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感是态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了解公众对亚运场馆的情感,可以更好了解公众对亚运场馆的态度。为了更好研究公众对亚运场馆的情感,特选取了新浪微博这一新兴平台,截取2011年7~8月份新浪微博中所有包含"亚运场馆"的帖子,利用词频分析工具对微博内容进行主题词分析,提取出表达公众情感的高频词汇,引入情感价值论的分类方法,分析网民对亚运场馆的情感,并对网民情感分别与网民性别、网民使用媒介工具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亚运的战鼓已息,赛场的硝烟已散,十五个焦虑、担心、激动、兴奋的日子转眼的功夫就过去了。可北京人好象依然余兴未尽,街头巷尾说道的还是亚运。为了这半个月,北京人溜溜准备了好几年。现在回过头想一想,这亚运会开得值不值呢?还是让我们听听那些最普通的北京人是怎么说的吧。闲聊之一:业余生活的丰富要说咱们北京人还真没跟电视这么亲过,世界杯足球赛是热闹,看的人也不少,可象这回不管男女老少,往电视跟前儿一坐就不起来的事儿,在北京还是头一回。京郊四季青乡的农民讲话:“春节联欢晚会我都懒得看,可为了看亚运我买了台彩电。”这样的例子可不只一个,多少人家儿为了看亚运实况转播,做饭都得靠抓阄,要不就是图省事,顿顿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片赞誉北京亚运圆满结束后,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骄傲和自豪,而更多的是探索和思考。亚运精神能否永存?亚运产生哪些滞后效应等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和寻找。对此我院体育社会学教研室,带着社会赋予的使命,抛砖引玉,对北京亚运效应有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他们认为: 利用系统思想对亚运效应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才符合现代管理思想。才能全面地系统地去认识亚运效应。中国人民强大的凝聚力,使北京亚运得以圆满成功。只有巩固亚运凝聚力,才能使亚运精神永存。巩固亚运凝聚力的关键在于如何掌握人们心理的变化规律,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亚运意识汇集了中国人巨大的民族情感和强烈的爱国热忱,是全国人民成功举办亚运而形成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对体育的某些偏见。亚运意识正在升华为奥运意识。实现体育强国还要具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北京亚运显现了竞技体育的特殊功能,发出了光和热。但还远远不够,还没有经受过奥运会强烈的冲击波。因此要在亚运基础上,抓住有利时机,更好地运用和发挥竞技体育的特殊功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北京亚运谁能以个人夺金牌最多而戴上皇冠? 以往,在大型综合型运动会上有幸佩戴此金冠的多为游泳好手,如勇夺七枚奥运金牌的施皮茨和汉城奥运六枚金牌得主奥托。从亚运看,射击,田径、体操等项目,均有可望夺冠的好手在上届亚运,射击骁雄许海峰、邱波各夺四枚金牌,李宁在1982年亚运夺四枚金牌,上届亚运仍三冠在握,为两届亚运个人夺冠第一人。体操好手李敬,则是北京亚运的金冠候选人之一。此人已  相似文献   

