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有这样一种学生,犟倔脑,软硬不吃,一股牛劲。明明犯有过失,你若心教育,他若罔闻:你斥责惩罚,他横眉冷对,甚至摆出一幅唱对台戏架势,弄得你气没一处出,往往发出“恨铁不成钢”的感叹。如何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做好“逆反”心理学生的转化工作,这是小学教育实践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进行创新教育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障碍 ,如逆反心理 ,必须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 ,才能清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进行创新教育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障碍,如逆反心理,必须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才能清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王姣青 《湖南教育》2005,(21):24-25
21世纪是个性彰显的时代,孩子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等特别强烈,有较强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一个人内心潜在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认识、情感和意识,是对各种刺激产生的与众不同、与常态截然相反的心理反应。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如何消除孩子们的这种不良心理呢?一、因势利导,搭建交流的桥梁。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特别细。“教育无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我班有个女学生个性极强,经常上课玩手机、看小说,好几次任课老师问她为何要这样,她…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有不听话甚至有逆反对立的情绪表现。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消除,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相似文献   

7.
张鹏 《教师》2014,(18):15-15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阅历、知识和能力水平、身体和心理等因素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他们出现逆反心理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教师不得不面临着如何与时俱进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如何有效地化解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生活和学习矛盾,巧妙地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以更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教育实践特别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处理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也日益显得重要.文章从逆反心理的实质、表现、成因和调适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年龄与生理条件。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但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特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1.主观原因(1)年龄与生理条件。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但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特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1.
消除学生逆反心理方法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反心理是学生对教育者的“反抗”心理,它是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逆反心理会影响学生接受正确的教育,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是教育工作的一大障碍。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 1.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生硬,方法不对,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教师的批评不符合实际,或把学生说的一无是处,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教师在不以身作则时批评学生,学生就会不服气,因而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2.
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周围刺激所产生的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和行为倾向,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违背常规和定势的反常心理活动。即当教师用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对学生中不良思想进行诱导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问题学生是一种客观存在,这些学生人数不多,影响却不小。作为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教育转化他们。问题学生对教师大都有或强或弱的逆反心理。因此,要转化问题学生,就必须先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学生家长管理学生的时间减少,大部分学生回家后,都是跟着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加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当代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大,已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成绩一直提高不上去,有的甚至误入歧途。笔者认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加以引导,消除其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5.
16.
牟东芳 《广西教育》2014,(29):65-65
正逆反心理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学生一旦出现逆反心理,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进而影响到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以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犹如缺乏浇灌的娇嫩花朵,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和真诚呵护。因此,教师要主动接近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并且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建立自  相似文献   

17.
一、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根据调查资料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者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强制要求的手段以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由此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反抗对立情绪,拒绝接受教师的说教,不愿执行教师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平时从事学生工作时,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越是过多地表扬某一学生、宣传他的事迹,同学们越是不买账,越不接近该同学,使其渐渐的显得孤立;而对犯错误的同学批评过多反而激起同学对其的同情、怜悯;老师推荐订阅的刊物、书籍学生感到反感,不屑一顾,而对学校不提倡看的书兴趣浓厚,争相传阅。这就是当代学生中滋长的一种心理——逆反心理,它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9.
高职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和管理经验分析了在特殊的心理期和生理期,不当的家庭教育、不当的学校教育手段、不良的社会环境是高职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最主要的四个因素,并提出了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避免、克服逆反心理的五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正确舆论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心理活动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要防止和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