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中学生传统道德精神的构成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中华道德 ,博大精深。没有传统道德 ,便没有现代化道德 ,便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代新人。传统道德的精华 ,是现代化道德的重要渊源。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 ,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因此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文明都应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 ,有批判地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道德传统。本文只是从传统道德角度 ,就下个世纪中学生应具备的传统道德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二、传统道德精神的构成中华民族是个特别…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德治”是“法治”的重要补充,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转型时期是“道德真空”时期,必须努力搞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道德重建。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在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为弘扬传统美德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德育课程作为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重视现代道德与传统道德的整合,引导学生加强对传统美德的认知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现代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现代化·教育龚书铎讨论传统文化与教育的问题很有必要,尤其是作为培养师资的高等学校来讨论这个问题无疑更有实际意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谈论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实际上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在传统...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意义重大,正确对待传统道德文化,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是我们应有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文化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完善的必备条件之一。建构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道德文化 ,应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从实践出发 ,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这种新型道德文化体系的确立 ,应建立在市场经济所包含的内在合理性的基础上 ,既着眼于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亦着眼于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7.
人的现代化作为整个社会现代化的核心与目的,既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也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就文化而言,它是指人在精神上脱离和超越传统文化,并逐渐获得现代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理性地廓清传统道德文化的内涵,具体地分析现代性的精神实质,正确地对待现代性与传统道德文化的异质冲突,积极寻求二者的结合点,为社会整体现代化提供精神源泉与动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中心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提供了机遇和现实条件。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现阶段我们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既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治思想的精华,又和传统社会的德治在内涵上有重大的差别,更不同于封建专制下的“人治”。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与道德经济的统一,是自利与利他的统一。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辩证地统一起来,把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特别要把“从严治官”放到首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中单民族是有几千年灿烂文化传统的民族,中国素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世界人类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中华氏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凝聚力所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对开放改革的新形势,根据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要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一、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症美德?“德”指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化的全面启动,工具理性主义在中国发展了起来。在推动社会变革的同时,又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有人求助于“道德理性”抑制工具理性的张扬,但收效甚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坚持以传统文化创新,寻求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这就要实现道德与伦理的分殊,以“求道之德”发挥人们的不懈追求精神,以“人伦之理”规范人们的行为,在现代化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之一。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有理想就是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目标而奋斗终身的理想;有道德就是有建设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最重要的是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热爱祖国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有文化就是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现代科技知识,有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表明我们党高度重视对传统伦理道德资源的继承和发展,从而将当代中国的道德发展、道德体系建设与伦理精神传统根源的关系问题再次提到学术的论域中。基于此,本文将研究的选题锁定在中国道德建设的历史承接性研究.试图在深入探究我国社会道德发展特质的基础上,解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传统美德“如何承接”的矛盾和难题。  相似文献   

15.
从传统道德到现代道德──道德转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道德”转型意味着道德从内容特质到结构特质的社会主义转变与现代化转变。道德内容特质的社会主义转变主要表现为①道德价值定位的科学“人本”化转变;②道德规范内容特质的全民公意化转变和普遍公理化转变;③道德人格模式的完善化转变。道德结构特质的现代化转变,则突出表现为道德社会依存结构的全面社会化转变和道德社会承当结构的大众主体化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因此大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和自觉性,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慎独、积善等方法,做一个知行同一,道德高尚的人,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员.  相似文献   

17.
丁华 《重庆师专学报》2004,3(3):15-16,19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在与“人治”的搏斗中发展起来的,随后,它成为“德法”兼治的理论基础;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中心环节,引导具有不同层次道德水平的人们,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8.
本论述了道德现代化的涵义和道德现代化的队级类型,指出中国现代化道德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建构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坚持道德的现实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坚持道德建构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道德传统,古代道德几乎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号称“礼仪之邦”,伦理学在中国古代一直就是显学。自称“道德渊薮”的中国,圣人教化不绝于耳。而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表明发展现代高科技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加强道德修养。这就要求我们比较古今道德思想的异同,深刻认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无疑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与儒家伦理的现代价值杜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愈来愈迅速的步伐正被建立起来,这对我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和道德发展提出了新的客观必然性要求。因此,积极重建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反映、规范、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最终实现现代化,已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严肃课题。而无论是“亚洲四小龙”对儒家伦理吸收并运用于现代化的实践,还是作为一个民族对伦理文化的一脉相承,抑或是儒家伦理本身的优良传统及其现实的可能性转换,都告诉我们:儒家伦理虽非市场经济的产物.但如果我们能在科学地总结和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