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新闻商品性的思考何光去年,我国新闻理论界有一个较为热门的话题,就是围绕新闻是否具有商品性,新闻是否也是商品所展开的讨论。讨论是有其必然性的。前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这不仅是一次重大的经济体制的变革,也是一项巨大...  相似文献   

2.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新闻的商品属性问题似乎凸显山来,新闻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紧迫地放到新闻工作者面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把新闻界卷进了改革的大潮:新闻载体直接面向市场,新闻报道的多种社会功能得到开发,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被大胆引入内部管理,使新闻机构焕发出生机。在讲究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新闻媒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闻商品性问题,是当前新闻界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关于新闻商品性问题,又是中国新闻界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过程中必然提出,必须正视,必得解决的一个关键课题。 (一) 以避免讨论中不必要的枝节横生,有必要先对新闻商品性作若干界定。 无论在理论探讨中还是在报业行政中,新闻的商品性,实际上包含着两个互有区别又互有联系的两个概念:报纸商品性和新闻商品性。 新闻商品性,指的是新闻在流通过程中所具有的商品的特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通过买卖关系为受众所收受,而受众为此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新闻撰写者由于付出了自己的劳动,要求收取一定的报酬,记者以工资形式获取,社外作者以稿酬形式收取。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闻的商品性徐永恒从新闻教科书中我们知道:19世纪30至40年代,西方的报纸在内容上迎合社会中下层读者的阅读需求,以价格低廉为手段,进入大量发行的时期,使报纸的创办者和经营者获得了巨大的盈利。从那以后,西方的部分新闻理论家逐渐认识到新闻是一种商品...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闻商品性讨论的几点意见李位三我偶然读到一本《新闻界》杂志(1994年第2期)上关于新闻商品性讨论的综述。由于原来作过新闻工作,现在又研究经济学,所以看了几行便进入了“情况”,想在这里谈几点意见。新闻的党性原则与新闻是商品并不对立不久前,报载《邓...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报纸(以及广播、电视事业)有没有商品性?新闻有没有商品性?这些问题既是我国新闻理论中的老问题,又是当前我国新闻实践中提出的必须予以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报纸有没有商品性?在我国,这个问题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艰难探索。早在五十年代中期,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王中教授就提出报纸有商品性。经过三十多年的认识再认识,报纸的多种属性恢复了,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谈话后,报纸的商品性也得到了新闻界的承认,人们敢于堂堂正正地讲报纸有商品性了。正确地认识报纸的商品性,对于办好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是有益处的。因为新闻媒体的经济效益好,一可以为更好地宣传党的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提供物质保障,二可以提高新闻和新闻评  相似文献   

7.
新闻舆论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这既是党和政府对新闻舆论的明确要求,是人民群众对新闻舆论的殷切期望,同时,也是新闻舆论机构自身十分注重的一个问题。新闻舆论导向问题为什么如此重要,尤其是新时期特别突出强调?这是因为,一方面,在改革开放这一新时期,我们所从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宏伟事业,古今中外尚未有过。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全靠我们自己去探索,在这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不但需要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规范,而且也需要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的新闻舆论的正确引导。从一定意义上讲,新…  相似文献   

8.
新闻与舆论的关系新闻与社会舆论有什么关系呢?有的专家指出,“社会舆论通过新闻事业来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威力;新闻事业则把舆论作为反映对象,依靠社会舆论来获得力量,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引自郑旷主编《当代新闻学》第90页)这段话,恰到好处地界定了社会舆论与新闻事业的关系。我感到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新闻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方  相似文献   

9.
《新闻知识》第8期报道了五月份在江阴举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事业研讨会的情况,谈到会上有人认为报纸有商品性、新闻怎无商品性,而且说“新闻商品性的提法在理论上不够科学,在实践上非常有害”。另外,《新闻知识》第7期也有文章持类似的观点。对此笔者有点不同看法,愿意略陈管见,参与争鸣。 从新闻和媒介的本质谈起 为了探讨新闻商品性的提法倒底在理论上是否科学,须得从新闻和媒介的本质说起。 新闻是什么?就其本质而言新闻是一种信息。我们知道,从哲学意义上说,信息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存在于人类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的信息,它们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或表征,另一类是进入于人类主观世界的信息,它们是人类对物质运动的感知、认识和反映。新闻信息属于后一类,它是人们从客观世界摄取而得的。但它不是对过时了的、陈旧事实的反映,而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反映;人们从外界摄取了这种信息之后并不是储存在自己头脑中完事,而是要向他人或公众传播的。所以,完整地说,新闻是进入传播过程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这种信息具有真实性、时新性、公开传播性,这三者是新闻的本质属性,是新闻同其他信息(如知识、情报、资料)有所区别的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0.
报纸有无商品性?新闻有无商品性?(新闻理论界讨论综述)刘保全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报纸如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报纸(以及广播、电视事业)有没有商品性?新闻有没有商品性?这些问题既是我国新闻理论中的老问题,又是当前...  相似文献   

