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明 《教育文汇》2023,(11):5-7+14
新时期诗性教育的实践是育人方式变革的实践。完整而幸福的教育不能缺失诗性教育。教育首先是诗性的,是诗性与理性的完美融合。诗性教育是从诗出发的教育,是指向人与自然天性融合的教育,是向着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是指向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形成的教育。诗性教育的实践,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诗意行走,需要各学科教师的诗性回归,更需要校长们的诗性智慧和诗性坚守。  相似文献   

2.
我们正在努力践行诗性教育。诗性教育并非诗性与教育的简单的拼凑,而是一种教育需要诗性、诗性需要教育的融合。我们提出诗性教育,是为素质教育的推行找到一个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如何回归教育本质、探索育人之道,已成为摆在每一位教育者面前的重大课题。育人方式的转变是时代要求,更是时代的实践。诗性教育是新时期泉州教育人的选择,探究诗性教育与育人方式转变之间的内在关联,传承和融合诗性教育,创新和发展诗性教育,让诗性教育与时代需求、泉州教育特色化发展相融合,这是泉州教育人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孙向阳 《江苏教育》2022,(70):45-46
<正>诗是文学之祖、艺术之根。广义的诗,是一切艺术的统称,是自然美、艺术美和人生美的代名词,是人类观照世界的一种方式。诗性,是诗本身所特有的属性,也就是诗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教育的目的指向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诗意向往,因此,教育理所应当地具有诗性。教育的诗性不仅是经验的存在,也是先验的存在;不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存在。成功、有效、适宜的教育有赖于人们对教育诗性的认识与了解。讨论教育的诗性就是说教育应该朝向诗性,即将诗性作为教育的最高价值目标体现到具体的教育原则、教育规范与教育行动之中。  相似文献   

5.
葛满玲 《学周刊C版》2011,(11):200-200
为使高中语文教学沿着高效、有序、科学的轨道发展。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抓:开发多元智能.推进智性教育:加强思维训练,突出理性教育;注重情意熏陶,强化诗性教育;提升语文素养,实施审美教育。语文教学的智性教育、理性教育、诗性教育和审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为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教育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6.
高品质的诗性教育需要高品质的诗性领导。西方学者从诗学与领导学交叉融合的角度,正式提出并阐发了“诗性领导”理论。在中国文化传统和教育治理实践中,虽然还没有确切的“诗性领导”概念及其表述,但与这一概念相关的艺术的、审美的、诗意的治理主张和实践探索层出不穷,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诗性领导资源。这些资源至少为中国教育的“诗性领导”提供了三个层面的滋养:“道德仁艺”的诗性领导人格、“兴观群怨”的诗性领导功能以及“成风化人”的诗性领导境界。随着社会生产力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持续增长,教育正从“功利教育”转向“美好教育”,教育治理也迫切需要进入法治、善治、美治相得益彰的境界。这对中国教育的诗性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的诗性价值是时代赋予的全新课题。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其科学性已经没有多少争议;但思想政治教育要占有应有的地位和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价值性的研究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诗性研究是亟待突破的瓶颈。思想政治教育寻求诗性人生,追求世界的意义,闪耀人性的光辉,是快乐的人生之旅。唯有如此,它才能成为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人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教育诗性智慧是最早发育也是最早成熟的教育智慧,《论语》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诗教”,而且也在“以诗论教”,具有丰富的教育诗性智慧。它以“志”、“思”和“言”三元所形成的结构为基底,通过“启发”得到典型表征,《论语》所彰显的教育诗性智慧具有理性、真实、简约等显著特点,很难用西方传统诗性智慧的特点来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9.
诗性教育是一种以“浸润”和“体验”为特征的教育,它呼唤冷静的理性思维与丰盈的感性思维的完美融合.数学具有深刻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数学学科的诗性教育,更有其深刻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数学课堂的诗性,主要体现在对理性的诗化、多元化的体验和数学情感的内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诗性内涵出发,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诗性困境:功利主义的盛行遮蔽了诗性的眼睛,预设思维的固守延缓了诗性的脚步,规训教育的尊崇淡化了诗性的风韵,理性思维的泛滥抑制了诗性的脉搏,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想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就应当构建天人合一的诗境,涵养物我舍一的诗心,凝练德美合一的诗情,言说情理合一的诗话。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育》2013,(4):13-16
教育诗性智慧是理解教育的最初形式,它是教育理论智慧和教育实践智慧的源头活水,是凭借想象力创造性地理解教育世界的智慧,具有形象性、拟人性、创造性、出神性等显著特征。教育诗性智慧能够克服理性智慧的有限性,超越语言所能表达的意义,让我们诗意地存在于教育世界。  相似文献   

