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辑改稿,大体说来是做三件事:订正事实,政治把关,文字修饰。笔者曾写过一篇小文:《编辑好比守门员》,着重讨论了订正事实、政治把关方面的问题。本文探讨如何做好文字修饰工作。总得添点光彩本文用“美容师”作标题,并非因为这是个时髦的行当和名词,而是因为这个比喻较为贴切。试想,如果把编辑比作理发师,那就又像又不像。  相似文献   

2.
记者“写稿”,编辑“把关”,这是新闻从业人员最为平常的工作。但是,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那样,记者写稿容易,写“好稿”难;同样,编辑编稿容易,“把好关”却难。编辑稿件远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只是简单的勾勾抹抹、删删改改,而是编辑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作为一名广播新闻编辑不仅要把好有形的“文字、音响”关,更要把好无形的“政治”关。  相似文献   

3.
编辑与读书     
记者的基本功有两条:观察与思考。记者如此,那么编辑呢?我认为编辑的基本功也是两条:读书与思考。 这里,我先把编辑分为四类。 第一类编辑,可称为文字型编辑,亦可喻为理发师。再乱蓬蓬的“文章”,一经理发师修饰,那真叫出门尽是弹冠客,世上应无骚首人。为文章增色,仿佛画家  相似文献   

4.
品牌期刊把关问题,是指在编辑工作中强化精品意识.严格把守住各道关口,确保刊载的全部信息(包括文字、图片等)不出任何差错事故。对于社科时政类期刊来说,编辑应该运用好“严把六道关口”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或者叫做“把关六法”。这“六关”是:政治思想关,事实准确关,法律依据关,防窃保密关,语言文字关,校对无误关。  相似文献   

5.
一、内容加工是图书编辑加工的主体要求图书编辑加工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政治把关”、内容加工和文字加工。这是同一劳动的三种表现,并不是三种不同劳动。这三个方面,也可以分别标之为三种要求,即根本要求、主体要求和基本要求。“政治把关”是图书编辑加工的根本要求,必须保证图书内容不得背离和超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文字加工是图书编辑加工的基本要求,没有错字、错词、病句应该是图书最起码的要求;而内容加工则是图书编辑加工的主体要求。文字加工只是对于叙述主体即字词句的修饰润色,而内容加工则是对于书稿…  相似文献   

6.
把关是党报编辑的一项主要职责。这把关不仅仅是指修饰辞章,改正文字、语法上的差错,而着重在于纠正来稿中政策上和事实上的失误,把握宣传报道的尺度。 修饰辞章,纠正错别字,关系到来稿语法、逻辑的正确,行文的流畅。纠正事实,关系到新闻的真实性。把握尺度关系到报道是否实事求是,防止刮风起哄。这些是编辑应该掌握的基本功,其中最主要的是纠正来稿中的政策失误。因为这关系到报道精神是否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关系到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性。这方面若把关不牢,造成差错则危害极大,影响难以挽回。所以,编辑应有的把关意识中,首先应该是——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从五十年代出版社逐渐建立起,编辑工作一直是出版社的中心工作.而在编辑工作中,审稿又一直是编辑工作的中心.各级编辑人员的全部工作中,审稿工作都占有很大的分量.虽然审稿工作一向受到重视,但对审稿工作意义的认识,却可以说一直是不够全面的,而只是片面地强调了它的“把关”意义.人们不仅在口头上把审稿称之为“把关”,出版社的老编辑、领导对青年编辑也只是强调审稿就是“把关”、审稿就要“把好关”等等.以致于后来在一些文章中,也是这样说.日渐月染,审稿就似乎即“把关”,“把关”就似乎即审稿,二者仿佛变成为同义词了.将审稿等同于“把关”,实际是以偏概全了,是没有全面认识到审稿的意义.所谓“把关”,指的主要是“把政治关”——虽然有时其意义是超出“把政治关”,但实际就是要防止政治性错误.政治性错误自然是应该防止的,不能让我们的出版物中出现政治性错误,因此,“政治关”是应该要“把”住的,这点自然没有问题.因为,我们出版事业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审稿工作就具有政治性工作的性质.把住政治关,无疑也就是审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审稿的意义、作用决不仅仅是“把关”,因而也不能把审稿与“把关”等同起来.“把关”只是审稿意义、作用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编辑无论是审读加工传统纸质书稿,还是在电脑屏幕上看“稿”(视频)或听“稿”(音频),都会遇到科学性、政治性方面的把关问题,其中的政治把关无疑是编辑的重要职责。当然,政治把关并非我国编辑人员的“专利”。外国包括欧美国家的新闻出版界早就有“把关人”之说。面对书稿中潜藏的政治问题和质量风险,我们的编辑如果只靠吃一堑长一智的过程来积累经验和教训,就未免代价太大。而根据已有的政治知识和审读经验,事先防范和规避政治风险,确保稿件内容质量,应是编辑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9.
编辑要练就过硬的"文字纯洁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叔湘先生说过:“编辑的任务是把关。”编辑工作的性质决定编辑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文稿找茬挑错的人。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因为文稿由作者完成到最后出版,编辑是必经的中间环节。而作者群由各行各业人员组成,某些作者可能缺乏文字实践经验,文稿中出现不合乎语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报纸编辑工作水平,需要对报纸编辑的把关人素养进行强化,确保其把关功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高报纸编辑质量。本文对阅读时代报纸编辑的把关人素养进行具体分析,对政治把关素养、文字把关素养、信息把关素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以期为报纸编辑工作的开展及编辑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涂红”——不可缺少的工序编辑啊!你默默地为一本书稿的面世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大至政治内容的“把关”、学术(艺术)质量的审查、材料的核实,小至引文的查对、文字的润饰、错别字的改正,等等等等,统统都在编辑岗位责任制的“管辖”之内。这里,我还要说一桩在编辑工作中更加细小、更加麻烦、更加简单而又不可缺少的工作,这便是“涂红”。“涂红”,也算是编辑这一行的“行话”吧。它指的是把删除的  相似文献   

