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文 《语文学习》2021,(6):21-22
PPT: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主阵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必须凭借课文 ,紧扣语言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一、鼓励质疑问难 ,培养创新思维疑问是思维的契机 ,质疑则是创新的先导。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在发现和思考问题中深入进行阅读 ,从中培养学生创新质疑的意识和能力 ,推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如我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 ,先播放光盘 ,出示课题。这时画面上出现了一只甩着长尾巴爬来爬去的活泼的小壁虎。我指导学生从课题…  相似文献   

3.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急收”是“语言因为特殊的情况”,“说到半路断了不说”,使其收到“意于语言之外”的艺术效果。他在“跳脱”格中列举的18个例证,每个例证都以省略号或破折号为表现形式。谭永祥在《修辞新格(增订本)》中把类似而又有别地“急收”的辞格,叫做“留白”,“留出艺术空白让听者,读者自己去填补”。他列举的9个例证,有7个省略号、2个引号的表现形式。笔者认为“急收”与“留白有两个共同点:没有说出来的话一般都置于句末或句中,借助于表示声音中断的省略号或破折号的形式;刻意“以虚映实”,让读者自己去“创造”。…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学要挖掘教材潜力,讲清概念,采用学具演示,加强训练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并强调:“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并强调:“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敢于突破常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素材是重要的活动载体,如何进行教学素材的挖掘和拓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是每一个教师都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提出要挖掘学生的学习素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孙婷 《考试周刊》2009,(39):31-32
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工具性、情感性的落实。都离不开英语文字的教学。这就要求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应该是从多角度、多方向、多层面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教师只有抓好听、说、读、写、演、唱等动感层面的设计,才会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化.使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参与,从而达到做中学、动中悟的目的。这样的语言训练实而见活,动而有序,真正体现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思维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从被动应付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以自主的活动去积极主动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9.
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对教材反复研读和整体把握后,基于数学本源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让数学思维真正“落地”,进而构建生态数学课堂。文章结合多个课例,展示了挖掘新教材素材的策略,并提出了一点认识和感悟。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基石;阅读,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起来的。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努力挖掘教材本身的思维因素,为学生提供和创设思维活动的机会和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文本,与文本互相交流,从而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思维趋于活跃,使灵气得以释放。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中,标点符号常常为教师所忽视。我曾经有幸听一位教师上《粜米》一课,该教师巧妙地运用标点符号,培养学生的思维,令听课者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12.
13.
课本习题的开发和利用,能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课本习题的拓展延伸,能激发探究意识、培养思维品质,能捕捉有效的课堂生成资源,能有效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解答数学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由因导果或知果索因,确定题中条件与结论或条件与问题在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将结构灵活、抽象多变的数学题实现上述转化的关键,常常是挖掘并利用题中的隐含条件.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中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已知条件,它们常是巧妙地隐蔽在题设的背后,不易为人们所觉察.挖掘隐含条件,实质上就是要使题设条件明朗化、具体化,以便明确解题方向,寻求解题思路.从总体上说,挖掘隐含条件,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中指出:每个思维都有一个与它相反的思维过程,在每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联结(联想)。数学中的双向思维比比皆是。教学中若从正向理解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学生逆向思考,往往会跨进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当人们习惯于正向思维,尤其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时,逆向思维往往会产生新的境界,因此结合教学挖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势在必行。本文  相似文献   

16.
王桂华 《教师》2013,(9):61-61
传统语文课程资源比较简单,除课本外,就只有字典、词典了。因此,老师上课就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本文通过借助传统节日资源、创造性地处理课本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关注家庭亲情资源等,拓宽语文课程的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在国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单元中,在教学完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后.教材中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相似文献   

18.
<正> 初中《代数》第三册第57页有这样的一道习题: 解关于x的方程这是一道含常数字母的无理方程,看上去结构简单,但内涵非常丰富,不失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题.笔者认为,认真处理好这道题的教学,学生必然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9.
所谓隐含条件,就是题中含而不露、不易察觉的固有条件,如不善于挖掘和变通它,将使思维受阻.因此,正确地挖掘和变通隐含条件,是解题的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应揭示其规律.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其智力.  相似文献   

20.
哲学因其抽象的概念、深邃的原理、理性化的观点而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解决这一难题:一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巧设悬念、以"疑"激思,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点燃思想的火花;二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新教法、以"法"引思;三是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适当提问、以"问"导思;四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要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情趣结合、以"趣"启思;五是课堂上的时政新闻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引入时政、以"新"催思;六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素质过硬、以"哑"促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