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困惑     
那天晚上,读于漪老师《语文教师必须有教学自信力》(《语文学习》2010年1期),读到“前不久.季羡林老先生过世了……钱学森老先生过世了……任继愈老先生过世了.继承发展的大师何在?”感慨中,突然想起了唐承彬先生!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东城区丁香胡同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代表于近日慰问了国学大师、文学泰斗季羡林老先生。季羡林先生是那样的慈祥、可亲。少先队员们向他献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和专门为老人折的“幸运星”,表达了他们的祝福。  相似文献   

3.
<怀念母亲>一文是季羡林老先生的回忆录<留德十年>中的一篇.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作者将对母亲和祖国的深厚感情熔铸于语言文字之中.接下来我们共同走进课堂,一起分析下面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4.
毛志高 《师道》2009,(12):53-53
季羡林老先生去世了,有关他的报道见诸各种媒体。上海东方卫视以“大师之光,烛照未来”为题做了一档怀念节目。其中谈到一些小事给我颇多感慨。  相似文献   

5.
超级链接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的著作,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季羡林先生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近日公开发行。在书中,季羡林先生用  相似文献   

6.
荷之三味     
近来翻看杂志,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属名十万残荷。转动手中的茶杯,不由得呆了,怔怔地想,十万之众,该是多少呢?扳着指头,根本数不过来。季羡林先生在《清塘荷韵》中说,楼前有清塘数亩。每年秋,可有残荷十万?  相似文献   

7.
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为人正直,为文率真,在当代文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既有朴素真挚的情感之美,又有清新自然、淳朴清纯的语言韵味。读其散文,如同品尝陈年佳酿,醇意浓且又芳香四溢,让人回昧,令人叹服。现就季羡林先生在86岁高龄时写的《清塘荷韵》一文略加分析,以求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8.
人际网结     
文革十年,季羡林老先生饱受折磨,人际交往尽失,精神几近崩溃。有《牛棚杂记》记其事:先生以牛鬼蛇神之身,甫出牛棚,邻人视若瘟神,避之唯恐不及。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计依据:一、教材分析 这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86岁高龄时创作的一篇散文,也是建平中学高一上学期《自然情怀》模块的拓展阅读中的一篇文章(另两篇为《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  相似文献   

10.
毛志高 《教书育人》2009,(12):80-80
季羡林老先生去世了,有关他的报道见诸各种媒体。上海东方卫视以“大师之光,烛照未来”为题做了档怀念节目。其中谈到一些小事给我颇多感慨。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今社会的快节奏,拉着我们激烈奔跑,我们匆匆忙忙从这一站赶赴下一站,从上一站赶赴下一站,这也使得我们语文人渐渐浮躁,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在浮光掠影间行走,"慢语文"离我们越来越远。在一次研修培训时,听了两节"同课异构"课。两位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季羡林老先生的《成功》一文。甲老师在介绍了作者季羡林的生平及授予季老的"感动中国"颁奖词之后,跟同学们说:"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预习,那么你们觉得季羡林先生的这篇文章可以换一个  相似文献   

12.
<正>一都说季羡林这个老先生写的东西朴实无华,可你不一定能读懂。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季羡林的文章《怀念母亲》,不长,原文如下: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  相似文献   

13.
本月搜索     
李敖炮轰季羡林,学界哗然起风波日前,“文坛老顽童”李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口出狂言,矛头直指羡林。对于季羡林老先生在近日面世的《病榻杂记》中辞谢“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顶桂冠,李敖直言,他认为季羡林根本不是“国学大师”。“他是个很弱很弱的教授,就是语文能力还不错。别人全死光了,他还没死,所以他就变成国学大师了!这些桂冠,他三个都不及格的,根本轮不到他!……季羡林只是个老资格的人,根本轮不到他做大师。”  相似文献   

14.
《清塘荷韵》是季羡林的散文名篇,本论文针对众人对其主题思想的阐述,提出了自己的理解,结合季羡林先生的思想,从文章行文脉络的角度对其创作主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五下年级教科书有一篇季羡林老先生的文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其中有这么一段文字:"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  相似文献   

16.
黄玲玲 《教育》2014,(12):75-75
《清塘荷韵》选自苏教版《语文读本》必修二,作者季羡林是著名国学大师,还是文学家、佛学家、史学家.因季羡林对我国古典散文的熟稔、对散文艺术性的重视以及对“真情”的强调,使其散文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本文选自其同名散文集《清塘荷韵》.文章表面上是写景状物的散文,以荷的生长过程为线索,描写荷花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的生长过程;实际上,作者融入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并在文章字句间渗透出淡淡的禅意.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和知识界德高望重的季羡林老人,从来都以谦和、平易的面貌出现在他的文字中,从来都是在平静恬淡、质朴无华的语言下奔涌着对生命、对生活的滚烫激情,《清塘荷韵》便是季老的一篇意味隽永的散文佳作,它以宁静悠远的文笔和看似不经意的巧妙运思,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的生命颂歌。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和知识界德高望重的季羡林老人,从来都以谦和、平易的面貌出现在他的文字中,从来都是在平静恬淡、质朴无华的语言下奔涌着对生命、对生活的滚烫激情,《清塘荷韵》便是季老的一篇意味隽永的散文佳作,它以宁静悠远的文笔和看似不经意的巧妙运思,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的生命颂歌。  相似文献   

19.
季羡林先生在《我的老师们》一文中叙述了关于自己师从德国教授瓦尔德施米特学习梵文的经历。老先生借用了德国十九世纪伟大东方语言学家埃瓦尔德(Ewald)说过一句话:"教语言比如教游泳,把学生带到游泳池旁,把他往水里一推,不是学会游泳,就是淹死,后者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季先生  相似文献   

20.
伍尔芙说:“散文理应给人以乐趣:促使我们从书架上取下它来的愿望纯粹是为了获得乐趣。”安静安详地读完季羡林先生八十六岁时写下的《清塘荷韵》,忍不住盘点自己获得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