5.
张新萍  邓春林 《体育世界》2009,(10):113-114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对亚运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内涵进行辨析,阐释了亚运文化与岭南文化的契合与广州亚运文化的岭南特色,继而对借助亚运文化弘扬岭南文化的独特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具体实施途径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充分利用亚运后继效应促进广州文化大省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州亚运会--物流竞技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成功举办2010年广州亚运会需要高效率、低成本的亚运物流系统支撑。目前,广州的物流系统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尚不能达到广州亚运会的要求。为此,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对广州亚运物流系统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广州亚运物流系统的组成、内容和特点,广州亚运物流服务市场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广州亚运物流系统的规划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和谐亚运"、"经济亚运"、"人文亚运"、"科技亚运"和"绿色亚运"的理念和视角,结合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实践,探讨了广州承办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将对广州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城市环境、城市建设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并对此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观众在体育赛事中起着特殊地地位。赛场礼仪和赛场文化是亚运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亚运赛场观众礼仪和赛场文化,提出了实现亚运赛场观众礼仪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距离第十一届亚运会的举行只有一年了。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在亚运会前应具有何种国民心态来投入亚运会前各项准备工作并力争在亚运会上取得优良成绩呢?这是一个在亚运会前亟待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10.
2005年行将过去,迎来2006年,又是一个亚运年。从1990年第11届北京亚运到1994年第12届广岛亚运、1998年第13届曼谷亚运、2002年第14届釜山亚运,武术进入亚运会奥林匹克赛事,已整整4届。15年间,武术所走过的这一延绵连续的历程,是竞技武术不断发展,亚洲及国际武联乃至各国武术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结果,当然亚奥理事会的决策和决定当属功不可没,亚运会上增添了除奥运项目之外的亚洲特色项目,如武术、藤球等。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1962年至1986年期间《体育报》报道的亚运会内容进行分析。这一期间《体育报》的亚运报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特征明显的阶段:新中国初期亚运报道的政治色彩浓厚;"文革"中亚运报道的语言极具特色;改革开放初期的亚运报道明显透露出反思和鼓励;20世纪80年代的亚运报道紧紧围绕"金牌霸主"之争。  相似文献   

12.
广州亚运场馆建成后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州亚运场馆建设即将大规模地展开。亚运会结束后,场馆面临如何继续开发利用、收回投资的问题。鉴于此,对建设、使用广州亚运场馆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若干分散政府投资风险、避免赛后大量场馆闲置的建议,以期为更好地利用亚运场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游泳(含跳水和水球,下同)自1951年第一届亚运会起,即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至1994年广岛亚运会,已产生了348枚金牌,是亚运会金牌大户之一,是亚运会金牌争夺战的重要阵地。纵观历届亚运大会,人们清楚看到:游泳强国即亚运强国;游泳三强即亚运三强;得游泳者得天下。从1951年首届亚运会起,日本连续8次夺得亚运会金牌总数第一名,可说是亚运强国了。从日本所获  相似文献   

14.
有一幅亚运宣传画,画中一位少女头顶王冠,王冠上是泰国几处景点的缩影。亚运英雄聚集在王冠上,迈动着不同的脚步——  相似文献   

15.
从“人文亚运”概念出发,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运用抽象法,对多哈亚运会“人文亚运”新模式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和归纳: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追求“人文精神”,调动“科技”因素、“绿色”因素;展示民族文化传统。彰显社会的进步;以亚运为平台,追求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胡斌 《体育学刊》2005,12(5):26-28
根据亚运会对场馆的严格要求,结合广州的实际,认为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中要体现出人文亚运、科技亚运、绿色亚运的精神,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比赛和训练的关系、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关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注重场馆规划的远见性,场馆建设的先进性和科技性,以及赛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17.
陈争 《集邮博览》2010,(11):26-27
时光荏苒,北京亚运会已过去20年了。它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获得了历史性的成功,也为日后北京举办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庆祝这次北京亚运会,亚运组委会开发了诸如邮品、纪念币和徽章等  相似文献   

18.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包含8个体育馆和1个体育场,在第16届亚运会中承担了亚运会42个大项目中绝大部分的比赛和训练任务。对各个大学城亚运场馆进行实地调研,结果显示:高校亚运场馆顾客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轰轰烈烈举世瞩目的’90北京亚运,已经偃旗息鼓烽火尽散。为举办本届亚运而耗数十亿巨资新建和改建的亚运村,宾馆、饭店等怎么办?其前景如何?这是国人极为关注的。为此本刊汇编有关文章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帷幕已落。这次盛会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东道主——中国。它的标志不仅仅是金牌总数名列榜首,而且更重要是抓住了历史给予的契机,获得了许多金牌以外的收获,即“亚运”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亚运”显示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生机与活力;“亚运”增强了我固外交的活力;“亚运”促进了祖国的统一大业。这些收获与体育金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又是无法用数理来加以计算的价值连城的“金牌”。它启迪着人们对体育功能的再次审度。它揭示着体育兴衰与国家兴衰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历史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