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校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世纪的教育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为此,世界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重新调整教育目标,制定教育改革方案,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我国也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
安彦梅 《大观周刊》2011,(10):253-25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最强音,是现代人最可贵的素质,同时也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把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当作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点。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相似文献   

3.
张奇 《大观周刊》2012,(3):176-176
民族的发展靠科学,科学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创新。而教育改革的创新又是教育的核心,本文就个人对教育改革创新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教育改革的创新,它不仅仅是一个形式,而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要求的任务,只有真真切切的对教育工作进行创新,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更好的使我们的民族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面向新世纪的图书馆学教育改革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发展历程,探讨了图书馆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并且着重从学科定位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6个方面入手,对21世纪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5.
杨艳 《大观周刊》2011,(15):150-150
走教育创新之路,实施创新教育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提前准备、铺设轨道的战略举措,也是新世纪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时代课题和任务。我们应立足于本质岗位,立足于课堂教学与实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素玲 《大观周刊》2012,(36):128-129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当前和今后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创造型人才,这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必须采用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教育,取决于档案专业人才的素养:高等教育是开放、创新的教育,其基本特征就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新世纪人才的培养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相连。最近,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金波教授、丁华东教授等撰的《新世纪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书。这是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第一本专,是一部人才培养经验积累与知识创新的力作,由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风泰先生为其作序并给予了很高评价。  相似文献   

8.
面向未来的美国新闻教育改革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5年5月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奈特基金会联合5所美国著名大学推出"卡耐基-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至今已4个年头.这一项目以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世纪新闻人才为宗旨,其具体内容及举措包括开展新闻研究、拓展新闻课程和强化新闻实践3个方面.本论文拟通过对"卡耐基-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的梳理与分析,弄清美国新闻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以资中国新闻教育改革之借鉴.  相似文献   

9.
白桦 《大观周刊》2011,(30):161-16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中英语教学也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新课程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英语老师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如何利用这块阵地,发挥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能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妥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0.
陈杏霞 《大观周刊》2012,(10):221-221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的教育。正当教育改革春潮涌动,教育改革发展生机勃勃的世纪之交,创新是主题。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应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数学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于进好 《大观周刊》2012,(31):302-302
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就是不断创新。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要求数学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创新教育.把传授基础知识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世纪传媒艺术类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传媒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教育也逐渐被提上日程。本文在对新世纪传媒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教育实施方案立足点和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教育鉴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传媒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教育实施的现状,指出当前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进行原因分析,由此提出新世纪传媒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教育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今年秋季学期,我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至此,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已经全面实现.与此同时,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新世纪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工作方案.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档案干部教育工作创新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设新世纪档案事业的过程中,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努力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制度、教育基地等五个方面创造有利条件,推陈出新,尽快形成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有利局面。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大教育观。一是要树立大教育观。在抓档案干部教育的认识上,必须强化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的观念,对档案战线来说,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创新能力强、适应时代需要的档案专业人才是发展档案事业的最迫切需要;在教育培训的内容范围上,要由以传统档案工…  相似文献   

15.
黄龙清 《大观周刊》2012,(48):276-276
创新教育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文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6.
陈云霞 《大观周刊》2011,(28):105-105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公民新闻时代新闻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服务于社会各层面的人才,并使其成为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和舆论领袖。在社区媒体DCTV的启发下,本文建议打造一个"公民新闻"的实践教育平台,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已经到来的新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在新世纪里,高校要完成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艰巨任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而要真正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把"两课"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途径,以专业教育为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通过"两课"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  相似文献   

19.
王晓梅 《新闻知识》2007,(10):95-95
国家的希望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各种教育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教育报道在反映当前教育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  相似文献   

20.
赵芳 《大观周刊》2012,(46):281-281
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时代的召唤,是社会的需要。计算机学科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创新教育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