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宪法一开始即以根本法的形式存在,其正当性源于人民主权原则,宪法既是国家统治的最高政治规则,又是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律规范,还是统摄一国内一切公法与私法的最高法规范.明确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性质和地位是我国现行宪法的显著特点,宪法实施是一项政治机制和法律机制协同作业的系统工程,只有"政治的归政治,法律的归法律",才能真正实现宪政和宪治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2.
通过区分教学自由与言论自由可以探讨教学自由的范围与界限。教学自由是宪法确认的基本权利,它是社会基本权而非言论表达自由,是教师在教学场所传授专业知识的权利,属于非政治表达的范围。教师对专业知识和科学知识的选择和决定是教学自由的重要内容,它排除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干涉,所以,教学自由被限定在专业知识领域内。教师不得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政治表达,其言论自由只能在开放式的公共领域内展开。  相似文献   

3.
在英国,法律和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宪法性权利的保护上,因为宪法性权利不仅要影响英国议会议员、政府官员以及司法官员的特定是非观念,而且要影响其立法过程、执法过程和司法过程的程序。就政治与法律之间关系的一般理论而言,直接关涉到英国的政治、法律和人的活动,并体现英国宪法性人权与立法之关系以及英国宪法性人权的保护方式,进而通过英国人权法与英国法官具有政治性的裁决之间的相互作用诠释其对英国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型构英国法律和政策的制定程序。  相似文献   

4.
"领导权"和"我们"这两个核心概念蕴含了拉克劳和墨菲后现代政治建构的一种特殊逻辑:在市民社会中重建政治共同体。这种政治逻辑不曾也不可能出现在传统社会及其政治理论之中;它是西方后工业社会或者说发达的市民社会的产物;它意味着市民社会被建构为"领导权"和"我们"在其中运作的一个具有政治属性的公共领域。其中某些观点对中国市民社会的公共领域建设具有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传统的立宪理论,宪法仅以国家公权力作为约束的对象,在私法领域内宪法基本权利条款无法适用,但是进入现代宪法时期后,宪法理论将宪法效力逐步向私法领域拓展,相继出现了德国的"第三人效力"理论和美国的"国家行为"理论。在中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和政治体制下,想要在私法领域内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尝试建立一种公民宪法基本权利诉讼机制,但适用私权诉讼制度的前提必须是穷尽一切救济途径,以防止权利滥用。  相似文献   

6.
<正>当下,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被界定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大要素,实现四者相互融合,促进"四位一体",成为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引。有没有一种教育载体能够实现四大要素的共通融合,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最大化?笔者认为,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探索和尝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宪法教育具有现实的迫切性和操作的可行性。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加强宪法教育的迫切需求1.培育核心素养:宪法的地位和功能无可替代宪法作为母法,一方面,是国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指出系统对生活世界的入侵反映在政治领域就是行政权力干涉交往权力,这是政治权力合法性问题的重要表现;法律是联系系统和生活世界的转换机制,行政权力以合法律的形式干涉交往权力是产生政治权力合法性问题的重要原因;通过公共商谈保证法律的合规范性,通过民主程序化实现法律规范的制度化,把法律看做交往权力转变为行政权力的重要媒介,可以实现政治权力的合法化,这符合法治国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这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的领域,是全体公民共同生活的准则。就广大青年学生来说,未来的事业  相似文献   

9.
阿伦特建立的对社会进行"私人领域"、"社会领域"和"公共领域"三元相分的理论分析框架,既与传统市民社会理论范式不同,也与哈贝马斯等人的三分模式有异。它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一个新的政治哲学概念——公共领域的诞生,而且也标志着一个新的社会理论分析话语——公共领域理论范式的浮出水面。因此,研究阿伦特的社会三分理论模式具有多重政治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之一,是指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公共必修课。本文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工作的状况以及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建议和举措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法律以社会为基础,对社会起着强大的作用。法律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对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领域的功能。在法律的各种社会功能中,其公共职能日益扩大,而且随着科技社会的到来,法律公共功能呈现出广泛性、新颖性和全球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1982年宪法深刻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是一部拨乱反正的宪法,也是一部浸染着宪政精神的社会主义宪法:它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事实上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纠正了"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无产阶级专政,确立了受宪法和法律限制的人民民主专政;改变了党政不分的政权体制,加强了人民民主;建立了反对个人专制的硬性制度,维护了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它认真对待了公民权利,维护了人的尊严。1982年宪法的颁布与施行客观真实地宣示了社会主义宪政在中国的启航。  相似文献   

