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刚刚结束的六中全会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这是一个顺民意、得民心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人与人、与社会、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这一理论的提出是我们党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对现实问题的正确回应、对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适应了时代的潮流、人民的需要,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实践及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人与人、与社会、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这一理论的提出是我们党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对现实问题的正确回应、对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适应了时代的潮流、人民的需要,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实践及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9大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些目标事关国计民生,可谓给中国勾画出一幅清晰的和谐社会“走向图”。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2008,(15):18-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来的,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个重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拓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并把"社会主义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充分体现了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这在我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学文科》2007,(5):9-12,4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相似文献   

8.
《上海教育》2006,(12A):6-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对上海教育“十一五”的新发展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上海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日前组织机关干部召开了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大家一致认为,优先发展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编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就给以协调劳动关系为己任的中国工会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保证”,让国民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受到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要实现这一个目标,就要形成完善的全民教育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进一步大力发展面向成人的教育与培训,完善大教育体系,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社区,输送到西部,输送到农村,输送到所有渴望接受教育的大众中去,就显得更加重要。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与手段,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各种专业课程的教育与培训,满足社会不同人群学习者受教育的需要,使我们社会随时有学习之机,人人有学习之所。  相似文献   

11.
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不仅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几大建设孤立的、狭义的和谐社会,还指这些建设实现综合、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与结果的广义的和谐社会。为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认真处理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十大关系”,以明确和谐共性与和谐个性的辩证关系,实现社会理办与社会实践的双向互动,完成执政理念与执政使命的历史超越,达到价值目标与价值结果的正向统一。  相似文献   

12.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是要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二是要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三是要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和谐网络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愈益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于建构和谐网络文化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网络文化的思想基础,多元性文化的交融是和谐网络文化的基本要素.网络对于社会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自由性易导致道德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民族意识的弱化;网络文化的"虚拟化"、"数字化"易导致道德人格的缺失;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严重影响人们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网络游戏的充斥和诱惑导致人们"网络游戏成癌",损害身心健康.有鉴于此,应加强和谐网络文化建设以利于形成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基础,推动和谐社会的政治改革进程,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协调发展,振兴民族文化,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人民大众的精神世界;应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网络文化建设;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和完善网络立法,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阵地,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校园建设,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多样性。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崇尚学术理念、服务社会理念、持续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理念、引领社会理念。坚持人的协调发展,提升全面发展的认识能力,弘扬团结合作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我国政治和谐建设的着力点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政治和谐建设的一脉相承性出发,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稳定、改革、城乡协调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建设的构建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谐是语言行为呈现出一种相互兼容、彼此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体现出与和谐社会本质相默契的语言社会功能.语言和谐是构建各种和谐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构建和谐社会,语言和谐是基础.人际交往中的语用和谐和社会语言环境中的语用和谐,应该是语言风格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相统一,大众化和独创性相协调.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又一重大的理论创新。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又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解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和谐社会即构成社会的各个团体及个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可以表现为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水平、个人行为方式以及个性特点等方面),但彼此之间又能够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包括保持自我和谐、人际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心理学出发,这三方面的工作除了物质、制度和政策层面的努力以外,更重要的是确保这些努力能够被个体准确感知和把握。心理学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领域包括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研究、对个人成长与成功的研究以及对团体动力学的研究。解决和处理好我国心理学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于顺利完成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与和谐大学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大学建设,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多样性。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崇尚学术理念、服务社会理念、持续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理念、引领社会理念。坚持人的协调发展,提升全面发展的认识能力,弘扬团结合作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尽管它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不同,奋斗目标不同,但它们的历史过程是同一的,而且奋斗目标和发展要求具有互补性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