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中语文第一册(90年版)《诗经》二首《硕鼠》中的“无食我苗”,《教学参考》译“苗”为“水稻”。朱东澜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释为“禾苗”苗者,《辞源》曰:“未扬花结实之禾”。由此可见,朱先生是直译其义,《教参》则是意译。笔者以为此处应译为“猎物”。查《辞源》“苗”字第四款:“夏季打猎”。《左传·隐公五年》:“春蒐(sou),夏苗,秋狝(xian),冬狩。”(蒐:春天打猎,狝:秋天打猎;狩:冬天打猎。)据此,“苗”在句中又充当了“食”的宾语;可活用的名词。作:“猎物”讲。  相似文献   

2.
《桂林山水》教学“三读”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搞好段的训练是很重要的。下面以《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为例,谈几点做法。一、初读。在读课文前,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这是一篇以写什么为主的文章?②写的是哪个地方的什么景色?在学生对...  相似文献   

3.
《硕鼠》与《伐檀》同在《诗经·魏风》之中,是主题完全相同的姊妹篇。中学语文课本,多次选入这两首诗。但是,把它视为奴隶反抗奴隶主的“代表作”,是错误的。我们可以从《硕鼠》一诗的内容看出,诗中主人公的经济地位表明他是封建剥削压榨下的农民,而不是奴隶制之下的奴隶。高亨教授在《诗经引论》一文中(见《诗经研究论文集》,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曾经认为它“当是佃农所作,表现出实物地租的剥削”,显系有道理的正确见解。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教学应该突出"读"的特点,但"读"并非教学的目的,如何在朗读中切合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在层层朗读中感受课文美点,体味作者情感,受到文学熏陶呢?在《陋室铭》教学中,我做了如下设计。一、读出骈文之美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发现行文的突出特点——基本上由对偶句连缀成文,告诉学生这样的文章古代叫做骈文,并作适当介绍。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骈文的特点,读出骈文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诗经》包括风、雅、颂(风,即十五国风,是当时各国的民间歌谣;雅、颂出于文人手笔,以宴会诗、田猎诗、史诗、侑祭诗居多)三个部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  相似文献   

6.
《诗经·魏风·硕鼠》历来作为政治诗为后人所乐道,各种选本和教材也都选录。不少选家认为诗中的“硕鼠”比喻奴隶主,“我”象征奴隶。其中,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所选《硕鼠》的“自读提示”颇具代表性,编者“提示”学生说:该诗“揭露了奴隶主阶级的剥削本质,表现了奴隶们对奴隶主阶级的憎恨和要求摆脱剥削,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这首诗深刻反映奴隶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反映了奴隶们的痛苦生活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二册节选了荀况的《劝学》。选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下注解道:“兴焉,兴,起。焉,还有下面‘生焉’‘备焉’的‘焉,都是助词。”此注不当。“兴焉”“生焉”中的“焉”是兼类词,“备焉”的  相似文献   

8.
《伐檀》、《硕鼠》两篇诗属于《诗经》中的魏风,清陈奂《诗毛氏传疏》云:“……魏在商为芮国地。与虞争田,质成(平断)于文王,至武王克商,封姬姓之国,改号曰魏。春秋鲁闵公二年(前六六○年),周惠王十七年也,晋献公灭魏,今山西解州芮城县,是其地也。  相似文献   

9.
<正> 魏风《硕鼠》是《诗经》中一首通俗而又颇有影响的诗,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然而,多年来由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拘泥于机械的阶级分析模式,所以对该诗题旨的评注分析,越来越远离它的真正面貌,从而也抹熬了它在文学史上的价值.笔者以为有认真辩析的必要,随之略谈在古典文学评论与教学中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硕鼠》新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风·硕鼠》是《诗经》中的名篇之一,现今的各种《诗经》选本、古代诗歌选本无一不选,全国统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也选录了这首诗。古今学者对这首诗都十分重视,著文亟多。但其中有些问题,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臆说,以就教于各位专家。诗中的“我”为农奴,“女(汝)”为魏君;诗作于西周厉王时期。诗中的主人公——“我”是何身份,与“我”相对立的“女(汝)”又是何身份?《毛诗序》云:“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  相似文献   

