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93年至1995年,在《语文建设》上展开了一场关于《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讨论,1995年至1996年,《中国语文》组织了关于古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讨论。这两场讨论所涉及的范围虽然不同,但要求对《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下简称“两课”)的教学进行改革的呼声却是一致的。师专中文专业的“两课”,有没有改革的必要呢?怎样改革呢?汉语教学离不开国家语文生活的现状以及社会对语言文字的需求。国民语文素质的现状如何,社会对语言文字工作(包括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出了怎样的需求,这是我们思考“两课”是否需要改革的出发点。从这个…  相似文献   

2.
关于“不加思索”这一成语,好多人认为它用错了,是“不假思索”之误,如朱旗先生的《“不假思索”与“不加考虑”》(见《语文知识》1991年第8期)、《“不假思索”能作“不加思索”吗?》(见《语文月刊》1996年第5期)、朱兆功先生的《是“不假思索”,不是“不加思索”》(见《语文知识》1996年第12期)。  相似文献   

3.
王文丽,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崇文区语文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崇文区小学教研室副主任。从教14年,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96年在中央教科所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学法研讨会上以《寻隐者不遇》一课获得优秀教改探索课一等奖;1999年为第三届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做引路课《小摄影师》;同年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技能大赛一等奖;2000年获得崇文区“崇文杯”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及崇文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并作为中国优秀青年教师的代表随教育部赴日本交流访问;2001年在北京市第三届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王凡《读<古汉语虚词>》(载《中国语文》1983年第4期)在评述杨伯峻先生《古汉语虚词》关于“彼其”的解释时,提出了如下看法:“‘彼其、此其、是其、夫其’这类现象,实为古汉语中的同类近义词连用现象(即同属一个词类、意义相近的两个或几个词的连用),这种连用现象,成为古汉语复音虚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个看法实出于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该书上册“其”字条认为“彼其”(或作“彼已”“彼记”)“夫其”都是“复语”,并批评毛、郑以下释“彼其”之“其”为语助者是“误甚”.该书下册“此”字条亦谓“此  相似文献   

5.
1993年至1995年,在《语建设》上展开了一场关于《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讨论,1995年至1996年,《中国语》组织了关于古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讨论。这两场讨论所涉及的范围虽然不同,但要求对《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下简称“两课”)的教学进行改革的呼声却是一致的。师专中专业的“两课”,有没有改革的必要呢?怎样改革呢?  相似文献   

6.
把适应时代要求的小学语文教学带入21世纪语文教学研讨会」纪要崔峦陈先云《北京文学》杂志1997年第11期“世纪观察”栏目发表的三篇“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新闻媒体纷纷展开对语文教学的讨论。在全国小学语文界正在研讨和实...  相似文献   

7.
2001年第10期的《中国大学生》杂志刊登了摩罗先生的文章《古文教育:惯性的弊端有多大》。2002年第1期《师道》杂志“教材新探”栏目予以转载。该文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剔除古汉语教学、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取消古文和古汉语的观点。不妨名之为“取消论”。此文强烈要求取消中学课本的古文,取消古代汉语的教学,让古汉语进入博物馆。该文作者认为,让中小学生学习古汉语,实际上是“民族智力的巨大浪费”。这种对古汉语的错误认识,迎合和迷惑了思想较为幼稚的青少年,对广大青少年在民族语言方面的认同,对语文教学所造成的混乱影响不可低估。为了维护汉语言的地位,澄清人们的认识。保障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编写工作的健康进行。作者对“摩罗”先生所提出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书报之窗     
《语文战线》从八○年第三期开始,开辟“语文教育家介绍”专栏,在已出版的第三、第五期里,分别介绍了吕叔湘同志和张志公同志。这两篇文章简略介绍了吕、张二同志的籍贯、生平、担任过的职务、治学精神、工作态度以及对我国语文教学事业的贡献,重点介绍了他们的学术专著。第三期介绍了吕叔湘同志的学术专著《中国文法要略》、《文言虚字》、《语法修辞讲话》、《汉语语法论文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和建国以来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第五期介绍了张志公同志的学术专著《汉语语法常  相似文献   

9.
本刊从2003年起开辟“古代文学研究”专栏,几年来,该专栏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各期全文转载8篇,论点摘编一篇,如下: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2004年第3期)、王飚《独立风雪中的清教徒——黄遵宪诗学观的发展及其在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2006年第1期)、黄语《钱澄之前期交游考》(2006年第4期)、高莲莲《论宋琬诗歌的渊源流变》(2006年第4期)、王承丹《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川”应为“山”》  相似文献   