12.
有人把编辑责任比作足球场上守门员的责任。这个比喻对编辑工作来说很形象。因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编辑是新闻传达到读者的最后一道关卡。如果说传球失误还可以寻找机会补救的话。守门员的责任失误却无法挽回。编辑编稿把关。既包括杜绝新闻报道在政治思想上和政策法规上的差错,也包括具体事实的技术性差错,还包括语法修辞、逻辑和文字等方面的差错。所以,做一名称职的编辑,学习是称职的第一需要。  相似文献   

13.
办报纸,一天都离不开编辑。有人问:怎样才能当一个称职的、有所作为的报纸编辑呢?我认为,重要的在于摸索、认识和掌握规律性的东西。40年新闻工作的实践告诉我,规律性的东西不仅超越现象性的东西,而且超越经验性的东西。报纸编辑一旦掌握了规律性的东西,就会变得聪明、能干,就会使自己的工作效率更高,更有成果。敢于大刀阔斧善于精雕细刻对一篇稿件作点文字修改或略作压缩,是不难的,难的是琢磨整篇稿件的主题思想,既敢于大刀阔斧,又善于精雕细刻。在多年编辑工作的实践中,我觉得,我们编辑是琢“璞”者。我们手中的许多稿件,也像璞那样,是玉和石  相似文献   

14.
编辑三问     
编辑工作是报纸工作的重要部分,各类题材的报道要经过编辑统筹安排,才能充分反映办报的意图。新闻是客观的,但对新闻如何处理,则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显而易见。报业发展赋予编辑更多的“内容”。编辑已不再是纯粹为他人作嫁衣,你还要为记者出点子,参与报社重大报道和策划,从“幕后”走上了“前台”,这也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个合格的编辑,不妨经常问问自己三个问题。一问:自己编排的版面有没有错这实质上是个把关问题,也是编辑工作最起码的要求。编辑把关,主要应把好五个关:政治关、政策关、策略关、事实关、…  相似文献   

15.
人们习惯地把编辑称为“把关人”,这是缘于编辑的工作性质。如果说记者从事采访,同新闻来源直接发生关系,可以叫做“第一把关人”,那么编辑从事新闻产品的最后加工和定稿,则可以叫做“最后把关人”。经过编辑的手,新闻报道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完善的还是不足的,就最终决定了,所以编辑的这种“最后把关”就要求编辑应当具备很高的综合素养。“把关”能力的强和弱,编辑工作的好和差,总的说来,要看修养的程度。编辑的修养,主要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业务修养。政治上,党的新闻工作者要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  相似文献   

16.
许多论著谈及编辑的把关问题,并形象地把编辑称为守门员、把关人。把好关口,这是十分重要的,舍此则错误连篇,漏洞百出,甚至走偏方向。然而,实际工作中还有一种比“守门”、“把关”更为重要、又容易被忽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校对人员要当好“第一读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校对作为报纸出版的最后一道把关工作,对于版面文字的准确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延续。作为校对岗位的工作人员,既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以及很强的新闻敏感性,做到政治上严格把关,政策上认真把关,文字上仔细把关。  相似文献   

18.
“编辑匠”是一个贬义词。把“匠”同“大师”、“名家”相对比,“编辑匠”指的是偏重编辑技能而缺少全局组织能力,或者既有编辑技能也有全局组织能力,但是并非作家、学者的编辑人员。编辑人员也不免自我解嘲:“我是编辑匠!”在这里有必要提出一个问题:面对“编辑匠”的工作,应该建立怎样一种价值观念? 一不少同志正在研究编辑学。编辑学体系可以包含许多方面、层次,涉及许多属性、功能。但是总会有一个基本的环节:稿件的编定。一部书稿或者一篇文稿,从作者笔下产生之后,要经过编辑的审读、加工等工作,才能发排。编辑对稿件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对文字的形式、词句、标点、条理,以及诸如格式、插图等等,要作全  相似文献   

1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备常识,也是新闻工作的第一准则。编辑在出版流程中因更靠近出版环节,对新闻真实的把关任务更重,但不直接接触新闻事实和采访对象的工作性质,又决定了编辑在对真实性进行把关时,只能从稿件人手,字斟句酌,反复质疑,发现其中有违新闻真实的线索和端倪,将其改正。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要有更高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编辑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这早已写明在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现在有些人似乎淡忘了。在他们看来,编辑工作就是策划选题和对稿的审读、加工整理,并使语言字等规范化。这当然是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必须认真做好的。但是,贯穿这些工作有一条主线,就是要注意其中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我们说编辑工作的基本职责是选择、评价和把关,促进优秀作出版,防止不良之作流入社会。用什么尺度去选择、评价和把关?科学标准、知识标准、艺术标准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对于编辑工作来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标准。因为各类科学知识浩如烟海,编辑专业知识有限,不可能对稿的科学、学术质量作出完全准确的判断,在许多情况下,要依靠作和有关专家来鉴别,然而在政治思想上的把关,却是编辑必须做到的。“守土有责”,这个“责”主要不是指科学性、学术性方面,而是指政治思想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