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金属配合物DNA的作用为主要内容,阐述了光谱学和电化学等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在研究金属配合物与相互作用中的应用以及金属配合物与DNA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情况,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新型仲胺类配体L(N,N'-二萘基-1,2-乙二胺)及其四种过渡金属的硝酸盐配合物,利用红外、元素分析、摩尔电导、1H NM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结构式为[ML2NO3]NO3(M=CuII,CoII,NiII,ZnII),通过紫外、荧光光谱研究了该四种金属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Cu-L,Co-L,Ni-L,Zn-L与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77×104,1.41×104,2.14×104和1.30×104M-1,表明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插入结合.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新的诺氟沙星-饵金属配合物,并应用荧光、黏度和热变性等方法,对此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配合物与DNA作用时,荧光发生淬灭,黏度增大,热变性温度升高;scatchard图表明配合物对溴化乙锭(EB)与DNA的结合为竞争性抑制.实验结果一致表明,配合物与DNA作用方式为嵌插结合.  相似文献   

4.
对多吡啶配合物与DNA的键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作了简要评述,并介绍了紫外、荧光、电化学及核磁共振等一些常用的研究配合物和DNA作用机制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紫外、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农药联苯菊酯与人类肿瘤相关基因(p53 DNA和C-myc 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出现紫外减色、荧光猝灭等结果表明联苯菊酯可能主要是以嵌插模式与两种DNA结合作用.通过荧光实验得到联苯菊酯与两种DNA的结合位点数均小于1,紫外变温实验得出DNA熔点温度略有升高等结果则进一步证实联苯菊酯是部分嵌插入DNA的沟区,影响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对多吡啶配合物与DNA的键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作了简要评述 ,并介绍了紫外、荧光、电化学及核磁共振等一些常用的研究配合物和DNA作用机制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2-吡啶甲醛、N,N-二甲基乙二胺制备了一种新的席夫碱铜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分析.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呈现扭曲的四方锥构型.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的方式与DNA相互作用,且配合物与HSA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机制,分子间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8.
铜(Ⅱ)-普利沙星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普利沙星与铜(Ⅱ)结合后与DNA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方法]利用紫外光谱、循环伏安法研究普利沙星与Cu(Ⅱ)的结合作用及形成配合物的配位比;运用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黏度测定、盐效应等方法确定普利沙星与cu(Ⅱ)形成的二元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方式及结合常数.[结果]普利沙星与Cu(Ⅱ)以2:1形成二元配合物.通过静电和部分嵌插方式与DNA相互作用,结合常数为9.71×105L mol-1.[结论]普利沙星与Cu(Ⅱ)形成的二元配合物和普利沙星相比,与DNA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9.
用紫外光谱法和黏度法研究2-羟甲基苯并咪唑与DNA的相互作用,考察离子强度对两者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DNA使2-羟甲基苯并咪唑的紫外吸收光谱减色且红移,测得2-羟甲基苯并咪唑与DNA的结合常数为5.2×107 L?mol-1。随2-羟甲基苯并咪唑浓度增大,DNA黏度增大,NaCl浓度增加,DNA-2-羟甲基苯并咪唑体系吸光度无明显变化,2-羟甲基苯并咪唑以嵌插作用方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个含草酰胺桥基的配体的合成方法及利用该配体合成出单核配合物单晶的实验方法与表征手段,是一个综合化学新实验。实验结合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知识要点多,学科覆盖面宽,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学生兴趣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内容还可作为开放实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综述弱相互作用的存在范围、种类和性质  相似文献   

12.
首次合成了稀土金属钕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的配合物,并应用荧光光谱法、DNA的热变性和黏度等方法,对该金属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配合物与DNA作用时,荧光不发生淬灭,黏度减小;热变性温度基本保持不变;Scatchard 图表明配合物对溴化乙锭(EB)与DNA的结合为非竞争性抑制.实验结果一致表明该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方式为静电结合.  相似文献   

