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家庭代际支持的状况、模式等都在发生变化。基于2006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本文描述了当前我国城市家庭代际支持的状况,比较成年人对其父母经济、生活、情感支持的性别差异,通过检验权力、互惠、利他等三个理论模型探索代际支持背后的行为逻辑。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会为父母提供支持,女性在对父母的生活与情感支持略多于男性。家庭代际支持的权力模型遭到质疑,互惠和利他模型则成为分析城市家庭代际支持问题更适合的框架,说明传统社会那种无条件的孝道已经不再是不言而喻的行为准则,"养儿防老"这种传统中国家庭代际支持模式已经不再普遍适用于当下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转型期,重建平衡互惠的养老代际"责任伦理"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条件。晋陕两村举办群众活动与全村性节日庆典的实践,显示出农村社会重构养老代际"责任伦理"的探索与创造。新的养老代际"责任伦理"较好地契合了农民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养老代际互动需求,成为一种易于实践的责任伦理,也使农村家庭养老中的代际关系更趋均衡互惠。村域社会内部紧密的良性社会互动,是养老代际"责任伦理"生产与重建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是一种反哺式的模式,即父母抚养子女长大成人,子女成年后要赡养年老的父母。这种养老模式是建立在传统相互依托、相互给予的一代代交替基础上的代际交换模式。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的代际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迁。代际之间在文化、经济、思想观念、生活方武等发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即使在两代的家庭中,两代人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代际的变化使传统的反嘀武养老模式受到冲击,传统的哺育和反哺育的行为模式难以传承,再一味强调传统家庭养老已无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困境,因此,迫切需要思考代际关系冲突变化后新型家庭养老模武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国家、家庭及老年个体三个视角探讨了我国所面临的养老风险。在国家层面,少子老龄化趋势凸显,人口发展代际失衡问题加剧,带来了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下降、养老金负担和医疗负担加重等问题。在老年人及其家庭层面,"独子养老时代"到来,空巢老人及失独老人一方面无法在子女处获得足够的养老支持,另一方面社会又未能起到足够的补充作用,使得他们面临老难所养、老无所依的困境;此外,贫困老人应对养老风险的能力较弱,养老境况堪忧。老年风险源自老年期的一系列丧失事件,同时对养老风险缺乏前期的准备和预防则是养老风险形成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养老风险凸显的事实呼唤"有备而老"。  相似文献   

5.
“老有所养”是传统农业社会的理想.家庭养老是通往这一理想的现实路径。目前,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迁。本文即以内蒙古五原县w村为例,在描述农村家庭养老功能蜕变的现实困境以及农村家庭内部调适策略的基础上,总结当前农村家庭养老的基本模式。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家庭代际支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经由“反馈模式”转变为“弱反馈模式”;在观念层面,“齐儿防老”正在过渡为“老人自养”。  相似文献   

6.
程载国 《教学考试》2023,(19):38-40
<正>写作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利他主义行为通常是指对别人有好处而对自己没有好处的自觉自愿行为。对于人们为何会有利他主义行为,学者们提出过各种不同的解释。中国古代儒家学者们相信,利他主义行为是“人性向善”的本能显现;“亲族选择说”认为,人们对诸如兄妹子孙之类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友善是为了基因繁衍复制;“互惠利他说”则认为,许多看似利他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在社会中互惠互利的动机;“群体利他说”将社会群体视作一个有机体,这一理论相信利他的社会能牺牲掉利己的社会而生存下来,人们出于理性更倾向于选择利他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7.
儒家标举孝,在孟子的仁政视域里,养老是孝的重要体现。孟子从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来阐述养老的问题。在家庭层面,物质和精神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在社会层面,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跟重视学校教育结合,为养老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8.
通过从社会层面、老年人个人层面分析我国老年人家庭代际间的非经济支持可知: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影响我国老年人家庭代际间非经济支持的因素主要有家庭结构因素、人口流动因素、老年人的年龄结构因素以及老年人本身的身体状况因素。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诸多影响老年人家庭代际间非经济支持的因素中,老年人的年龄结构因素和本身的身体状况因素是关键因素,这两个因素直接决定着家庭代际间的非经济支持的需要与否以及需要程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家庭养老面临重重困境,亟待解决。儒家孝道思想中"孝"是和家庭紧密相关的,从儒家孝道思想出发,审视家庭养老的困境及其成因,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政府、社会和家庭三个层面提出现代家庭养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哲学视野中,以共同利益为目标的利他选择,是由个人的实践成熟度来推动的,从物质利益支配的被动利他选择(实质利己)发展到由自我发展提供能动支持的主动利他,既是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进程,也是社会共同体所需的价值原则.依据人的依赖性、基于物的依赖性的人的独立性和人的自由发展三大形式,以利他与利己变动展示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进程,表现为从原始血缘性利他本能到个人利己主义经济理性再到自由自觉的利他主义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11.
