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课本第九册第15课《反冲》实验1:让水从瓶子下面的小孔向同一切线方向喷出,使瓶子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反冲。在实验中要使水连续喷出,就必须不断地往瓶子里加水,否则水的压力不够,水喷不出来。喷(上接第18页)对小车的拉力。d.物理现象的研究实验。高中物理要求学生研究的物理现象有:平抛运动、电场中的等势线、电磁感应现象、光的衍射现象。对于这类实验应着重注意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得出正确实验结论。例如,在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实验中,当窄缝宽度较大时看不到彩色条纹,当窄缝宽度达到…  相似文献   

2.
一、提出问题师 :同学们 ,过年的时候 ,你们玩过烟花和冲天炮吗?生 :(齐答)玩过。师 :怎么玩的?给大家介绍介绍。生 :我把鞭炮插在雪堆上 ,点燃引线 ,鞭炮一炸 ,把雪堆炸了一个洞。生 :我玩过冲天炮 ,我把冲天炮插在松软的土上 ,点燃药引 ,冲天炮“呼”的一声冲到天上去了。生 :我把烟花对着天空 ,一点引线 ,过一会儿 ,就喷出各种颜色的烟花 ,好看极了。评 :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触到了学生兴奋点 ,所以学生感兴趣 ,为探究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气氛。师 :你们的玩法真多 ,你们在玩的时候想过没有 ,烟花和冲天炮为什么会冲上天空?生 :我想…  相似文献   

3.
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反冲空气小车”实验,学生看不到空气喷出,只能从气球喷头的朝向推猜气体喷出方向。课本中这样描述:“像气球喷出空气时,产生的与它方向相反的推力那样,叫反冲力。”小学阶段,儿童思维能力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种建立在推猜(抽象思维)基础上的科学概念是不科学的。如果换做一个液体反冲小车实验,学生能亲眼目睹水喷出的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相反,实验现象描述可改为“像小车内喷出的水,产生的与它方向相反的推力那样,叫反冲力”,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笔者在教学中反复实验研究,制作了液体反冲小车,进行了教学改进。  相似文献   

4.
教师课前在教室前面拉一根铁丝,铁丝上横挂一个塑料瓶。如图: 教师和同学约定,这节课老师不讲,大家讲。 师:下面我做一件事,你们注意观察、思考,看看能不能提出好多问题。 (教师演示实验;用打气筒向塑料瓶里打气,瓶塞被冲出来时,瓶子顺铁丝反冲出去)  相似文献   

5.
自然教材第九册《反冲》一课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反冲现象,建立初步的“反冲”概念,了解反冲的应用。如何增强实验,使现象更加明显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教材中所列的水和气体的两个实验都有待进一步改进。教材中的实验1要求在一个高塑料瓶下部用粗锥子沿着一个方向,斜着钻6个洞,使6个洞之间的距离及到瓶底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然后用四根线吊挂在支架上。这样做,可能导致现象不够明显或失败。原因一是塑料瓶壁较薄,洞难以斜扎;二是6个洞成对称,如果洞又扎得不够斜,会产生力的抵消作用,使瓶居中不转;三是用4根线吊挂,即使起初旋转,但到一…  相似文献   

6.
1.喷水易拉罐 教材中的反冲实验通常是采用塑料瓶底部钻孔再粘细塑料管,上面用细线提起,装水后瓶向喷水的反方向运动,效果很明显,但水流完后,在细线拧紧后的释放作用下,空瓶会回旋运动,给学生的观察描述带来负迁移。笔者对此加以改进(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反冲现象》的课堂教学实录(《小学自然教学》1997年第2期)我越看越觉得精彩,越看越激动。看完后从内心发出信服赞叹之声:这才是自然课!请读者注意,决不是因为这是名人路培琦老师上的课我就认为它好,而是因为这确是一堂难得的精妙之课。请听我说。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在"反冲运动、火箭"[1]一节中,介绍了演示反冲旋转现象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把弯管装在可旋转的盛水容器的下部。当水从弯管流出时,容器就旋转起来。我们用矿泉水瓶代替锥形容器制作的装置,实验效果非常明显。1制作器材高约22cm的矿泉水瓶1个,中性笔笔芯(或牛奶吸管)1根,细线1根,清水、胶带纸等。  相似文献   

9.
本课先后由一位老教师和一位青年教师按照同一教学设计,在两所学校的八个二年级班进行了试教,教学效果大致相同,教学情况如下。 一、教材处理和教具准备 从“学生需要经历哪些思维过程才能较具体地认识反冲现象”出发,增加了一项教学内容:“能不能想办法利用气球的反冲现象做一个玩具?”由学生提出方案,然后发给事先准备好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自然》第九册《反冲》一课中,两个实验都有值得改进之处。一个实验是利用气球放气,推动气球装置前进(如图1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制作材料: 铁板底座(长250mm、宽150mm、厚0.5mm);椰树饮料小铁筒4个;灭害灵铁筒1个(做水箱);铁管1根(长50mm,直径约5mm);废自行车辐条2根;摁扣(凸面)4个;铁钢笔帽2个(粗细相同);细铁管五小段;无底大可乐瓶一个(盛水)。  相似文献   

12.
自然第六册《反冲》一课,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和一个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认识反冲的概念。由于教材中的两个实验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很明显,学生在学习时,往往难以掌握。为此,我将两个实验设计成两组对比实验。在演示喷气反冲实验时,教师将吹好的气球固定在一根倾斜的铁丝中间,把气球松开,让气球顺铁丝滑下,同时要求学生观察气球运动的方向。然后再让气球回到运动前的起点,松开气球口,让里面的气体猛然喷出,接着向学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由于实验产生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易使学生产生疑惑,激起思维的浪花。然后,再…  相似文献   

13.
14.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能举出几个反冲运动的实例;⑵知道火箭的飞行和主要用途;⑶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和设计实验的能力;⑷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火箭知识的了解和制作水火箭的体验,激发学生树立从事科学研究的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2.理解反冲运动的  相似文献   

15.
16.
《反冲》一课要求学生认识反冲现象及其应用。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是用一个大塑料瓶,在瓶壁下部用粗锥沿一个方向斜扎6个等距离的洞,用细线悬挂,瓶内注水后,观察瓶子产生的反冲现象。  相似文献   

17.
18.
一、什么是穆斯堡尔效应穆斯堡尔效应是由前西德科学家R·L·穆斯堡尔在1958年发现的,由于观察到的共振线宽非常窄,故此现象几乎立即引起物理学界的重视,三年之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仅仅32岁,后来这种现象被称为穆斯堡尔效应。对穆斯堡尔效应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做好反冲运动实验,我们制作了“反冲小车”。它能演示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反冲运动。取材方便,制作容易,效果明显。 1 选材与制作 (1)反冲小车 裁一块长200mm、宽80mm的五合板,作为车身,并打3个直径5mm的孔(图1)。  相似文献   

20.
德波洛的“注意滑过”说认为:从A处到B处,驾车者常常因为车速过快而忽视了路旁还有一个C点(尽管C点有一条更好的路通向B),从A到B的路越顺畅,C点被忽略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是注意的滑过现象。实验教学也是如此,如将实验过程设置得面面俱到,自然顺畅,学生无需多加思索,即可一蹴而就,或即便设置了“障碍”,但由于过程太快,没有留下跨越“障碍”的余地,致使许多具有探索价值的实验无意间“滑过”,使实验教学不能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