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文化市场和一些文艺活动中,“样板戏”正成为一个群众性的消费热点。样板戏有其语言的风格与特点,即:语言的“剧诗”性、性格化、语言的通俗性与哲理性、语言的规范化,群众喜爱的原因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2.
样板戏人物语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文化市场和一些文艺活动中,“样板戏”正成为一个群众性的消费热点.样板戏有其语言的风格与特点,即:语言的“剧诗”性、性格化、语言的通俗性与哲理性、语言的规范化,群众喜爱的原因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3.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杰作,该作品在多方面深受圣经的影响.该文从小说的语言风格特点,人物的圣经原型和“葡萄”的含义三个方面来探讨整部作品对圣经元素的借助.  相似文献   

4.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书写风格一直受到学界关注,或者作为文学作品,或者作为反圣经的“圣经”,而该书的音乐风格却未引起重视。本文尝试将该书风格“定位”为“音乐式箴言体”,并认为这是尼采有意为之,主要原因在于尼采思想的“泛音乐化”。  相似文献   

5.
闫晶 《海外英语》2012,(19):212-213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杰作,该作品在多方面深受圣经的影响。该文从小说的语言风格特点,人物的圣经原型和"葡萄"的含义三个方面来探讨整部作品对圣经元素的借助。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借鉴价值。从语言形式来说,具有语言风格中国化、语言表述大众化、语言宣传富有亲和力特点。从语言特点来说,其语言具有表达的通俗性、比喻的形象性、宣传的普及性特点。从语言价值来说,其语言具有美学价值、时代价值和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7.
圣经对西方文学作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分别从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两方面来浅析《圣经》对于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的影响。斯坦贝克套用了《出埃及记》的故事情节,并采用了章章相间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上借用了《出埃及记》的冷静语调和《创世纪》的抒情语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研究重心的转换,人们逐渐发现文学翻译过程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因而读者对译文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对原文文本内容的忠实,而更加注重原作风格的再现。许多翻译工作者也逐渐从关学和文体学的角度来探讨风格这个颇具争议性的问题。古今中外,人们对“风格”的定义多达30余种。有的认为“风格即形式”,有的认为“风格即变异”,有的认为“风格是用于传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系列的语言特征”。笔者将风格定义为“体现作者独特写作特点的一系列语言特征”,并从语言学和文学结合的角度来着力探讨风格的可译性及风格翻译的特征及原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仿它词”大量涌现,已成为韩国语词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仿它词”特点入手,结合时代背景,探讨它的构词特点及其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翻译的准确性和通俗性。通过研究,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运用“仿它词”,充分发挥语言的灵活性和复制性。  相似文献   

10.
在英美文学文化语境中,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共同构成最重要的“三源泉”,它们对英美丈学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了解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和《圣经》知识,就根本谈不上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鉴于“三源泉”在英美文学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一个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的语料库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为英美文学爱好者及英语专业师生提供背景知识和一个学术研究平台,以便更好地解读、欣赏和研究英美文学名家、名作,尤其是进行作家丈体风格研究,而且将该语料库用在文学课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丈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等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90年代的风格邹玉华语言时代风格的研究,属于宏观语言学的范畴。“时代风格”,是指同一民族的人们在同一时代运用语言的各种特点的综合表现。”①本文拟以90年代(实际上是前5年)为特定“时间段”,从宏观与微观、现实与历史、语言与文化等诸因素的交叉...  相似文献   

12.
<正> 海明威(Ernest Heming Way1899—1961)和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是两个风格迥异的美国作家。对于他们的语言风格,评论界一致认为:海明威用词通俗,口语化,造句简约精炼,具有“直接性”(directness)的特点,而詹姆斯则选词典雅,组句精细复杂,具有“非直接性”(或“间接性”)(indirectness)的特点。不过,他们语言风格上的“直  相似文献   

13.
《圣经·旧约》文本中的叙事极具研究价值,成为学界圣经研究的热点之一.从不同角度探讨圣经叙事风格及技巧,会发现圣经叙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叙事体系并表现出鲜明的特征,即相同或相似情节的反复再现.学者将这种情节重复定义为“类型场景”.在“类型场景”中,一组按周期出现的叙述事件与圣经主人公的经历既有关联,也将暗示事件发展的走向,揭示预设的主题安排.对“类型场景”叙事技巧的分析也可以为理解圣经叙事要素提供全新的角度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辨析“风格”、“文学风格”、“语言风格”这三个具有密切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概念;接着论述了小说语言风格的美学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最后指出,作家不能满足于现有的语言风格,而应通过创造性的艺术实践不断实现其自身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圣经文学意指囊括于《圣经》中的66部书卷。尽管学术界大多认同《圣经》是基督教文化的经典而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当今中国的许多大学并未将此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这样导致了学生英语语言和文化习得进度的减缓。本研究所提供的证据表明:《圣经》不仅是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书和智慧书,也不仅是基督教的经典;随着欧洲和美洲的基督化,《圣经》极大地影响了英语的形成与发展,其词汇、观点与对生命的看法均带上了圣经的印记;圣经同时也为英语文学提供了材料、主题、写作技巧、语言风格和灵感,对其传统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为高校在自主选择开设圣经文学课程时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并强调了将此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为英语专业大学生开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圣经》究竟是一本什么书?《读书》月刊今年第九期发表了杨德友的《还〈圣经〉的本来面目》一文,认为“应当尝试历史地、科学地来看看它的本来面目”。文章说,《圣经》正象希腊神话一样,对欧洲整个的文学、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无所不在的。如果对它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学习、研究、借鉴欧洲的文学艺术时,在学习欧洲主要语言时,便会时时堕入五里雾中。文章说,“圣经”一语,在大分欧洲语言中的名  相似文献   

17.
圣经语言     
作为宗教语言之一的圣经语言 ,是最具特色的语体之一 ,它具有文化的功能和语言学的影响 ,值得研究。本文从圣经语言的整体上来分析 ,认为这种语言总体上是简单易属懂的 ,并具体地分析了它的格式、语法、词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论语言风格的要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风格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本文试从风格的一般含义、风格的语言学术语含义、风格是在“特定”与“具体”之中形成的气氛和格调、风格学研究语言的运用、风格的切分等五个层面切入,旨在论述汉语风格学研究的重心和要义。  相似文献   

19.
谚语是民间口头流行的语言形式,谚语的通俗性特点与禅籍的口语化特征相一致。因此,谚语是禅籍中常见的一种语言形式。谚语的运用不但进一步增强了禅籍的口语化、通俗性特征,也形成了禅籍特有的行文方式。  相似文献   

20.
《创世纪》是圣经文学中的重要文本,它所存在的语言矛盾主要是由早期叙事和晚期编辑两方面原因造成的。这二者也是形成《创世纪》文本叙事语言质朴凝练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众多对话构成的叙事语言是《创世纪》叙事的典型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