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以美联社《“换妻案”引发民众深层次讨论》和特稿《玉树震区一名小幸存者“赖床”逃过一劫》两篇文章为实例。前者分析了在对外报道中记者编辑如何处理“负面”报道,发挥“正面”功能,后者点评了外国通讯社如何采写突发事件特稿。  相似文献   

2.
房宁 《对外大传播》2010,(11):50-50
本期选取《华盛顿邮报》的《中国富人考虑如何帮助他人》和新华社的《伊春客机失事打破中国民航69个月飞行安全纪录》两篇文章,前者剖析了如何在热点新闻的报道中抢占舆论高点,后者通过整理文章的采写过程,解析了突发事件报道如何兼顾"新闻、现场、深度"。  相似文献   

3.
本期我们选取法新社在人大召开前一天播发的报道《农民期待“两会”促进落实农村政策》作为案例,作者通过分析该文及外媒对我国“两会”普遍的关注点及报道方式,指出值得我们对外报道借鉴的写法。  相似文献   

4.
设立“宣传德清新闻奖”是我县为鼓励对外新闻报道而采取的一个措施。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它在提高德清的知名度,扩大对外宣传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993年底,随着县委对外宣传办公室的设立,如何面对对外开放的形势,积极、主动地对外宣传德清,是我们的一项紧迫的任务。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有必要采用激励的机制来调动全县新闻单位的记者与业务通讯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多动笔,动好笔,对外投稿,以达到宣传德清的目的。为此我们设立了“宣传德清新闻奖”。该奖要求宣传德清的重点内容是:  相似文献   

5.
为落实外文局2002年工作要点中关于“建立对优秀外宣作品和先进外宣工作者的奖励制度”的部署,进一步突出对外宣传在外文局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加强宣传业务骨干队伍建设,推出精品力作,在不断提高外文局书、刊、网对外宣传水平的同时,营造学习、钻研宣传业务的浓厚氛围。根据《中国外文局优秀外宣作品评选办法》的规定,经过外文局评委会专家严肃、认真、公正的评审,最终有24件作品榜上有名,评选结果在外文局  相似文献   

6.
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12月4日.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栏目邀请参与该条约的谈判和缔结过程的前驻日本大使徐敦信就中日关系的发展展开对话.本刊选登其中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7.
申宏磊 《对外大传播》2002,10(10):18-21
申宏磊同志撰写并发表在《今日中国》2002年第4期上的《WTO带给我们什么》一,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举办的“第十二届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评选中,获“对外报道”二等奖。此发表后得到匈牙利、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官员和许多读的好评。本刊经作同意进行了删节,现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两会"报道是新闻媒体相互竞争、大显身手的时候。毫无疑问,"两会"的新闻可以用海量来形容,数千名中外记者每天采写播发的内容让人目不暇接,再加上加工制作后通过新媒体传播出去的篇幅,即时发稿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人大会议的地方代表团往往处在新闻的夹缝中,主流媒体左顾右盼,一般情况下媒体不太重视"两会"上的  相似文献   

9.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新闻界公认的一年一度的“新闻大战”,海内外上百家媒体到会采访,无论是对上会记者还是对新闻单位,都是一次组织策划报道、采写新闻精品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国家电台的传播优势,创新“两会”新闻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对外宣传工作会议对全年外宣任务的部署,我局书刊利用各自的优势,并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围绕全党全国对外宣传的中心任务和热点问题,适时地展开宣传,充分发挥了对外宣传方面军的作用。期刊整体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外宣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今年我局各刊为此做了积极的努力。为增加针对性和特色,《北京周报》显著增加了对国际重大问题的报道,加快了对国际热点问题的反映。《人民中国》从1月正式改版,在栏目设置、目录页编排、纸张、封面设计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今日中国》加强对刊物的阅评和研讨,改进宣传技巧,质量稳中  相似文献   

11.
正近两年来,新华社阿拉伯文专线抓住习主席出访中东、埃及总统塞西首次正式访华、中阿博览会等契机,采写了一批重点精品稿件,被阿拉伯媒体中影响力较大的埃及中东通讯社、《华夫托报》等全文转发。同时,新华社还分别与埃及《金字塔报》《共和国报》、约旦《宪章报》、沙特《利雅得报》等进行了专版合作,彰显了新华社报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有效提升了中国媒体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打包推送"模式更有力地传播中国声音新华社与阿拉伯报纸的几次专版合作,是为克服通  相似文献   

