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是宋代"尚意"书风的杰出代表。他推崇晋人书法,也是因为晋人书法具有他渴求的精神之美。苏轼学"二王",又能弃形破法,只求神韵,创作出以"尚意"为特征的个性书风。  相似文献   

2.
两宋之际,佛教盛行,书法上倡导"尚意"书风。苏轼则是士大夫中关注禅宗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倡导"尚意"书风的代表。探讨苏轼书论与书法艺术中,以书做佛事,书如其人,超尘脱俗,与心俱化的追求境界,从而看出苏轼书法之"意"的渊源是儒、释、道三家思想,其中佛家思想对其影响尤为重要,使得其书法作品深具禅意,成为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3.
苏轼是宋代书家的杰出代表,居"宋四家"之首.他的艺术实践、审美取向、艺术成就、人格感召力对宋代"尚意"书风的形成起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北宋崇尚老庄、佛教的文化思潮中,苏轼作为北宋"尚意"书风的领袖人物,他的理论创见和艺术实践多由老庄的"自然"审美思想而发,并且融入到自身的艺术风格和内在的精神气质上。通过对苏轼书法"自然天趣"观进行探究,可发现"自然天趣"观贯穿着他毕生的学书之路,其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神逸"说、精能之至反造疏淡、熟后求生、不直率流滑,留得住笔、用墨浓而润等观点与"自然天趣"观息息相关,对北宋的"尚意"书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是少有的全才,文以豪放气派开一代新风,文人画成为中国画发展的里程碑,书法造诣居宋代四大家之首。然其仕途坎坷,数次迁任,知密州太守时,是其思想和书风转变的重要时期,近年来研究苏轼在密州的学者专家,大都把目光放在了他的思想、政绩与诗词创作方面,而对他居宋代"四大家"之首的书法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就苏轼书法分期特点及倡导的"尚意"、知密州时期书风转变因素作探析。  相似文献   

6.
苏轼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在诗、词、文、书、画领域均为卓然大家。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苏轼对后代很有影响。本文从《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入手,浅析了苏轼超然自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与儒道释思想的关系,以及贬谪生涯对其性格和创作的影响。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进取转而压抑苦闷又力求超脱自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本文也从美学的角度解析了苏轼人生感伤和强作慰藉以求超脱的美学范式。  相似文献   

7.
"以诗为词"可以说是因苏轼词的风格和作法而得名的,但它并非始于苏轼.从北宋初到苏轼,"以诗为词"创作倾向经历了它的酝酿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这个发展轨迹当中,有潘阆、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等一批各具特点的词人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或创作理论,从题材、语言、风格、手法等方面逐步发展了"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为苏轼对其的成熟作了先期准备.  相似文献   

8.
苏轼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和"尚意"书法的主要倡导者.他提出的关于书法作品五要素有机整合的构成观,不仅赋予前人书论朴素的生命比况概念以新的哲理内涵,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书学技法论认识书法作品的方法和思路,是对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一个突出的贡献.它是宋代"尚意"书法创作论与批评观的连接点,不仅为宋代轻视形式技巧而重视人格书风的书法批评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条件,也能为今天书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苏轼"以议论为诗"与其"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一同构成了苏诗议论化的特色,进而体现了宋人尚理趣的主体创作风格。苏诗如此,词亦不例外,这就是苏轼"以文为词"的突出表现——于词中议论说理,触处即发,咏史言志。词中议论是在形象思维之抒情机体上纳入的深层理性意蕴,具体到苏词而言,则在议论位置、引发议论的背景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独具特色,从而构成了"以文为词"的最突出表现形式。苏轼词中议论对于以文为词具有深刻的文体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探索苏轼尚意书风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以及儒、佛、道传统思想文化对他的影响,附带讨论他的审美理念对其书法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