11.
新闻内参是新闻媒体运用新闻手段将当时不宜公开报道的新闻材料制作成供有关方面参阅的新闻作品,它同消息、通讯、新闻评论一样,是新闻的一个品种。它的表现形式,既可以是文字作品,也可以是音像制品。 新闻内参既然是新闻的一个品种,那么它必须遵循新闻的一般规律。它也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实的报道,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和传播及时的原则。在报道范围上,它的触角可以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新闻内参与公开报道所不同的是:它涉及的问题更加重大、敏感,或是更带倾向性、普遍性、突发性、危险性,以致于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它的受众在一定时期内要受到限制,一般局限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或与报道内容有涉的单位和读者。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一些探讨报纸等新闻媒介是否有商品性,报纸、新闻是不是商品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令人瞩目。现将有关论文的不同观点摘要予以介绍。 吴鸿业在《新闻动向》第三十期撰文说,五六十年代,一位教授提出过报纸的商品性,但对报纸根本属性的传统解释没有根本的突破,认为报纸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诚然报纸是精神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但报纸的商品性也是不容否认的。报纸同一般商品一样,具有两重性:它能向人们提供大量的新闻信息,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是它的使用价值,报纸又是通过流通(即买卖关系)到达读者手中,读者付出了一定量的货币,这就是它的价值。因此它就具有了商品的属性,不能因为报纸有政治性、思想性就否定了它的商品性。报纸作为信息载体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作者指出,正视报纸的商品性,有利于报业间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承认报纸的商品性,意味着办报者心目中首先要有读者,要为报纸间的公平竞争和整个报业的真正繁荣创造必要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4.
新闻价值论:关于新闻客观性问题的哲学思考肖娅曼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理论研究一直面临一个巨大的困惑,那就是新闻的客观性与新闻的倾向性之间的冲突。人们似乎处在一种两难的困境:追求客观性,就是否定倾向性,承认倾向性,就得放弃客观性。这种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孙建 《新闻实践》2001,(2):57-59
新闻侵权属于侵权行为一类,它是指新闻单位或其他公民在作品中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应该说,新闻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新闻自由与保障人权,社会知情与个人隐私,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相交相汇,相激相荡。新闻也正是在无数的价值冲突、条件冲突、结果冲突中寻找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有鉴于此,笔者不揣冒昧,拟对新闻侵权若干理论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闻从采集到传播各环节凝结着人们大量劳动,有价提供给广大受众,满足受众对信息等方面的需要。它体现了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因而具有商品属性。承认新闻的商品属性,究竟有利还是有碍于党报发挥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有利还是有碍于新闻工作者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抵御不正之风?对此众说纷纭,我们很有必要加以认真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新闻界面临着历史性转折的严峻挑战。适应并及时准确地反映这个历史的转折,新闻界责无旁贷。怎样才能担当起这一历史的重任,取决于新闻工作者报纸商品性和新闻非商品性的正确认识。 一、报纸的商品性“特区” 首先,报纸是商品。报纸是新闻纸,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体。它是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 读者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一种承载了读者需要的各种信息,通过读者使用贷币交换才取得消费权,从而实现消费的产品,所以它有价值。读者通过读报获取信息这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我们面临着建设健全的新闻市场的紧迫任务。其中,首要的是建立对新闻商品性的共识,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一系列新闻观点的更新。新闻是不是一种商品?根据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学说,对这个问题给予肯定的回答应该是没有困难的。因为新闻作为  相似文献   

19.
20.
关于跨世纪新闻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1世纪迫近之际,笔者就面向新世纪的新闻教育的基本宗旨、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要求、新闻教育的模式等略陈管见。一、新闻教育的基本宗旨1.培养有责任感的各类新闻专业人才。本世纪初,当普利策建议在哥伦比亚大学内成立一所新闻学院时,他宣称学院的宗旨是帮助新闻工作者在采集和报道新闻过程中变得更有责任感。普利策指出:"只有最高尚的理想,最严谨追求真理的热望,最正确的丰富知识,以及最忠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将新闻事业从商业利益的臣属、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会利益的敌对上拯救出来。"在将近一个世纪后,回眸新闻教育,无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