传统利他主义伦理观在强调无私利他的同时反对一切个人利益的诉求而失去了其存在人性论基础。社会生物学认为利己与利他并非二元对立的两极,只是个体在不同环境中所采取的不同生存策略。就人类来说,亲缘范围内的利他是无私利他,而社会范围内的利他则更多是互惠利他。人类的利他行为是知与情统一,是先天与后天协同作用的结果。在一个神圣祛魅、道德世俗化的时代,我们应从内容到方法对利他主义道德教育进行合乎现实与理性的修订。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家庭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自古就有深厚的崇老、尊老、敬老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家庭养老传统,家庭处于社会的中心地位。在家庭管理结构上奉行以年长者为尊,在生产上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业和小农经济模式,在生活上基本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家庭承担着所有成员养老和社会保障的各种责任,赡养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并由此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的观念。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在当前的农村养老保障上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它也从观念层面上制约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需要妥善处理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嘉应学院学报》2016,(3):93-100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与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家庭养老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以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家庭养老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云浮、韶关、梅州三地家庭养老现状;利用Spss软件分析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家庭养老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找出家庭养老的发展困境,并提出建议。研究表明:由于受文化程度、健康程度、家庭月收入、代际关系以及生活照料者等因素的影响,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家庭养老的总体满意度不高。建立完善的养老法律法规、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创造良好的养老社会氛围、借助社会养老服务支持,是提高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养老水平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利他主义与效率的关系是探讨利他主义经济学价值不可回避的问题。科拉姆在其全新框架下以利他主义符合帕累托效率的必要条件为依据,揭示了情感、偏好、选择与行为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依据行动主体观念上的自觉性,使其能动选择利他的偏好结构,遵照“完美的利他主义”正义通则,人们更偏爱的利他主义社会状态证明了利他主义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老代际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婚姻、居住、经济问题以及家庭格局变化等方面。要 调整这些冲突,必须发挥具有新时代内容的道德力量、法律的手段对新老代际关系的行为进行指 引、评价、教育、预测及强制纠正执行,实现它们的结合与互补,同时要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及提供 多种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6.
孔德关于人性的理论指出了人性的情感、才智和活动这三重性质,并认为人的情感决定人的理智及活动目标,也即情感是人类的灵魂。他将情感区分为利己主义的秉性和利他主义的精神,并分析了利他主义的可能性及实现路径。文章对孔德人性论思想进行了梳理并认为,该理论中关于利他情感对社会和谐发展重要性的强调以及实现利己情感向利他情感转化途径的提出,对于经济飞速发展但社会情感相对滞后的中国和谐社会的实现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利用"烟台市老年人养老需求调查"数据,分析代际关系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双向支持,也会显著地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老年人如果能够向子女提供家务、生活上的帮助,那么他们更有可能对生活满意。老年人的代际关系符合利他主义理论,即老年人作为照料的提供者比作为接受者更有可能令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家庭孝道观对当代中国的家庭养老具有重要意义。子女领会孔子的家庭孝道思想,从物质和精神上对父母敬养,努力构建和谐的代际关系,增强行孝的紧迫感,对下一代进行孝道教育,维持家庭养老的良性发展,让老年人在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中幸福地享受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的结构和规模、家庭养老文化以及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带来了家庭中老年人的赡养负担加重、家庭中代际矛盾深化等一系列的影响家庭发展的问题,老年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家庭变迁中老年人问题的途径,将在降低家庭供养压力、帮助老年人自立和调和家庭代际矛盾等方面产生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农村这个昔日落后的区域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代际关系逐渐转变.在许多关注农村养老问题的专家学者看来,代际关系改变势必将农村养老推向社会化.笔者深入农村实际,发现即使时代发生巨大变迁,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大多数老人的首选,笔者藉此对代际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境下对农村养老的影响以及养老模式的选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