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高校德育过程中"人性化"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高校德育效果始终不明显的客观实际,文章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指出传统德育过程中的“人性化”缺失现象十分严重,并认为高校德育走出困境的基点在于引导并突出过程中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活动,育人必须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德育的人性化将成为新世纪以德育人的重要保证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学校德育,需要所有教师参与,它既是政治课教师的职责,也是其他各学科教师的职责。但从近代开始到现在,教学本身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这个变化又同德育、智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地位的变化相关,即教学呈智育化的趋势,影响到一般教师对德育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思想品德课(称之为“直接德育”),其效果及其本身都引起人们的怀疑。于是人们的注意力又转向各种教学和各种活动(称之为“间接德育”),希求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精神,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思想和唯物主义历史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一国两制”体现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体现了主体和非主体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的统一,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6.
如今,“人性化”已成为教育领域里一个热门的词,人人都在说“教育人性化”“管理人性化”。这当然是好事,由原来的只看物(分数)到现在的看人,由原来的只关注“点”(成绩)到现在的关注“面”(各方面素养发展),由原来的静态(只看结果)到现在的动态(关注人的发展过程)。__________  相似文献   

7.
本从培养跨世纪的“四有”新人角度论述了高校德育运行过程中关于:增强德育意识,优化德育体制和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几个问题。目的是使高校德育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德育工作实践更加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9.
在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追寻一个合乎社会与人类发展的高等教育院校分类的视角有着应然的现实意义。教育哲学是一门探寻教育价值的学科,通过教育哲学的角度来思考高校的分类,能深刻地揭示此角度是否符合教育的本真,是否符合人类发展的根本意义。本文从教育哲学理论的角度来分析高等教育院校分类现状,并提出了当今高等教育院校分类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金绪泽  王瑞月 《中国德育》2011,(1):73-74,78
如何保持人性特质,追问和思考生命的意义,构建一种全新的伦理观,既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人性化教育视阈,试图从德育的要素、特征、功能及途径等方面,对人性化德育进行深入发掘,从而为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如果考试是对人的测量与评价,那么考试就应该被纳入哲学的视野,因为哲学的终极问题就是“人”,或者说是对“人”的探测。古代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苏格拉底在两千多年前就宣称:“什么是哲学?认识你自己。”康德也认为哲学归结起来就是:“我能够认识什么?我应该想什么?我能够期望什么?什么是人?”而现代存在主义则直截了当地追问:  相似文献   

12.
从“救国”哲学到“兴国”哲学——面向21世纪中国哲学刍议王炯华关键词“救国”哲学“兴国”哲学作者王炯华,华中理工大学哲学系教授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人类历史长足进步的世纪,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世纪。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五四新文化启...  相似文献   

13.
陈兴东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35):124-126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高职德育的人性化,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顺其自然地加以目标引导;充分重视学生的社会性,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熏陶;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需要,因势利导地予以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4.
终身德育:一种教育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身德育,无论是就理论关切还是实践关切而言,都是终身教育的合理构成要件与基本内容。若想获致终身德育理论研究的深化,就须从教育哲学的高度对其进行申辩、反思。从人性完善的非时段性特征看,终身德育有其必然性;从成人道德发展的未完成性特征看,终身德育有其必要性;从终身教育的寓德性及目标的整合性特征看,终身德育有其合理性。人性完善的无限性与生命成长的有限性,学校教育的阶段性与终身教育的非时段性,终身教育目标的整合性与德育的牵导性,都使得作为应然而尚未然的终身德育成为学习型社会可以完成的教育谋划。  相似文献   

15.
张志敏 《教育导刊》2004,(11):36-36
德育的实践性、体验性、养成性非常之强。德育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化和培养,这种教化和培养不应当是外在的说教和灌输,而应通过受教育的自觉接纳来实现。传统德育的方式多为课内的言语灌输。现代德育改革必须改变这种“书里来、书里去”的德育模式,变单纯的“言语德育”为“行动德育”。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采取了肯定与否定、褒扬与贬斥两两相对的形式,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內涵深邃,富有哲理。该文从哲学的角度来领悟其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精髓,对我们把握其精神和时代内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在我国长期以来是用德育首位论的观点来表达的。如果我们运用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德育首位论是不能准确的表述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也不符合教育的基本事实,客观上降低了德育的实践效果。从教育基本规律来看,德育是人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核。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应该用德育核心论来表达。德育核心论即符合教育的基本事实和规律,又能充分说明德育的地位和德育与人的其他教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当代教育论坛》2005,(9S):8-10
由东北师范大学张澍军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德育哲学研究”,因其研究成果获吉林省政府颁发的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按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鉴定办法》免于鉴定,现将成果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减负”,这是学校教育多年来一直没有能够很好解决的问题。这一方面归根于人们的教育观念没从根本上更新,另一方面对“减负”的理解浮于表面或片面。为了很好地剖析有关“减负”的问题,本文试图探讨“减负”所蕴含的深层范畴,就“减负”作一些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