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参与课程"合理性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方式较长时间以来一直是很多国家(尤其是中央集权型国家)的“合理”方式。然而,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现实问题的涌现,这种“合理性”受到了怀疑。人们开始认识到,教师亦是课程主体之一,他们应当“参与课程”。从我国来看,对“教师参与课程”理念的重视与我国目前“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制的推行是紧密相联的。无疑,教师参与课程是这一体制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然而,教师参与课程的内在合理性何在?教师如何“合理”地参与课程?这些问题首先需要认清。一、“教师参与课程”理念的提出“教师参与课程…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的话语体系里,最为普通和常见的“教学”一词被“课程实施”所取代。在很多人眼里,“课程实施”似乎更具有理论的意味,更具有革命性,而“教学”一词未免太“大众化”“经验化”。表面上看,这只不过是玩弄概念的游戏,但从深层次上看,却有着不同的理论取向和价值判断。课程这个概念,无论从东方还是西方,无论从古代还是现代,抑或后现代来看,较之于教育与教学这两个平实的概念,都指向教育或教学中的“物化”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让创新能力的培养回归平实”的背景说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都深知它的重要性。因为在“以人为本”的课程背景下,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属于课程行政范畴。相对于以中央政府为课程行政权力主体的“国本课程 ” ,以地方政府为课程行政权力主体的“地方本位课程”,指的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在中 国,由于长期实施“国本课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部分省市在基础教育领域, 实施“地方本位课程”,久已相沿成习,以致提到“校本课程”,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不过 ,世界上一些国家(如英国),早已形成“校本课程”的传统。马克思早在1869年就援引美国 教育管理体制的先例,说明“教育可以是国家的,而不是政府的。政府可以委派视察员,视 察员对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教材,作为课程与教学的一种特殊载体及表现形式,其核心问题反映为教育价值观。当前,“满足学习者学习需要”成为教育教学领域内彰显的基本价值取向,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价值观讨论经历了基于不同视角的“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素质本位”“人格本位”,乃至“生命本位”等的纷争,但一个基本共识是由“传授为本”转向“学习为本”。教育价值观的嬗变,伴随当前课程与教学领域理论的新进展以及网络教育与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驱动着教材结构由既往的“教程式”向“学程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课程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种范式,即科学研究和文化研究。整个20世纪,这两种范式此消彼长,在冲突与融合中共同促进了课程的发展。但长期以来,课程研究一直受到科学主义的影响,强调实证与客观,导致了见“物”不见“人”的偏向,而课程的文化研究的兴起,是人们对课程的科学研究暴露出的种种弊端进行反思与批判的结果,它强调定性的、理解的、现象学的方法,注重整体的和意义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加关注“人”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来,音乐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对新课程标准的片面认识造成了教学过程的畸形发展,出现了与音乐课程改革目的相偏差的现象。文章试从五个方面阐述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应把握的“度”: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度”,学科综合的“度”,知识技能与表演的“度”,多媒体运用的“度”,教学表演的“度”。认为:音乐课程教学的改革,“度”的把握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汪士荣  王琼 《今日教育》2007,(2S):13-15
长期受到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课程”在广大教师的头脑中几乎是一个盲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也成为了课程开发、设计的参与者,鸡公岭小学在继承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平实的课程专业引导,课程领导不仅提高了教师实施课程教学的能力,更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为课程改革的主人翁。[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跑道”与“通道”是两种不同课程的隐喻,跑道课程与通道课程分别隐喻了现代意义上的课程和后现代意义上的课程。本文对此进行了闻发,表达了对两种课程的理解,就通道课程的实施,提出了通道课程对跑道课程应“转变”而不是“消灭”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1996年,我从大学毕业,来到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当时为安徽省大江机械工业学校。2003年升格为高职院校),成为一名普通教师。十年的教学生涯,我因为开过的课程多而得到了一个“万金油”的“美名”。仔细想想也是。在十年中。我先后教过高等数学、工业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企业管理基础、基础会计、政治经济学、经济政治、企业管理概论、广告学、谈判与推销技巧、国际贸易实务、中专数学、经济法、思想道德修养、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19门不同的课程。我在大学学的是管理工程专业,在这些课程中。像企业管理基础、管理学等课程是我能够胜任的:也有些课程如高等数学、基础会计与思想道德修养等,对于我来说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努力还是能够教好的;然而还有一些课程,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等。我力不从心。甚至是“现磨豆腐现卖”。只落得个“新鲜”。最初大家和我开玩笑,我并没有在意,时间长了,总觉得不是个好称呼,有时只好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不全是我的错”。  相似文献   

