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美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陈建国马铁骊一美育是培养人们的审美理想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心灵的科学。蔡元培说:“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他强调把艺术作为美育的基本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使人类能在音乐...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和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特别强调文艺具有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等功用.全面、客观的分析和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文艺功用现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他的美学思想和美学理论,也有利于更好地对其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作出客观、公平和公正的判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教育》2005,(5):25-26
和谐教育思想在西方的发展,同中国一样古老,它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的雅典奴隶制国家,为了适应当时其内部“民主”的需要,提出了培养“和谐的人”的教育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雅典教育则分为体操教育和缪斯教育(指智育和美育),亦即通过这两种教育来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古希腊“三哲”都是和谐教育思想的倡导者。如亚里斯多德继承其老师柏拉图关于灵魂三分法的思想。也把灵魂分为理性灵魂、动物灵魂和植物灵魂三部分,还分别与三方面的教育相应对,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审美和教育的融合。蔡元培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具体地说,美育是在一定的美学思想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之下,以美的事物为材料和工具,通过审美活动来激发和强化人们的情感体验,以达到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5.
音乐与美育     
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亦即美感教育。它遵循美学原理,根据教育学的客面规律,研究怎样培养人们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怎样培养人们具有健康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美育包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四个层次。音乐是诸多艺术种类中最具感染力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教育也就是客观地具有高效的美育价值,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审美需要三个心理过程音乐审美是需要一定的心理活动过程的。音乐创作、表演、欣赏是音乐审美的心理过程的三个阶段,分别称为一度、二度、三度创作,三者是既独立…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美育呢?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则是指利用一切审美价值(这些审美价值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德育、智育、体育中的审美因素等)对人进行的教育。概括而言,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呢?下面笔者结合教  相似文献   

7.
杨瑞娟 《教育艺术》2008,(10):26-26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也。学校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借助现实或艺术中美的因素,提高青少年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并帮助他们按照美的规律来表现美和创造美。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佳亮 《山东教育》2007,(11):20-21
审美教育又称为美感教育,简称为美育。它和通常的知识教育有所不同,它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关于审美教育的思想和实施,占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美学家都作了论述并用于实践活动中。近代教育史上,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教育文选·美育》)新中国的教育注重了继承与发扬,[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徐榛 《成才之路》2010,(34):37-37
我国著名教育家、美学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许多人仍然主张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与蔡先生的观点是相通的。由此,我们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应有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中外 ,不少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美育。如我国古代即强调以诗、乐来培养人们的完善的人格。古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肯定音乐“能陶冶心灵”。蔡元培主张用美育代宗教 ,认为“美育可以陶冶吾人之感情 ,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 ,而使人我之见 ,利已损人之念 ,以渐消沮者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灵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的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一 )以美辅德席勒曾在其名著《美育书简》中反复强调 :“人必须从单纯物性的境界 ,通过审美的境界 ,而…  相似文献   

11.
美育,作为一个包容宽广的范畴,其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别.狭义的美育通常指审美教育,广义的美育指美的教育,是运用美学理论和审美实践,在审美关系中实施教育以培养人爱美、审美、创美素质及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美育本身是一个系统.按照系统论的理论,所谓的系统是指为达到共同目的,具有特定功  相似文献   

12.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治感情为目的者也."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具体地说,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其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决定了审美教育在语文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语言美、篇章美、艺术美是任何一个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然而,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偏差.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材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组成,它们呈现出美的意境,反映了美的形象,提供了美的语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倾心赏美上下功夫,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都有积极的意义。语文教学实践表明:美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语文学习内涵,增强语文教学效果。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加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首先要感知文章的情感美。大凡名篇佳作,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因事缘情者有之,直抒胸臆…  相似文献   

14.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具体地说,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其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决定了审美教育在语文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语言美、篇章美、艺术美是任何一个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然而,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偏差。  相似文献   

15.
正席勒认为,美育就是市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它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晚:"美育背,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能培养人的直观或想象力,这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美育。中学美育的内容包括:艺术教育,如美术、戏剧、音乐、舞蹈、书法、建筑、文学等;组织学生观察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这就要求美育需从这些领域人手,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美,提高审美水平和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6.
彭爱平 《辅导员》2014,(24):67-67
席勒认为,美育就是市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它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晚:"美育背,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能培养人的直观或想象力,这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美育。中学美育的内容包括:艺术教育,如美术、戏剧、音乐、舞蹈、书法、建筑、文学等;组织学生观察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这就要求美育需从这些领域人手,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美,提高审美水平和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7.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以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观念,提高感受美,鉴别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目的,和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一起,把造就一代新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它包括美学基础知识教育,美感教育,及以美的规律贯穿其中的其它教育.它是以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丰富多样的审美教育实践推动美学理论的发展.学校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并通过美感教育和艺术实践,增强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功能,健全审美的心理结构,使学生具有较敏锐的审美知觉能力,鉴别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造就具有政治立场坚定、  相似文献   

18.
美育是指教育者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美学有关学科(哲学、教育学、文学等)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初步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以增强对美的认识,陶冶审美情愫,树立审美理想而采取的一整套的以美育人的综合教育措施。美育就是情感教育。美育不是一门课程、一种教育方式,而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教育美,古代和近现代的教育家、美学家都曾作过一定的研究。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并提出“不学诗,无以言。”我国现代教育上首开美育先河的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之实施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值及鉴赏知识而普及于社会。”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象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儒于优美的作品,象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亚里斯多德也说:“音乐应该学习,并不只是为着某一目的,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那就是(1)教育(2)净化(3)精神享受,也就是紧张后的安静和休息。”大体依照这些理论沿袭下来的教育美,有时则被误解成了狭窄的艺术教育;它的研究对象就主要集中在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艺术教育方面了。这自然是失之偏颇的。  相似文献   

20.
学校美育谈     
美育又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是关系到人们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组织生活并实现自身美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认为美育有“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其本身因而美化”的作用。我国现代美学家、现代美学的倡导者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有“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油此可见,中外哲人,教育家,历来对美育都是非常重视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美学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这一方面为美育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出现了审美教育中的新问题。不少青年学生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