"的意思,由于各种版本的课本没有任何注释,教学参考书中的"参考泽文",有的直接照搬"生",有的译为"半生不熟",不少《古汉语词典》在说明"生"的"与熟相对"这个义项时,不约而同地以"则与一生彘肩"作例句,因而大家就把"生"当作"与熟相对"来解释,认为樊哙吃的是未煮熟的"生猪腿"。在"鸿门宴"那样的严肃场合中,在项羽赞赏樊哙壮士气概的情况下,项羽怎以可能赐给樊哙"生猪腿"呢?樊哙怎么可能吃"生猪腿"呢?"生猪腿"的解释有悖  相似文献   

12.
曾照军 《学语文》2011,(4):70-70
《鸿门宴》中有这样一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其中“大礼不辞小让”一般解释为大的礼节不讲究小的辞让,“让”解释为辞让,一种礼节。笔者认为这个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对沈老《风景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调朱弄粉的手儿”一语的注释,至今仍不确切。试用本注为“指绘画工作者的手儿”;新版本改注为“指女性的手”。最近又有人认为应指“出身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等家庭的女性”。(见《语文教学》82年7期)  相似文献   

14.
“耕获菑畲”是初中语文第六册《甘藷疏序》一文中的句子,课本中对这句话的注释是:“这里是耕种和收获的意  相似文献   

15.
16.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作为人们用以形容剥削阶级脱离实践、轻视劳动的成语,已为广大群众所熟知,并在批判剥削阶级好逸恶劳的思想和行为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就这个成语的来源而言,其本义则与后来的含义迥然不同。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微子》篇。为了说明问题,先将有关部分引录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有的研究文章认为《桃花源诗并记》,是复古主义倾向的作品,是老庄“小国寡民”的翻板。其根据之一,就是抓住“于何劳智慧”而作文的。事实上“于何劳智慧”在含意上与老子的“使人复结绳而用之”是有区别的。对于“于何劳智慧”里的“劳”字,我认为应作  相似文献   

18.
<正>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选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一文,文中有“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之句。教材只是笼统地将“能克终者盖寡”翻译为“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克终”或“克”具体何义未有详解。不过,在文后的“学习提示”板块,编者说:“‘能克终者盖寡’之‘克’,其义项仍保存在成语‘克勤克俭’中。”《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克”的第一个义项“能”之后即附有“克勤克俭”一词,后面对“克勤克俭”的解释是“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虽是神话小说,但涉及人物的官职,都是采用明朝的官制,并非虚构。但明朝管御马的机构,叫太仆寺,猴王当叫“孙太仆”才是,为什么叫“弼马温”?  相似文献   

20.
高语第一册选收了毛泽东的词《沁园春&;#183;长沙》。对“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课本注解说:“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课本和教参都没有具体解释“粪土”是何物。翻阅了几部比较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发现它们对“粪土”一词的解释都是“粪便和泥土”。《现代汉语词典》:“粪便和泥土,比喻不值钱的东西。”《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粪便和泥土;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新华词典》:“粪便泥土。比喻不值钱的事物。也指鄙视某一事物,把它看作粪土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