11.
关于"隐性课程"研究的迷茫与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于隐性课程是“客体性”的,还是“主体性”的;隐性课程的特点仅是非计划性还是兼其计划性等本体问题,研究观点截然对立。其原因是对隐性课程上位概念“课程”的理论认识,是见仁见智的。隐性课程为“舶来品”,西方关于隐性课程观点不一,不同专家、学对隐性课程有不同的建构和理解:暂不从隐性课程的理论视角出发,基于实践的视角探讨隐性课程,应是走出迷茫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两课"实践课程研究及其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两课”实践课程是“两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两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另一个环节是理论传授),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手段。1997年,我们开始对“两课”实践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探索,至2000年,我们已建立了一整套较为科学的“两课”实践课程结构体系,并在全校“两课”教学中组织实施。经过6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我校的“两课”实践课程体系已日臻完善,形成了有较强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运行机制,为实现“两课”的教学目标,推动“两课”教学改革做出了贡献。一、“两课”实践课程的现状及其意义分析根据国…  相似文献   

13.
心理教育的深入有赖于课程领域的拓展。心理教育课程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进程,它有特定的内涵与外延,与“五育”课程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本文在全面界定心理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探讨与“五育”课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课程设置较多的是一般音乐专门院校的“缩版”。对于培养旨在从事青少年艺术技艺与艺术情感合一的艺术教育者来说,这种课程有着显著的不针对性和不适应性,高师音乐课程改革迫在眉睫。新的高师课程设置,必须突出“成人”的教育宗旨,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和学习的渐进性。因此,“板块式”、“学段式”是高师新课程设置的主要原则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单纯的消费者和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策划者及设计教材者”。教师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达成目标的需要,悉心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改编、新编;“教”教材是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注重结果,学生被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其主体性培养和发展。丁老师在“时、分的认识”教学中,不按知识顺序“由上而下”进行教学,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注重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部分教师中出现了一些困惑:为什么听了专家的理论讲座,看了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而回到了自己的课堂,就“山不是那座山”了呢?一节平实的、非理想化的数学课堂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探索中,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要有“四讲”。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多元智能做中学”整合课程既有“全球化视野”,也注重“本土化行动”。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力图体现“主题连续体,纵横大贯通”,教师教学力求做到“计划课程具体到位,生成课程灵活创新”,保证教师合理有效地开展计划课程,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不断生成课程。幼儿园课程不仅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的集体探究活动,同时也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的个别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8.
“课程授受”是“课程内容的授受”的简称。要分析课程授受的社会学意涵,首先必须言明究竟何谓“课程内容”。 在课程社会学的研究中,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存在两种对立的知识观,即“法定知识观”与“生成知识观”。法定知识观认为,课程内容是以经政府部门指定的或政府所设专门机构审定认可的教育文本(如教科书)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是教师与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因此是一种“制度性文化”与“法定性知识”[1]。“生成知识观”则认为,课程内容是教师与学生在具体的、变动不居的教学活动中共同创构的结果。因而是一种“协商性…  相似文献   

19.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结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结构是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采用的课程模式之一。本文对“宽基础、活模块”结构的框架、与传统课程模式的区别、“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主要特征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20.
借鉴"双元制"进行中职课程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研究讨论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特征入手,分析“双元制”课程模式与我国现行的中职教育课程的差异,进而提出借鉴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对我国企业需求的“多能一专”的职业人才而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