12.
他在一个报社工作了三十多年,生活的轨迹与他所钟爱的新闻事业紧紧地相扣在一起;他一路行走一路沉淀,其发表在《人民日报》或《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大量新闻作品及蕴涵真知灼见的专著《大门打开之后》《西行纪闻》、《南部写真》等书及长篇论著《论会议新闻及其改革》等,多次获得全国性的新闻奖项,深得业界好评;他在任职《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后,仍然深入基层实地采访.最近他为采写《走进“林都”伊春》,冒雨探访汤旺河林场伐木劳模的情景令陪同的宣传干部感动;尤其是听他对“三贴近”的解读,让人感到一个新闻人的实践与思考是那样宝贵。收到本刊“与总编面对面”栏目的邀请,王谨在忙碌中愉快地接受了专访。一个下午,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开始分享他在对外宣传上的思考……王谨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法学(新闻)硕士学位。在人民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至今已有32年,发表新闻作品两百多万字。  相似文献   

13.
威廉·布隆代尔在他的畅销书《〈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中建议各位记者抛弃"无聊的数据和滔滔不绝的专家讲话"去讲一个好故事吸引读者。可对于大多数的经济新闻记者和编辑来说,和"无聊的数字"打交道是每天的家常便饭,要在一些常规经济报道的间隙采写出一个好故事,也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苦。其实,"讲故  相似文献   

14.
申宏磊同志撰写并发表在《今日中国》2002年第4期上的《WTO带给我们什么》一,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举办的“第十二届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好新闻”评选中,获“对外报道”二等奖。此发表后得到匈牙利,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馆员和许多读的好评。本刊经作同意进行了删节,现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璇 《对外大传播》2010,(12):43-44
时政活动报道是日常新闻报道的重点,任何媒体都非常重视,通常会被安排到突出位置。做好时政报道,尤其是重大事件,是构成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网作为一个中央重点外宣网站,侧重对外报道,因此时政外宣则成为报道的重中之重。中国网也多次在此类全国范围内的新闻评选活动中获奖,特别是人大新闻奖,自2008年网络作品开始参与评奖起,中国网已连续三年获奖。就这些年的成绩来看,  相似文献   

16.
赵蔚 《对外大传播》2009,(11):41-42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日益扩大,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成为海外媒体高度关注的大事件。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再次将中国作为封面,刊载了长文《通往繁荣之路》;法新社和德新社在临近10月1日的一周,先后播发了有关中国的系列稿件。这些文章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化、安保等方面对中国展开大跨度、全景式的报道,其中不乏对中国沧海桑田的宏大叙事。但与这些充满“远景”和“中景”的叙述不同,英国《卫报》的“十字路口的中国”系列,以其广角镜头配合特写镜头的组合报道,从诸多外媒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7.
之所以关注‘两会’是因为它展示了中国政治的前景,体现了中国未来一年的大计。无论是在代表或委员的驻地还是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无论是万人大礼堂灿若星空的穹顶下还是在大会堂的39级台阶上,“两会”期间,到处都能闻到新闻大战的硝烟。临近三月,中外记者无不厉兵秣马准备参加2005年3月5日和3月3日分别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如何报道“两会”?“两会”报道中涌现出哪些新形式和新内容?怎样的“两会”报道能起到绝佳的宣传效果……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分别走访了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人民画报》、《青年记者》等多家媒体的近十位上过“两会”的资深记者和编辑,以期给即将上会的记者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际台的“两会”报道也与时俱进,节目形态越来越丰富,通过现场直播、口头报道、录音报道、新闻、专题、评论、专访以及多语种网站,图文声并茂的报道,及时准确生动地向广大海外受众传递有关两会的信息。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我们在选题策划和稿件采写方面是如何不断改进报道方式和方法,探求“我们想说的”与“人家想听的”结合方式,以取得对外说明中国的最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超越自己     
在中国外文局第四届优秀书刊评选中,我采写的《人类起源:中国学者的新推测》一文能够获奖,本人感到很幸运。第一,我很幸运遇到一个好题目。有句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题目就是一个好的  相似文献   

20.
“宣传”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为“传达宣布”之意,如《三国志》中有“宣传军事”“宣传明教”,《北齐书》中有“宣传文武号令”等语。日本用古汉语中这个词来意译英语中propaganda 一词(日文中写作“宣伝”,音为senden),所以“宣传”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外来词”,收入《汉语外来词词典》(刘正、高名凯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同不少外来词一样,它一旦被吸收入民族语言之后,含义逐渐有所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宣传”一词的释义是:“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197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