13.
原子力显微镜是观察DNA与内切酶相互作用比较有效的研究技术。实验中,首先把不同种类的内切酶与DNA在含有钙离子的缓冲液中培育30 min,再通过原子力成像观察其相互作用后的复合物形貌。结果表明,二聚体内切酶EcoRV会结合到λ-DNA的单个识别位点,最终形成珠串状结构,而且对DNA有弯曲作用;另一类型四聚体内切酶BspMI除了可以结合λ-DNA的单个位点外,还可以结合2个识别位点而形成圆环状结构。此结果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两种内切酶与DNA的作用形态,同时对DNA的弯曲与成环等结构给出直接证据。最后给出两种内切酶与DNA相互作用的模型图。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Cu、Hg和Zn氧氟沙星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表征了它们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15.
二苄基二氯化锡与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反应,合成了含Sn2O2四元环的苄基锡配合物,经元素分析、1 H NMR、IR、UV-Vis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分子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体学参数:a=19.100 2(5),b=18.425 6(5),c=15.362 6(4),α=γ=90°,β=112.754 0(10)°,Z=2,V=498 5.8(2)3,Dc=1.474Mg·m-3,μ(MoKα)=1.061mm-1,F(000)=2 240,R=0.038 9,wR=0.088 6;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为双锡核分子,且分子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对称,中心锡原子为七配位五角双锥构型。在空气氛下,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在Tris缓冲溶液中,以EB做为荧光探针,用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鲱鱼精DNA作用是插入结合与静电结合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6.
DN(A脱氧核糖酸)是所有生命的基本遗传物质,是决定生命的最重要的一种化学物质.对DNA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近20年,DNA的研究和技术成果日新月异,DNA重组技术已经迅速进入人类生活.尤其在医药中,DNA与其靶向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对阐述一些引起抗肿瘤、抗病毒药物及致癌物作用机理、进一步指导人工核酸的合成及DNA高级结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示脉冲法(DPV)对不同浓度的DNA以不同的速度来扫描,同时把电极行修饰后进行上述扫描,讨论后得出最佳实验条件及DNA与土霉素的相互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17.
王晗怡 《成才之路》2012,(25):86-86
用微波辐射的方法由2-乙基-3-羟基-4-吡喃酮和对苯二胺合成N-(p-氨基苯基)-3-羟基-2-乙基-4-吡啶酮并用其与对羟基苯甲醛缩合生成N-(p-氨基苯基)-3-羟基-2-乙基-4-吡啶酮缩对羟基苯甲醛席夫碱,以及Shiff碱与Al(Ⅲ)、Pb(Ⅱ)的配合物用UV、IR等方法对配体和配合物均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以姜黄素、碘甲烷和四氯铂酸钾为原料,制备了姜黄素类铂(Ⅱ)配合物,经红外、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定目标化合物结构.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循环伏安法(CA)测定其与DNA作用.结果显示姜黄素类铂(Ⅱ)配合物与DNA的作用较强,作用模式为嵌插作用.  相似文献   

19.
首先合成二吡咯烷烃,分离纯化后再和不同的醛反应,合成了5种周边被F(2a),Cl(2b),Br(2c),I(2d)及H(2e)原子取代的Corrole化合物,分离收率介于8.1%~26.4%.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稳态荧光光谱,流体力学实验及CD光谱推断所合成的5种化合物和小牛胸腺DNA(CT DNA)的结合模式为外部结合.此外,卤素重原子对于化合物和CT DNA的结合模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应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烟酸锌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通过XRD对其纯度进行了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晶胞参数为a=1.4229(3)nm,b=0.69191(12)nm,c=0.85012(15)nm,α=90°,β=118.2020(10)°,γ=90°,Z=2,V=737.6(2)3,Mr=381.64,Dc=1.718 mg/m3,μ=1.710 mm-1,F(000)=392,最终R1=0.0189,wR2=0.0532.晶体结构表明,该配合物中中心锌原子是六配位,形成了一个稍微畸变的正八面体构型,通过氢键的作用,标题化合物形成了复杂的三维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