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模式是文化哲学的研究主题。从文化哲学角度构建奥林匹克文化,进而分析奥林匹克文化的文化模式。可以得出奥林匹克文化所构建的文化模式在传播中多使用的是肢体动作交流的语言方式,因此它便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奥林匹克文化的文化模式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必然经历转型,并且其转型方向将会是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参照系统下,对传统中国文化的一种离异,呈现出向西方近代文化靠近的趋向,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导致了我们民族文化呈现出不断的流失.以中国武术的传统文化特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的查阅,在文化学理论的指导下,首先对"文化先锋"这一文化学概念进行论述;其次围绕中国武术所具备文化先锋特质展开研究,分析中国武术文化的独创性、区域特性以及动态性的文化特征;最后指出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气质,因此,中国武术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有着文化先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句话在文化视野下可以理解为礼仪第一,竞技第二。体育舞蹈本身具有文化礼仪的特质,注重对体育精神的展现,这就要求体育舞蹈选手不仅要有竞技水平,更要具备良好的精神文明素养与礼仪文化修养。在文化视野下,体育舞蹈礼仪文化有许多值得分析和讨论之处,可以在此基础上对体育舞蹈礼仪文化的提升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少林武术文化是中国武术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武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武术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少林武术文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佛学和儒学交流的产物,是中国化佛学——禅宗的产物。少林武术文化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中国化佛学——禅宗,在其文化的最深层次则体现出土生土长的中国儒学文化,传统儒学思想在少林武术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具体体现,但是少林武术文化又有着与儒学不完全一样的指导思想,具有自己的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林武术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体育文化与市民文化的变迁过程中,为寻找两者正确的发展路径,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文化和市民文化的互动过程进行阐述。结果表明:两者在深层文化内蕴、精神诉求、开放创新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互动,体育更是丰富了市民文化的表现形式。两者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有着广阔的社会属性,定会用自身先进的理念引导着彼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人类学视角,通过文献资料及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体育文化的本质以及对作为非语言文化系统的体育的文化传播进行了研究,运用逻辑推理手段,对体育的文化传播特性进行归纳。在文化传播中,体育文化的传播具有先行、直接和创设语境的特性,并且体育文化在"文化自觉"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国球”的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发展取得了极大辉煌,但是从世界范围看,乒乓球运动正面临着被世事所遗弃的危机.从构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的角度分析未来我国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的发展脉络,并提出了构建文化自觉的三点要求:觉醒、客观、担当,以及树立文化自信的三点要求:传承、开放、超越.旨在深化乒乓球运动项目发展的精神内涵,厘清其文化发展脉络,为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均衡发展提供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8.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我国体育文化的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中,我国体育文化必须在承认世界多元体育文化,坚持多元体育文化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的前提下进行平等的文化对话。同时,我国体育文化的认同应该是一个整体的文化认同,既要坚持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认同,同样也需要进行本土化后现代体育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文化全球化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不同效应问题,指出文化全球化有利于民族体育文化吸纳和借鉴"异文化"的优秀成分,促进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创新,强化民族体育文化意识;同时在强势文化渗透下,民族体育文化有进一步弱化的趋势据此提出了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文化角度解读武术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中国文化在开幕式上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武术也借奥运这一平台在第29届奥运会上展现了风采并宣传了武术的精神内涵,尽管它不是奥运会正式项目,但是我们向全世界宣传武术的步伐又进了一步。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对中国文化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武术运动发展来解读武术文化特征,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热爱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