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现代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体系。国家教育部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是,在目前的日常教学中,合作学习尚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发挥其积极作用,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仍需从小组合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几个主要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探索,以便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效能。一、引导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选择合作形式有研究表明,小组的组成对合作学习的效果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教师应根据…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高度精细的社会分工,带来高度密切的社会合作。大到“人类基因组”、“‘非典’病源体”等尖端课题的研究,小到生活中一件普通商品的生产,都离不开“合作”。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而让学生学会合作便成了教育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3.
4.
5.
赵娟  严燕 《辽宁教育》2003,(9):18-20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形式,是指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在一个由2-5人组成的能力各异的小组里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把组织合作学习作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然而,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些教师更多关注合作学习的模式,对其他相关的问题没有做深入探讨,使得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产生一些负效应。例如,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作为唯一的教学策略,忽视其他教学策略,使得全面发展的目标难以达成;有的教师在学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组织合作学习,难免使学…  相似文献   

6.
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要防止学生无效地合作,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教师可以从明确合作学习任务、把握合作学习时机、加强合作学习指导、实施合作学习监控、注重合作学习评价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8.
在合作学习的学习实验与探索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建立和维持信任的能力、协调能力等四个方面的人际交往技能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成功。因此,我们在合作学习的学习实践中应注意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相似文献   

9.
合作学习是“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合作能力的培养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全球日益合作化的发展趋势。一、合作学习的产生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生产低下的原始社会,还是经济高速发达的工业社会,人类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合作中进行的,可以这样说,没有合作,就没有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合作体现在学习…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情感性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知.真正有效的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艺术、高尚的师德调动和影响学生的情感。挖掘数学学科自身的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展各种教学体验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事业的成功需要交往,需要合作。交往与合作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人的素质发展不可缺少的素。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方法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利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与课堂讨论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要求学生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评论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小学数学学改革的实践也充分体现了它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起到了积极用。下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就小组合作学习谈点体会。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1.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小组的组建为小组活提供…  相似文献   

12.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意的课堂教学策略,首先在美国出现。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提出了师生交往理论,认为教学中师生互动和多向交往是教学的最佳组织形式,而这种形式只有在合作学习中才能实现。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论述到组织形式时,他认为只有实现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最优化。而且根据教学内容,每堂课应有一种形式为主导,其它形式相配合。这些研究成果孕育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问世,自此以后,小组合作学习迅速地在世界各国传播…  相似文献   

13.
主体教育论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我认为关键是增强学生参与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本文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一、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知识和能力是提高数学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 ,学生是否能习得新的信息 ,主要取决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每…  相似文献   

14.
社区参与式乡村旅游不仅是农民参与旅游开发与经营的重要形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它能从根本上确保农民直接获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因此,在下一阶段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将社区参与式乡村旅游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宽裕、提升社区乡风文明、增进社区村容整洁以及落实基层管理民主等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使社区参与式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育》2017,(5):50-60
倡导儿童参与儿童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儿童权利和儿童发展。本文从儿童参与儿童问题研究的领域和程度、研究设计与实施、推动策略等,探讨了儿童在儿童研究中的角色转变。儿童参与儿童问题的研究涉及家庭生活、学校教育、社会及其他与儿童利益相关的各个领域,各领域中儿童参与的程度存在差异。在推动儿童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应注意研究伦理、研究结构调整、儿童发展等问题。让儿童成为儿童问题研究的领导者关键策略在于,给予儿童研究技能指导,信任儿童能完成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6.
促进教师开放课程:MIT创新扩散措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主要从创新的属性(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性和可观察性)和传播渠道两个方面来考虑MIT为促进OCW在教师内部扩散所做的努力.研究发现,为了让教师了解、接受并最终参与OCW项目,MIT一方面努力增强或强调OCW的相对优势、相容性、可观察性和降低复杂性,另一方面采用多种传播渠道来增强OCW的影响力.有些措施是自始至终都采用的,另外一些措施只是在项目发展的特定阶段采用.  相似文献   

17.
利益相关者对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为顺应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提升民办高校办学水平需要突破传统,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采取相应策略,建立以"多元主体参与、共同协作发展"的治理模式,是民办高校提升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19.
Abstract

Modern college classrooms are increasingly diverse. We face classes where 18-year-olds sit beside grandmothers,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sit beside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and Christians, Jews, and Muslims share classrooms with atheists and agnostics. The question is: how do we take such a varied and ideologically differentiated group of pupils and bridge their differences in order to bring them together into a classroom community? Not only is the creation of such a community critical to the success of the classroom, but in a larger sense it is critical as a model for the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a democratic society. My purpose is to suggest that the concept of listening rhetoric, as it informs classroom practice, has the potential to serve this goal. Therefore, in this article I will propose practical methods for incorporating the practice of listening rhetoric into college courses.  相似文献   

20.
Adolesc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frequently have limited access to sporting opportunities and comparatively little is known of their lived experiences and preferences. We set out to understand what a group of adolesc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CP) living in South Africa perceive to b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programmes developed to increase their participation in sport. We conduct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15 adolescents with CP. Data were analysed using 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Congruent with existing research,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sporting programmes should allow participants choice, provide physical challenges and present opportunities to socialise and experience mastery. Participants ask for: variety and a wider range of sports; greater recognition; coaching; and competition within programmes which are inclusive and fair. The data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advocacy work and draws attention to the challenges of responding to participants’ requests when developing sports programmes for adolesc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resource-scarce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