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实验教材的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或喜闻乐见的故事作为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有些教师为了响应"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号召,在没有真正理解主题图的内涵前,就轻易地放弃了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以自己另行创设的情境取而代之,从而使主题图丧失了原有的价值。因此,教师在创造性使用主题图时,要慎为改之。一"、改"前关注图的承载功能主题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一幅幅生动活泼、色彩鲜艳的主题图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一片生机。"主题图"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使传统的数学教学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但是几轮教学下来,主题图在课堂中的使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主题图在课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对主题图的内涵理解不够主题图立足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图感"是学生直观感知、直觉灵动的顿悟,"图感"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勾勒视觉意象,引发学生的数学直觉,通过"图导"与"图构"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图感"。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重要的数学教学资源。主题情境图的设置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主要组成部分。基于"情境教育"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结合主题情境图,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课堂因情境而更精彩。  相似文献   

5.
<正>主题图作为教材的一大特色,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主题图是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色彩丰富,主题鲜明。它承载着培养学生从复杂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任务,又密切联系着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活其思维的作用。教师作为主题图资源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徐小平 《小学生》2013,(6):24-2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  相似文献   

7.
课标指出: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于是,各种教材积极响应,主题图应运而生。笔者认为,主题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是编者反复斟酌、精挑细选才确定的,承载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如何深入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结合《间隔排列》这一课教学设计的转变,对小学数学教材中主题图合理地运用进行了案例研究。从开始时学生"跟着图儿跑了偏"到后来的"巧用图儿着了道",笔者将主题图动态播放和静态图片结合,以及预设并解决主题图上干扰学生思维的元素和坚持在观察、分析主题图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这三个角度进行反思研究。  相似文献   

9.
教材中的主题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是编者经过反复斟酌、精心挑选才确定的,承载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同时,主题图也拉近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距离,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体验数学,进而亲近数学。在教学中,教师本该重视主题图的"原型启发"和"根基"作用,但笔者发现,  相似文献   

10.
主题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意图主要在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然而,由于主题图以"情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主题图的功能价值简单的定位,仅仅为创设情境服务,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学生仅仅是在几分钟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剩余的三十多分钟还是脱离主题图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也就是说主题图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在教学实践中,我对主题图的功能价值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数学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增加了很多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图形、图表、图画等,这些主题情境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从教材的主题图入手,解读其知识含量和教学功能,而后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沟通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亲历抽象数学模型的过程,发展其思维能力。一、恰当呈现,凸显数学味教材设计的主题图大多来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12.
陈慧娘 《教师》2020,(5):48-49
主题图是小学数学教材较为特殊的存在,内容丰富,趣味性强,使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更为生动。每张主题图都充分体现数学教材编者的意图,但部分教师在应用主题图时过于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甚至机械化运用或改编主题图,导致学生参与性较差,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主题图时应学会开发其中潜在的教学资源,在遵循教材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合理改编,最大限度地发挥主题图的教育功能,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主题图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使用主题图时需注意:第一,依据主题图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第二,寻找"主题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第三,精心预设,引导观察;第四,依据主题图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第五,依据主题图创造学生交流合作的时机;第六,结合"主题图"渗透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能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一、注重读图的情感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在幼儿园就广泛接触过图画,对读图已有  相似文献   

15.
<正>新一轮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呈现出了许多新鲜的元素,其中"主题图"就是最为突出的元素之一。主题图给小学数学教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小学数学的教与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但同时,我们也不难知道,主题图虽然已经在数学课堂上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一些教师忽视主题图的功能,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某个知识点就好,主题图教不教不重要,又有一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主题图的编写意图等等。《全日制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主题图是指能反映课堂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和知识内容,带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图画。它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一大特色,既能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又能够体现数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众多当前的课堂教学出现了淡化功能、曲解图意、忽视目标、缺少灵活等主题图使用的误区,使主题图失去应有的数学价值,课堂也失去了应有的数学味。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  相似文献   

17.
在现行的数学苏教版教材中,主题图是一个大的亮点。但教师在实际使用"主题图"时会存在着许多误区:弃置不用、随意更换、本末倒置或机械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主题图进行有效地处理,从而使"主题图"成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主题图”是指集中表现数学学习主题意识的图形、图表、图画(包括必要的文字)等。它往往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贴近生活,有人物、情节,色彩鲜艳,主题鲜明,深受学生的喜爱。它承载着培养学生从复杂的情境中整理、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任务,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活思维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主题图”的编...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数学教材中,"主题图"占据着很大的篇幅。主题图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正确使用主题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巧运用,落实探究教材中的一幅主题图就是一个问题情境的再现。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领会主题图的编写意图,巧妙地运用。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巧妙运用教材里的主题图,深入挖掘主题图的内涵,让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一、注重读图的情感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广泛接触过图画,对读图已有一定的经验。到了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