10.
王文丽: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崇文区语文教学研究会秘书长。从教13年,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96年在中央教科所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学法研讨会上以《寻隐者不遇》一课获得优秀教改探索课一等奖;1999年为第三届全国小语阅读教学大赛做样板课《小摄影师》,同年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技能大赛一等奖;2000年获得崇文区“崇文杯”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及崇文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并作为中国优秀青年教师代表随教育部赴日本访问交流;2001年在第三届北京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奖赛中以《五彩池》一课获得惟一特等奖;2002年在全国反馈教学法教学艺术大奖赛中以《和时间赛跑》一课获得一等奖。几年来,她应邀到上海、重庆、广东、青海、四川、新疆、内蒙古、吉林、江苏、河南、河北、陕西、山西、湖北、湖南等20多个省、40多个市做大型观摩课,均获好评。她勤于笔耕,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随笔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北京教育》等20多家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11.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堪称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2008年11月,倡导“诗意语文”的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第四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研讨会上对这首诗进行了精彩演绎。  相似文献   

12.
中南初中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第三届学术年会于1996年8月10日至14日在湖北宜昌召开。年会围绕“语文素质教育”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孝感师专副校长陈丁堂副教授作了《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学术报告,特级教师余蕾、荆州师专易少平副教授等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会议期间,“中心”理事会及其学术委员会还对与会代表所提交的论文进行了评选。  相似文献   

13.
1954年,刚刚从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顾黄初,曾在《光明日报》上发表题为《走在铺满鲜花的道路上》的文章,抒发他献身教育事业的豪情壮志。47年来,顾先生由中学教员到大学教授,无论是风是雨,无论荣辱毁誉,始终在辛勤地耕耘。上海《语文学习》杂志1996年第3期“世纪回眸”专栏誉之为“影响当今语文教坛的风云人物”。顾黄初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涉及到语文教育史、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改革等方面。顾先生对语文  相似文献   

14.
刘禹锡的《陋室铭》,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中“陋室”的意思似乎不成问题,“陋室”就是“简陋、狭小的屋子”。“作者给他的陋室作铭,是要借陋室来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语文教科书备课手册》第三册,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第4版,563页),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不少工具书也是这样解释的,然而查《古汉语常用字字  相似文献   

15.
“对中学生作文竞赛.必须坚持‘打假’,千万不能使‘百度’成为学生抄袭的‘摆渡'”.这是在2008年上海中学生作文写作现状研讨会上,与会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等一批语文教学专家的强烈呼吁。前不久,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文自修》等举办了“新纪元杯”第21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首次有近13万篇征文通过网络上传。这种新型传送方式,  相似文献   

16.
萧红耘同志在《“频繁”不可以写作“频烦”》(见《语文月刊》1996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下文中的“频烦”一词用错了:  相似文献   

17.
《北京文学》杂志1997年第11期“世纪观察”栏目发表的三篇“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新闻媒体纷纷展开对语文教学的讨论。在全国小学语文界正在研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讨论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促进。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于1998年4月初在上海召开了语文教学研讨会,以积极的态度加入到语文教学的讨论中来。到会的20  相似文献   

18.
本刊从2003年起开辟“古代文学研究”专栏,几年来,该专栏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各期全文转载8篇,论点摘编一篇,如下: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2004年第3期)、王飚《独立风雪中的清教徒——黄遵宪诗学观的发展及其在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2006年第1期)、黄语《钱澄之前期交游考》(2006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育“泛人文化”的取向遭到批评和质疑,“语文知识”、“语言训练”等一度被淡出的词语再次回归语文研究的视域。2007年第10期的《中学语文教学》,集中刊发了一组讨论语文知识的文章,王荣生、王鹏伟、陈钟操先生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语文知识的重要性。2008年,吴忠豪在《关于语文训练的讨论》一文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不能没有训练”的观点(《课程&#183;教材&#183;教法》2008年第12期);2009年,倪文锦在《正确处理和认识语文教学中的多种关系》(2009年第6期《中学语文》)以及其他相关文章中反复强调了语文知识和语言训练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东南大学与南京师大主办的第四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窦桂梅老师执教了《牛郎织女》一课,让人深感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论述之妙。[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