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电视系列剧《海马歌舞厅》主题歌有这几句:“……何不游戏人间,管他虚度多少岁月;何不游戏人间,看尽恩恩怨怨……”每当听到同院几个青年如醉如痴地哼唱这段歌词时,我心里泛起一股说不出来的滋味。难道这就是这部剧要教给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 何谓“游戏人间”?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混混”、“玩闹”,就是玩世不恭。据辞典,“游”字的基本含义就是“放纵”,“戏”的一个基本含义就是“戏弄”、“玩弄”,所  相似文献   

3.
现行初语第六册(人教社中语室编著)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一文,在认可“记叙”“说明”“议论”“抒情”这“四种”表达方式之后写道:“此外,有一种意见认为表达方式中还应当包括描写,我们没有采纳,因为描写总是附丽于记叙、说明和抒情,只不过写得细致生动些罢了,算不得独立的表达方式。”究竟“描写”算不算“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否应当包括“描写”)呢?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个好办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不妨先考察一下学术公论和写作实际。  相似文献   

4.
所谓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总合,也是指某一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国情可以具体分为七个方面;一、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国土面积、地质、地貌、地形,气候、矿产、生物、水、光、热资源等。二、科技教育状况——科技  相似文献   

5.
正核心观点: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相似文献   

6.
作为学校领导要了解学校实情.指导教育教学,听课、评课是必做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相似文献   

8.
“班门弄斧”讲的是古代一个木匠拿着刀斧到一家大门前,为众人表演他的木工技术。众人讥笑他道:“你可知这是谁家门前吗?这是木工祖师爷鲁班的家!你真是不自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就像一块喷香的奶酪,滋养着我们的基础教育,更深深地吸引着众多教育工作者投身于教改实践中。当我们以一个追随者、实践者的身份从事着这项神圣而光荣的改革事业时,一方面我们欣慰地看到新课程改革正如猛虎下山般凶猛地袭击着旧的教育,给人们以全新的感觉;另一方面我们也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在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惑。尤其是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不停地发生着碰撞。有时,稍有不慎,它们便被我们很多老师操纵得过了火。教学目标过于“新潮”新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似的”不应写作“似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似的”这个词,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经常用到它。如: ①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阿累《一面》) ②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鲁迅《藤野先生》) 有的人写文章时,经常用“似地”,语文课本中也常见。如: ③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 (《一面》) ④它冲出人群,一溜烟似地跑了。(《分马》) “似的”与“似地”在意义上莫非有什么不同?不是的。《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和《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中,只有“似的”一词的注条,而没有“似地”。为什么把“似的”写作“似地”呢?由于人们习惯在名词前面用…  相似文献   

11.
朱小燕 《中国教师》2004,(12):36-37
当前我国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教育方式等正发生着一系列变化。教育探索和教育创新,成了当前教育的一大亮点。自主学习、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成为许多教师课堂教学的特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人为本,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等诸多新教育术语也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南。在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如,“在素质教育前提下,是否提倡考试”,教育界一直对此争论不定。笔者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对此有一点粗浅看法,不足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徐燕 《江苏教育》2005,(2B):31-31
读完《江苏教育》(2004.9B)“争鸣”栏目中的《好课拒绝“彩排”》一后,颇有感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彩排”的耗时耗力深恶痛绝。如今,我想说的是“好课需要‘彩排’”。  相似文献   

13.
现行中师教育学课本中说:“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矛盾斗争和行为控制,使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战胜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见教材第三二二页)我认为这个解释只说到了自我教育过程中“改造”的一面,而忽视了这个过程中“塑造”这一更主要的方面。学生的自我教育包括塑造和改造两个方面。自我塑造是指学生自觉接受教育者的教育,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理想、高尚情操,主动地完善自己的思想品德等。自我改  相似文献   

14.
课本第72页“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6页“东欧的变革”、第115页“东欧剧变”,其内容都涉及“东欧”这一概念。《教学参考书》第157页“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一目关于“东欧”的定义是这样的:“战后初期,中欧和东南欧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现在一般习惯称它们为东欧各国。”据此课本第72页指出:“在战争后期和战后初期,东欧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有: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第96页“东欧的变革”指出南、波、匈、捷等国家的变革情况,实际上也…  相似文献   

15.
场景再现一年一度的国际"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为了让学生度过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节日,周校长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号召大家出谋划策,并精心策划了系列庆祝活动。与此同时,周校长接到上级通知,新上任的县教育局董局长拟来校与  相似文献   

16.
17.
曾扬明 《福建教育》2009,(12):58-58
本学期开学初,我听一位县级名师的公开课《观潮》,捕捉到这么一个镜头.一学生朗读课文,当读到“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时,把“横贯江面”读成了“横卧江面”。教师及时提示学生读错了,学生纠正后继续朗读。就这样,教师承担了提示错误的角色。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8.
近来大家一直在谈“用教材教”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下面的这篇文章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将之置于此,也算是一种争鸣吧。不错,听听不同的声音,看看一线教师对现实的解析,我们会发现其实这种争鸣离我们并不远。  相似文献   

19.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自我”缺席的现象。教师常被称为社会代言人,在思品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像一位以教材为“圣经”的布道者。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紧紧抓住教材所提供的事例,不厌其烦地分析,问一个个明知故问的问题,也不放过课后任何一道练习题,惟恐没有完成“教参”上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致使思品课也成了检验学生知识掌握与否的操练场。教师俨然是一台教学机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教师的“自我”却始终在教材解剖者、规范训导者、价值判断者和教学评价者等角色背后躲避着。其实,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托,…  相似文献   

20.
“教唆未遂”构成犯罪是欠妥的,因为它既没有形成共同的犯罪故意,又没有明确的犯罪客体,其社会危害性也较微弱。对其处罚,既难以操作也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