12.
诗性教育的源头、本初意义和实践途径“诗性”一词,一般认为源于20世纪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思想。我们所倡导和着重贯彻的诗性教育,不是海氏理论简单的搬用,它源于本土,是承续百年办新学以来学校自身发展的轨迹,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深层解读后的大彻大悟。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意教育的本真问题,探讨教育的诗性复归这一课题。期以通过“背景分析-现状呈现-路径探析-未来观瞻”等诸个研究环节,探寻教育本真的背景特质,呈现教育本真渐趋模糊的表征,探析教育本真复归的路径,观瞻教育本真诗性复归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俞敏 《考试周刊》2012,(8):34-36
在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学往往成为一种技巧性的训练,缺乏独立人格的培养和诗意世界的构建。诗性是人性的完美形式。因而我们呼唤回归诗性和人性的语文教育。通过诗性的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应当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努力让诗的精神进入课堂,让诗的美感萦绕学生。课堂教学应该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语文教学不懈的美学追求。也是语文教学目标上重在“向善”的要求。本文从重视文学教学。开掘文本的诗意;融摄诗情教育。追求课堂的诗意和植入诗性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等方面探讨了语文的诗意和诗意的语文。  相似文献   

15.
完美的教育即有思想的教育及诗性的教育。体现在一堂课上,就是把每堂课既当论文来做,又当散文来写。  相似文献   

16.
思想与行动     
柳袁照 《人民教育》2012,(23):19-21
2011年1月《人民教育》刊登了《本真、唯美、超然——柳袁照和他的诗性教育》。这是继《人民教育》登载《"最中国"的学校——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纪实》、《中国教育报》刊载《柳袁照:诗性教育的先行者》后,媒体再次聚焦苏州十中。《人民教育》通讯在开头写道:"与3年前不同的是,在这所被《人民教育》命名为‘最中国’的学校,一场嬗变在悄然发生。正如柳袁照自言,  相似文献   

17.
《江苏教育》2011,(7):127-127
我的教育追求:在学校践行“诗性教育”。诗性是美好的、智慧的,又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它的本质与核心是:灵动的创造、创新性。“诗性”是充满想象力的,不以常规陋习阻碍思维。一般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诗性的人,应该是人格健全、和谐发展、创造力旺盛、精神世界丰富的人。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理性思维的指引和规范,同时也需要诗性思维的启迪和升华。为了提高受教育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亟须增强受教育者的诗意情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诗性思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诗意品质。当前功利主义的盛行、预设思维的固守、规训教育的尊崇和理性思维的泛滥等现象的出现迟缓了诗性思维的回归步伐。我们需要从构建天人合一的诗境、涵养物我合一的诗心、凝练德美合一的诗情、言说情理合一的诗话四个方面入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诗性回归。  相似文献   

19.
诗性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树立他们"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诗性教育的内涵包括人性伦理、文化、审美三个教育层面,注重用诗心化育学生心灵,注重传统与现代、知性与感性、科学与审美、坚守与开放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核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西方"民主、平等、博爱"思想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理性与诗性兼备。其启示有三:公民权利意识教育是实现公民教育的前提;法治教育是现代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适当的公民教育方法是保障公民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