13.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进行宪法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和正确对待西方宪政文明,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性、优越性以及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澄清现实中存在的关于宪法问题的一些思想偏向,给大学生施加正确的影响,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宪法观念.  相似文献   

14.
汉娜.阿伦特作为最早对公共领域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哲学家,她在分析人的条件、极权主义起源和现代西方宪政困境等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公共领域问题的宪政理论价值,并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理论解决建构起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公共领域理论系统。这一理论的提出,既是她本人独特人生经历的时代感悟的理性成果,又是她对20世纪欧美社会的政治现象、政治过程和政治思想变迁的理论反思的结果。它不仅体现了阿伦特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哲学家理论创造活动的卓越之处,而且也奠定了她在公共领域理论发展史上的开创性地位。事实上,正是阿伦特的理论创建活动才使“公共领域”概念化,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和独具特色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宪法和法律对行政征用行为行使的前提"公共利益",没有明确的界定,以及部门利益的驱动、公务员素质等因素,在现实中行政征用权极易被滥用,表现突出的是政府对土地的征用行为。对于行政征用行为的控制,应从建立"公共利益"的决定机制和行政征用补偿程序入手,结合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完善我国的行政征用法律制度,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宪法的权威性是法治的基本原则 ,是法治区别人治的重要标志。它是人类社会在政治领域战胜封建势力的革命成果在法律上的最高体现形式。宪法的权威性实质上是人民权力的至上性。宪法的权威根源于人类自然正义的观念 ,在政治上的表现为限制政府权力 ,在法律上的表现为效力至上。我国现行的宪法之所以低权威性 ,其最主要原因是党法关系中的非宪政因素。因此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宪治党。要在宪法中对党政关系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明意味着现代政治的文明化,这种文明的政治是政治的人文关怀与宪法和法律理性秩序的统一。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宪法最基本的价值是:限制政府的权力,保障公民的权利。宪政与政治文明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8.
杨阳 《华章》2010,(36)
民主下的社会状态是公民没有义务服从其他任何公民,公民之间也不互相依赖,公民之服从于自己的利益,这种社会状态被界定为"民主的消极时刻",而政治领域中实行人民主权则被界定为.民主的积极时刻".托克维尔的意义就在于指出,"民主的消极时刻"与.民主的积极时刻"都是民主向社会不同领域扩展的表现,而个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社会领域与政治领域之间并不是完全分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9.
在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调整与保障功效的驱动下,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立法举措被给予了空前的重视和众多的选项.但是,支撑文化法制建设的宪法基点和学理基础还不够厚重和充分.为此,追溯文化基本权利的宪法意蕴、文化法律调整的宪法基础,才是促进文化权利规范得以实现的本原,而这需要比较法学视域中分析鉴别和引介吸取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理论资源.我国台湾地区承续大陆法系中德国宪法学说关于基本权利功能、文化基本权利、宪法基本国策、宪法审查机制、文化价值秩序等的学说脉络,在“文化宪法”研究作为部门宪法释义学的领域和层次上,重点分析了文化基本权利的本体性和文化法律制度的合宪性等一系列问题,为认识我国现行宪法文化权利条款的性质地位、内容设定及其边界限度,并由此为文化立法的原则基准与发展趋向提供了一定的学术参照.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的法律”。在此,笔者将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关宪法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和总结。一、宪法产生的必然性宪法是规定民主国家根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