11.
《硕鼠》一诗有两处这样的注释 :一是“逝将去女”的“逝”释为“往” ;二是“谁之永号”的“号”释为“哭”。笔者认为如此解释不妥。“逝”应释为“誓”。理由有三 :一、“逝将去女 ,适彼乐土”是奴隶们决绝的誓言 ,表现出奴隶们与“硕鼠”(奴隶主 )决裂的坚强意志 ;二、从训诂的规律看 ,“逝”与“誓”属音同形近 ,应为通假 ;三、《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 )以及《中国文学作品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温洪隆、邓支礼主编 )都把“逝”释为“誓” ,表示坚决之意。“永号”应注为“长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号”…  相似文献   

12.
《诗·魏风·硕鼠》是上古劳动人民创作的一首反剥削反压迫的优秀诗篇。就我们所见,各选注本对于“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三句的“顾”、“德”、“劳”的解释众口一词。“顾”,一般解作“照顾”、“体贴”;“德”,一般讲为“加惠”、“施恩”;“劳”,一般讲成“慰劳”、“抚恤”。要之,以为是常见词语,就都以常训之说。果然如此吗?尝窃疑之。不论诗中反映的阶级关系是奴隶主与奴隶,还是封建社会初期的封建领主与隶农,总之阶级对立是十分尖锐的。作者把剥削者比之为最使农业劳动者受害的“硕鼠”,并且赌咒发誓要离开它,可见疾之已甚。既然阶级关系已紧张到不可调和的地步,试想,作者还能期望对方给他们一点点什么“恩”和“惠”吗?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必然是很残酷的。作者希望找到一块“乐土”、“乐园”和“乐郊”,然而所祈求之“乐”,不过是不再  相似文献   

13.
完形填空是中考测试的必考题,主要检测考生的阅读理解、逻辑推理、综合判断及分析归纳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因此考生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尤为重要,“三读”、“四法”是较为实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风雨》三辨刘贞福《风雨》(人教版高中课标本《语文》必修一)是一首篇幅短小而意蕴深长的诗,对它的解读可以展开十倍、几十倍于它的篇幅,这里只选取三个角度,作一些辨析和品赏。一辨语言变异。诗的语言通常是生活语言的变异。生活的语言应是“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卷来”,风  相似文献   

15.
<正>《项链》是莫泊桑的代表作,女主人公的人生际遇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更具有浓重的悲怆感。教学时可运用"三读"法,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深度学习。一、引读"引读"是引起学生兴趣,了解文本内容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学时不能让学生只在语言外围打转,而是要与文本有亲密接触,要设置"情境化阅读",提升学生的生命感悟。学习《项链》时,先要理清要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假项链等情节,将重点放在人物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十年制高中课本语文第一册《硕鼠》一诗中有“爰得我直”一句。课本注:〔直〕这里指处所。关于“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作“价值”。《史记·张汤传》:“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引伸为“工钱”。《后汉书·班超传》:“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值”。今人余冠英《诗经  相似文献   

17.
汪贞干先生的《古文观止词义辨难》(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辨难》)一书是阅读《古文观止》的辅助性读物,也是一部训诂方面的学术著作。《古文观止》是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书名“观止”,大概是因为在编选者看来,古文的精华似乎皆囊括其中了,不过,纵然以今天的目光来看,所选的文章并不见得篇篇都是好的(特别是思想内容上看),甚至由于鉴别不精还选了一些伪作,但无可否认,其中大部分确实还是很精彩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从《硕鼠》省略所悟出的问题——善阁读《诗》记(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韩诗》与《毛诗》在《硕鼠》三章每章后二句的不同,推断《生民》诗"于豆于登"句也是因古人抄写遇重文省略而误解原文所致。  相似文献   

19.
不知别人的宿舍是不是天下太平,反正我们宿舍正闹鼠灾,似乎有一只好大好大的硕鼠,专门偷吃我们的零食。一开始,我还无所谓,零食嘛,吃着玩的,谁吃不是吃?谁还真的吃了  相似文献   

20.
不知道别人的宿舍是不是"天下太平",反正我们宿舍正闹"鼠灾"。似乎有一只好大好大的"硕鼠",专门偷吃我们的零食。一开始,我还无所谓,零食嘛,吃着玩的,谁吃不是吃?谁还真的"吃了我的叫你吐出来"?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好不容易住到一个宿舍,缘分哪!后来,零食经常不翼而飞,我就没那么慷慨了,一心想揭开这个谜——到底谁动了我的"奶酪"?有一天,上完第三节课后,我感觉饿得厉害。跑回宿舍一看,我上午离开宿舍时咬了一口的那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