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菊英的出嫁》和《春阳》是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冥婚题材的小说,通过对这两篇作品的剖析,使我们了解到这不是简单对古老习俗的摹写,而是在冥婚现象背后蕴藏着厚重的、悲凉的社会现实,是作家对美好人性的探寻。  相似文献   

2.
一般而言,小说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结构的安排,而王鲁彦的风俗小说以表现浙东风俗为主要内容,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方法和艺术手段:作家着意于表现冥婚风俗,由于风俗自身的强大社会规约性功能,致使小说的内容被风俗内容所划定;冥婚风俗是浙东民众所信仰的,这是结构小说的现实性基础和逻辑起点;悠久的历史承传,为小说创作设定历史和社会语境;为了达到小说的艺术效果和反映风俗的真实性效果,作者采用了民俗叙事与故事叙事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因此,风俗小说真实呈现社会习俗远胜于对人性的揭露,风俗成了小说创作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3.
冥婚是中国婚姻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菊英的出嫁》通过对冥婚习俗的反思,进入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之列。冥婚背后存在着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内涵:一是人有灵魂及灵魂不死的观念,二是父母的心理补偿,三是为了“香火”的传承。因此,菊英娘为菊英举行“冥婚”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集体无意识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婚嫁作为一种民俗,千百年来演绎变化,成为一种象征。针对《菊英的出嫁》一文中所展现的冥婚这种变异的婚姻形式,从文化批判的角度进行剖析,同时对于隐藏在其后的作者的乡愁做一透视,从而理解作者对于故土真挚而又痛惜的深情。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犹如一把利斧凿开了中国这个黑暗“铁屋子”,透射进来一缕久违的阳光,飘荡着一股清新的空气,而作为思想风向标的文学领域也在响应中发生着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思想、新思潮。文学领域几大巨头之一的小说也不可逆转地感受到这种变化,吸收了这种变化。中国现代小说就是带着一连串的问号——问题小说,告别了封建时代,开始了她的现代征程。  相似文献   

6.
苗族和侗族是黔东南地区的主体民族。扫寨是两个民族共有的事象。立足于文化心理学的视野,对其进行民族性格、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的比较阐释,提高对之认识理解,以利于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分析了民族文化心理的社会性及忌讳性对英汉语言感情色彩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中的差异,探讨这些影响及差异将有助于消除语言文化的障碍,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使文化全球化趋势显著,很多华语电影迈向国际市场,华语电影"走出去"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其字幕翻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外市场的反应。2015年上映的爱情电影《我的少女时代》以中国式的初恋走向世界。以生态翻译视角,从电影所表达的情感角度解读其字幕翻译,发现该电影的英译字幕无论是从语言维、文化维还是交际维都较成功。文末对华语电影字幕英译给出建议,应该坚持可读性原则和文化传播目的,期望为华语电影"走出去"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早期重阳节习俗中的菊与茱萸,有着驱祸、延寿的实用功能,因此饮菊花酒与佩莱萸的重阳习俗在民间自发仿效,代代相传。同时,因为陶渊明爱菊,使得重阳风物——菊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象,被视为隐士标格,积淀了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重阳节也因食菊、簪菊、赏菊、咏菊的习俗,成为一个令人追怀的风雅之节。但今日之菊与莱萸已成“明日黄花”。重阳习俗也不为人所知。要让重阳节习俗能生动地再现于当代的日常生活中,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将其外延物化,成为民众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以富有文化意蕴的具体物质形式,如通过有菊与茱萸等来重新张显重阳节特有的文化传承,方可使这样一个节日不至于流于空洞。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影片《菊次郎的夏天》中真正的主角,菊次郎在正男寻母的过程中历经三次重大改变。在人性的掩藏阶段,菊次郎以满口脏话和自以为是来寻求自我保护;在人性的发现阶段,菊次郎首次正视了自己的童年创伤,思想开始出现波澜;在人性的回归阶段,菊次郎则彻底释怀了曾经的伤痛,并在精神上获得重生,从而弥补和完成了曾经缺失却又极为重要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1.
张华先生英译的《中国的神仙》一书功力深厚,观点独到,但白璧微瑕。书中有关中国古代官职的名称,大部分在英文中缺少对等词。中国特有的道教哲学体系,在英文中是一个文化空缺,而有关“玉”的文化暗含,在中西文化间有很大的差异。译者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音译、音译加注释、意译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吕丽娜 《山东教育》2008,(7):110-110
菊奶奶要去旅行了,丁香居民们都很舍不得让菊奶奶走。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不仅仅是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文本的需要,也是当时一系列文化因素的需要。其中,地理文化因素、政治文化因素、民族心理文化等因素扮演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菊》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优秀短篇小说。在男权社会中,主人公爱丽莎就像一朵菊花,她的生活则像那套上手套的手,得不到自由。爱丽莎的戴、摘手套暗含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深深的心灵颤动,但残酷的现实预示着爱丽莎只能重新戴上手套。  相似文献   

15.
典籍是各民族创造的文明和文化的精髓,典籍的翻译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进国际间的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文化图式理论为基础,以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英译为例来探讨中国典籍英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南宋诗人郑思肖的一首题画诗《画菊》中有云:“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有人据此得出结论,“秋日过后菊花才渐渐枯萎,但绝不会落瓣,更不会残英满地”(见《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第5期《解读“满地黄花堆积”》)。对此我有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译者对两种语言进行各个层次的沟通,中英文差距很大,所以必须要进行必要的信息调整,译者只有真正理解原文才能做出恰当的信息转换。本文以汉译英《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必要的文化信息转换进行探讨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翻译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兴起的翻译理论,它为翻译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而汉语典籍英译一直是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重点。本文将以翻译目的论为依据,以理雅各和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为例,解析汉语典籍英译的目的,进行以目的论为视角的汉语典籍英译方法初探。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秋冬流行必备,明星礼服造型,梦想中的韩剧女主角,还是供你参考的瑞模经典拍照pose和最上镜服装,以及日本超人气绘画小天后高木直子的生活遐想,都会让你在即将到来的节日party气氛中成为当仁不让的princess。”这是时尚杂志《瑞丽》中的一句话。短短的一句话里面就有三个英语单词。其实,不管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影视剧、报纸、杂志中,这样的句子都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0.
一朵朵杭白菊被我捏起放入杯中,浇上些滚沸的热水,之前千瘪卷曲的花朵顿时有了精神,在水中欢腾起来,浮浮沉沉。菊把身体里每一处的香味都释放出来,溶于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