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核心素养的达成依赖于学生能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发生.本文基于教材,通过驱动性问题的设置,可以为学生营造能动学习的环境,搭建支架引领其学习进程,让学生学会批判性思考,追求深度学习的实现,进而探索数学课堂的转型,落实核心素养更深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崔岩 《试题与研究:高中理科综合》2020,(5):0121-0121
随着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和移动 终端上网设备的普及,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也在深 刻地推动着教育教学的转型与突破。 相似文献
3.
何晓波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28(5):62-65
展示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变革传统学习路径,从对认知结果的关注所开始的教学转向以问题探索开始的教学,着力于教学生态环境建设,力行学以致表的学习方法,突出教学的整体性事件,融合建构主义认知视界,关注知情意整体发展,注重个体人格的和谐共生。落实真实性等五个基本原则,是开展好展示性学习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5.
林宗华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3):69-70
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帮助下,通过启发性的问题驱动和跟进,提供打开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之门的钥匙,激发小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强烈欲望和热情,关注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个性化发展,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7.
课堂学习需要走向深刻,但现实课堂中忽视知识深度意义与价值的建构,逃避并漠视课堂知识深度融合的矛盾表象与阻力,而课堂深度探究与复杂思维活动的停滞、课堂深度学习能力的缺失均阻碍着课堂深度学习的实践与发展。为突破此困境,试从以下四点进行路径反思:注重跨时空多元情境下的文化价值生成与表现;关注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时代热点与历史映射的复杂性思维发展;以课堂深度学习文化的构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爱娣 《新课程导学(上)》2021,(30):76-78
走向深度的课堂教学,需要通过高质量的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究具体知识背后隐含的思想、技能与情感,培养学生学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驱动性问题设计策略应本着层次性、指导性、实践性和思辨性的原则,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明理导行、立德树人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上浅层学习的现象,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特点,以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为例,探讨指向深度学习的“三度”语文课堂的基本内涵、核心特质及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0.
11.
12.
课堂话语互动与学习辩证地联接在一起。学习科学的新发展要求不应仅仅研究课堂话语互动环境与结果,更需要实时分析课堂话语互动过程。交互论证分析超越了传统的静态的图尔敏论证模式,能够动态地实时分析课堂话语互动。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争论这一典型的课堂话语互动形式,借助交互论证分析,对研究案例进行三步骤分析,不但揭示了学生话语互动中所运用的交互形式,阐明了话语互动质量,而且清晰地描绘了课堂话语互动如何促进个体的深度学习,学生个体的意义构建如何影响小组论断形成,以及作为机构代表的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研究表明课堂争论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同时也进一步指出构建新型的教师角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14.
2013年1月5日至6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办,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第八届中国中青年职教论坛暨201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媒体的270余名代表围绕"创新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内涵"这一主题,分享彼此成果,展开思想交锋。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网络时代的高校课堂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教学方式逐渐失去魅力,但学生的学习并未随技术发展而自然走向深度。网络时代的课堂,学生出现了对技术的依赖性和学习浅层性的特征。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将学生导向深度学习。大学生的深度学习是相对于表层学习和浅层学习而言更高层次的学习,这种学习并非自然而然地发生,而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深度学习具备整体性、深入性以及实践性的特征。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要通过教师的深度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通过合理"增负"让学生化压力为动力,而"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习共同体是导向深度学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已然认识到了开展小学数学阅读活动和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有效阅读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和学习有效性。以下便对数学阅读活动的开展和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学为导向”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8-24
在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和内涵发展的进程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关键。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则是推动教学模式改革顺利实施,最终实现教学效能最大化的重要环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是人们以一定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真实、复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把一个概念形态存在的抽象教学模式变为一个以物理形态存在、可视和可操作的教学模式的过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教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依然在不同学段存在,且严重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成效。针对教师教育领域职前教师学了教学设计不会教学设计的突出问题,我们尝试以深度学习为理念,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指导下,以《教学设计》课程为平台,构建旨在提升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学为导向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真实、复杂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开展持续两年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学为导向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职前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其自身也在迭代循环中得到了持续的优化与完善。由此,我国教学模式改革要以科学的研究范式为指导,要以人类学习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要进入教育现场进行综合持久的实践行动才能达到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未来课堂的设计与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智能性是未来课堂的重要特性之一。未来课堂应为课堂主体而建,终极目标在于促进学习者的个体学习和社会化学习,以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它是一个充分发挥课堂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谐、自由发展的教与学环境与活动的智慧学习环境。未来课堂不仅是一个智能化的学习空间,还应体现出对课堂主体教与学活动支持的智慧性。智慧性主要体现技术层面、环境层面和资源和服务层面等方面,其实现技术主要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个层面,其中硬件技术主要包括所有设备之间的智能互联技术、多功能交互设备技术;软件技术则主要是指各主体间的信息传输技术、控制技术及信息的推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学习型共同体课堂”的理解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Jian LI Lu-qin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4)
课堂作为学习型共同体的理解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中的新理念,是人们对传统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批判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观点。"与学生合作的课堂"、"以每一位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润泽的课堂"等观点都为把课堂理解为学习型共同体打下了基础。课堂既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又是一个微观的共同体。把课堂理解为学习型共同体,就是要对过去旧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模式进行批判,建构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本位的课堂教学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0.
基于移动学习的深度学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意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2(1):24-26
在目前的移动学习中,由于学习者对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认识不足、移动学习设备自身的局限性以及移动学习时间、地点的随机性等问题,导致移动学习停留在较浅层面,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加深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认识、改善移动设备以及设计恰当的学习资源等途径,可以实现深度学习,提高移动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