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石是怎样形成的》是一堂难度较大的逻辑推理课,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运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卵石的形成过程。由于卵石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卵石走过漫长的“道路”,学生无法直接感知。若用传统教学手段,采用挂图,用语言讲解,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利用录像教材,可以克服这种时  相似文献   

2.
本课以卵石为材料,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地质变化,是培养学生由果索因的推理能力的好教材。因此,本课教学程序最好依照学生的探究程序来设计。 一、提供事实 引导观察 课前引导学生具体观察卵石的形态和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是探求卵石成因的事实根据。因此,教学时教师首先应从当地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第五册《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属逻辑推理课型,根据此课型特点,我作如下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要研究卵石的成因,首先要认识卵石和卵石在形状上的特点。一上课,我两手并举两石,一块卵石,一块普通岩石,让学生找出卵石与一般岩石的不同之处。接着我提问:“卵石为什么没有棱角了?它的棱角哪儿去了?”从而激发学生对下面学习内容的兴趣,导入新授。  相似文献   

4.
《卵石的形成》一课难度比较大,原因是课文涉及的知识面广,而小学生已掌握的有关科学知识并不多,教师要在四十分钟内,让学生收集事实,分析推理,了解卵石形成的规律,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去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照葫芦画瓢”,机械记,重复念,最后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失去学习  相似文献   

5.
《穷人》这篇文章通过写渔夫的妻子桑娜主动收养死去的邻居西蒙家的孩子的事 ,表现出穷人善良 ,宁可自己受苦 ,也要帮助别人的优良品质。在板书完课题后 ,让学生通读全文 ,找出文中三个主要人物“桑娜”、“西蒙”、“渔夫”。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抓住最能体现人物善良品质的词句加以体会 ,并精练地板书出来 :桑娜“主动收养”“非……不可” ;西蒙“疼爱、惦念孩子” ;渔夫“主动收养” ,“熬过去”。最后的点睛之笔是用红笔画出三个相迭的红心后板书“善良”这一点明中心的词 ,这说明有着相同命运的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他们“…  相似文献   

6.
《跳水》记叙的是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的帽子挂在了桅杆最高的横木上,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  相似文献   

7.
根据自然课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卵石是怎么形成的》一课教学过程要分四步走,即观察,提问,实验,整理。一、观察根据学校环境条件,让学生带上观察记录本到实地观察。山上岩石裂缝纵横交错,岩缝中生长着杂草树木,有些岩石摇摇欲坠。山脚,不规则的碎石块,棱  相似文献   

8.
小学自然第十一册《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一课以卵石为材料,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地质变化,是培养学生“由果索因”推理能力的好教材。因此,教师在本课教学时应依照学生的探究程序进行教学设计。 一、提供事实,引导观察。 课前引导学生具体观察卵石的形态和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是探求卵石形成的事实根据。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去收集卵石,带学生到河滩、沟谷去考察卵石的分布,岩石的风化及河水对岩石的搬运情况。学生亲临大自然考察,直接获得了真实的自然知识。在考查的同时,教师还引导…  相似文献   

9.
《卵石是怎么形成的》教学设计李志云《卵石是怎么形成的》是学生在认识岩石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岩石的变化过程的一篇课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论是哪一种岩石,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这种变化除人为之外,绝大部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而造成的。从而认识卵石的形...  相似文献   

10.
小学自然第十一册&;lt;卵石是怎样形成的&;gt;一课以卵石为材料,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地质变化,是培养学生“由果索因“推理能力的好教材.因此,教师在本课教学时应依照学生的探究程序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小学自然第十一册《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一课以卵石为材料,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地质变化,是培养学生“由果索因”推理能力的好教材。因此,教师在本课教学时应依照学生的探究程序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2.
备《犯罪》这一课,我是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的:钻研教材,掌握教学内容;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案例;了解和研究学生实际;编写好教案;熟练地掌握教案。 一、钻研教材,掌握教学内容 通过钻研教材,我认为这课书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犯罪的概念,正确认识违法和犯罪的关系。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除了阅读有关著作和文章外,还向市公安局、人民法院的同志请教,力求把教材吃透。 二、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案例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第四册《机器人》是篇说明文体裁的文章。课文内容主要介绍,“机器人”发展的过程:由第—代“工业机器人”到“第二代智能机器人”,突出了今天的“机器人”是自动化科学技术深入发展的重大成果。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介绍事物性质、构造和用途的方法。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因势利导进行点拨为了学以致用,要求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口头作文或口述说明文体裁的文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下面把我教这课的过程简介如下,供参考。 一、教师用“导语”引入课  相似文献   

14.
《卵石的形成》一课是以卵石为研究对象,认识地球表面物质形态的运动变化。我在教这课时,对3个平行班,采用了3种不同的教法进行对比实验,其效果截然不同。 在第一个班教学时,按教材上安排的环节,先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卵石标本,让学生观察,并根据岩石的形态特点取个名字,学生能对答如流。当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说说河道中岩石的分布规律时,没有一人  相似文献   

15.
[主题生成背景]
  蔬菜是人体维持生命和成长的主要营养来源,它富含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于正长身体的儿童来说,不同蔬菜的营养价值对儿童的成长发育起着不同的作用。孩子们也许熟悉蔬菜,但可能不了解合理食用蔬菜的益处。确立本次主题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近蔬菜,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合理、科学地食用蔬菜,使饮食科学化、营养均衡化。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克服困难,团结合作,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6.
一、乐学要求《卵石是怎么形成的》(人教社统编教材自然第五册19课)的乐学要求是:探究卵石的形成原因,理解风化作用和搬运作用。会做流水对岩石的搬运作用和磨圆作用的模拟实验。通过以上探究和实验活动,创设愉快教育气氛,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相似文献   

17.
18.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义务教材十一册《自然》第19课《卵石的形成》一课的教学中,我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取舍部分内容,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变从前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科学课程标准理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实验为载体,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想象,做到了“老课新上”,即在老教材的教学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流程为:卵石的成因;认识岩石的风化过程,同时进行验证性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河水的搬运作用;指导学生认识磨圆的作用,并进行验证性实…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义务教材十一册<自然>第19课<卵石的形成>一课的教学中,我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取舍部分内容,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变从前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科学课程标准理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实验为载体,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想象,做到了"老课新上",即在老教材的教学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我是怎样教《我的旅行》一课的酒泉市西街小学崔月萍一、课文内容及教学过程《我的旅行》一课,采用童话形式,用“我”──小豆瓣的自述来介绍人体消化系统及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消化器官名称,各器官的功能及食物消化经过;懂得吃东西一定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