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中国大量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无疑对农村贫困产生了重大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非农收入增加、农业资源重组和资金技术回流推动了农村贫困减少,而高素质劳动力的流失则使农业发展乏力且阻碍了农村贫困减少进程。理论分析及其验算表明,1992至2008年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有利于农村贫困减少的。而基于ADL模型的统计检验更是得出明确的结论:1994至2008年农村劳动力流动所降低的农村贫困发生率占总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的30.17%。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逐步加深,有序流动的农村劳动力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联系也日趋紧密。作为人口大省,安徽省的人口基数较大、流动劳动力较多,研究劳动力流动对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选取安徽省16个地市2011-2021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安徽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弥补了城市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还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据此,从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制度、集聚优化劳动力资源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来农村劳动力市场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使信息优势方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中发生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增大,增加了城市社会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甄别机制,加剧了信息弱势方的城市相关主体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发挥政府在信息搜集、加工方面的规模效应,由政府推动农村劳动力社会信息体系的建立,能有效地缓解外来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促进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优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构建的CWARMEM模型实证分析了三种可能的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情景对主要流入省区和流出省区的粮食供求均衡格局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进一步凸现,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入经济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作为粮食主销区的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的粮食产需缺口会进一步加大,粮食供求区域失衡程度可能将会更加严重;而粮食主产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流出,对当地的粮食生产格局以及流入省份的粮食消费格局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研究粮食供求区域均衡问题的同时,需要将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现实因素纳入到考虑范围之中。  相似文献   

5.
陈平 《内江科技》2012,(4):44+37
农村劳动力流动加快了流入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促进流入地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流入地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三大谷物数据,从生产要素关系变动角度,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投入及要素关系变动,进而考察新形势下粮食生产技术变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扩大,劳动对粮食生产影响日益凸显,耕地、劳动、机械、化肥的产出弹性均大于零,其中劳动对粮食生产的作用程度最大;从要素间替代弹性变动来看,机械、化肥与劳动的替代弹性均较小,而耕地与劳动的替代弹性较大,粮食生产面积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下降的不利影响;从三大地区层面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劳动弹性均高于其他要素产出弹性,三大地区的耕地、机械、化肥与劳动的替代弹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赵路 《未来与发展》2012,35(7):95-98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大,面对经济结构转型下的巨大就业压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愈加突出。国外研究者从多角度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途径以及各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践。针对我国国情,国内学者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约因素、制度缺陷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新时期,我国必须顺应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规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流动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所谓流动包含劳动力由传统产业地区向现代产业地区流动、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由劳动力过剩地区向劳动力缺乏地区流动.这些流动动因往往相互叠加,难以单独识别.推拉理论将这些因素划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范畴,解决了劳动力流动因素的识别问题.本文在推拉理论的基础上,梳理了定量研究劳动力流动的模型Todaro系列模型的演进发展过程及其应用于实证所面临的问题,以期为我国调查统计数据的编制及社科调查的维度框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对农村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对山西省临猗县进行了走访调查,并辩证地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当地农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鄢平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9):227-230
根据劳动力流动的方向,本文界定了部门内和部门间的劳动力流动的概念,并把部门内劳动力流动作为研究对象。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部门内劳动力流动频繁,科技和管理人员也是劳动力流动的一个主要部分。本文对引致部门内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和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认为非工资率因素是部门内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部门内劳动力流动会产生诸如效率折扣、削弱企业竞争力和科技开发源动力等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外流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劳动力外流加剧了农村人口的老化,并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在安徽省巢湖市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抽样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了这一现象对家庭结构以及家庭养老功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老年人生活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苏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同时也是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大省.在农业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农村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和劳动力要素的效率,对江苏实现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对甘肃10个贫困村的调查资料,运用统计描述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的流向流量、就业行业、职业稳定性、收入与回寄款等方面,分析了其当前的流动状态特征;从流动者对农业和农村的认识、对外出从业经历的感受以及将来发展意向等方面,分析了其当前的思想状况及意愿特征。在此基础上,就这一状况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描述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人力资本流失的情况,从而提出人力资本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并就该问题做了相关讨论,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实际为例,对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现状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劳动力流动、企业区位选择与产业聚集,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增长效应,劳动力流动对我国区域差距的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就业效应,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回流及价格区域传递效应等五个方面得出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经验性结论,从而对我国未来劳动力流动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就推动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收入差距变化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但是,学者们就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存在观点分歧。文章通过对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分析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的扩大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存在简单的扩大或缩小的关系,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要随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成功实现城乡迁移的劳动力规模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等变量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7.
浅谈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正处于关键的转折时期,农业生产的要素投入结构面临重大转变,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是稳定我省农业生产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论坛》2001,(4):71-72
1998年底,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和挪威FAFO应用社会科学研究所在中国北京、无锡和珠海三个城市中共同进行了一项关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劳动力流动情况的大型社会调查,调查结果分别以中英文成书出版(中文书名为<中国城市劳动力流动:从业模式@职业生涯@新移民>,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平凉市农村劳务输出状况的分析研究,表明劳务输出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