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文章以常州工学院与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为例,分别从艺术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面对两国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目前学前教育艺术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通过调整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能为我国学前教育艺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流于形式的课程改革政策评价使人们逐渐忽略评价本身的教育性与实用性功能,而屈从于评价活动作为一种行政监督或控制的审查性、政治性属性。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我们日益发现课程改革政策评价更应该成为内在于改革过程的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机制,为提升与深化课程改革的运作水平提供重要依据。这种转向意味着我们需要解放既定的关于课程改革政策评价的属性认识,从我国新课程改革政策评价的现实经验与问题出发,关注评价活动应有的基本规范与趋势,从根本上优化我国课程改革政策评价,切实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澳大利亚几乎同时进行外语课程改革,但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差异,两国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澳大利亚高中外语课程改革对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启示有:提高课程目标的可行性;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规范和操作程序,完善评价实施.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我国在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课程与教学评价和管理问题也有了相当的认识。但纵观国外课程与教学评价和管理的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再回头考察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和管理的现状,我们能深刻地感觉到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研究和管理的模式,仍然有差距,仍然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要取得基础教育改革的完全胜利,完成这场深刻的变革,进一步完善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美、日两国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的思想、内容与方法,提出我国在素质教育下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为加快我国素质教育前进的步伐提出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我国在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课程与教学评价和管理问题也有了相当的认识.但纵观国外课程与教学评价和管理的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再回头考察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和管理的现状,我们能深刻地感觉到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研究和管理的模式,仍然有差距,仍然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要取得基础教育改革的完全胜利,完成这场深刻的变革,进一步完善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中的薄弱环节。课程改革与教学评价的形式化、课程设计与评价目的出现偏差、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的单一化、缺乏动态反馈和主体多元化评价等,是我国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的主要问题。发展策略:转变传统观念,把握课程改革和教学评价目标,创新教材教法和评价内容,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完善教学反馈和互动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杨新宇  侯新杰 《培训与研究》2009,26(2):104-107,111
文章简要地回顾了我国课程评价改革和物理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基本状况,对国外课程评价改革和科学课程评价改革的概况作了介绍。将国外课程评价改革和科学课程评价改革的状况与我国原有的课程评价和物理课程评价状况作了比较。指出我国课程评价改革和物理新课程评价改革刻不容缓,一线物理教师应该积极支持,加强实践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要地回顾了我国课程评价改革和物理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基本状况,对国外课程评价改革和科学课程评价改革的概况作了介绍。将国外课程评价改革和科学课程评价改革的状况与我国原有的课程评价和物理课程评价状况作了比较。指出我国课程评价改革和物理新课程评价改革刻不容缓,一线物理教师应该积极支持,加强实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关两国体育教学评价的比较,分析我国与美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提出改革的措施,为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区课程改革启动以来 ,各校及广大教师在日常评价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由于在广大教师队伍中 ,发展性课程评价还几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因此 ,从实施课程改革的战略任务出发 ,要实现从根本上完善这一评价体系 ,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标准和科学规范的操作办法任务仍十分艰巨。为建立一套符合我区实际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教师、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适应我区课程改革发展的新形式 ,保证我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发展性课程评价解析与实施建议 (…  相似文献   

12.
远程教育的两大攻坚战:学习评价与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这是围绕我国当前远程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学者对话。我国第三代远程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何超越当前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作者认为,健全、完善和创新远程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这不仅要创新学生的考试模式,而且要健全、完善对教师、课程、资源的评价和对远程教育办学主体及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评价。围绕这一突破口需要开展两大攻坚战——学习评价与资源评价,落脚点是提高远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信心与综合素质。这是提高中国远程教育质量的难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育改革已深入到课程与教学领域。 2 0世纪末 ,我国在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对课程与教学的评价问题也有了相当的认识。但若深入探讨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研究的理论 ,全面考察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现状 ,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不容乐观的。 2 0 0 1年 6月 8日 ,教育部经过国务院同意 ,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展。评价是保证改革有效实施的必要手段。改革的顺利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 ,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已有的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欧用生教授是我国台湾大同大学讲座教授、台北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教授。作为我国台湾课程界的著名专家,欧用生教授亲历了我国台湾数次课程改革的历程,深谙课改潮流的暗礁在于课程评价。通过对欧用生教授的访谈可知,20世纪以来,我国台湾进行的历次课程改革均有其深层原因。九年一贯课程改革是我国台湾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大变革,但其课程评价的异化现象是本次课程改革最为薄弱的环节,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以课程评价文化引领课程评价改革,是课程评价改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与发展呼唤新型的课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军 《天中学刊》2006,21(4):15-17
课程改革活动促进了人们对课程评价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但从课程评价的现状看,课程评价却被过于泛化,而泛化的结果使课程评价被淹没在其他一般性的课程评价之中,从而削弱了对课程评价的研究。因此,还原课程评价的本来面目,并在我国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评价研究领域,这对于建构课程理论与教育评价以及我国的课程改革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展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实现课程变革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工作模式。因此,评价改革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在进行的第8次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作为县级教研部门,如何运用新的评价理念,针对本县实际,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机制,促进学校全面发展,这是极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美两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两国教师教学评价发展历程,评价机构、评价目的、评价方式、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课程评价理论最早起源于美国,在我国课程评价理论是一个十分薄弱的领域。从国内外课程评价理论的发展、我国学校自主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改革面临的困境以及走出课程评价改革的困境与如何发展三个方面来分析课程评价,针对当前的课程评价改革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是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完善的评价体系应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课程方案以及教学资料的质量水平,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对课程及教学资料进行恰当的评价,则是促进其的重要手段。美国课程改革运动的消费导向评价模式的产生与运用,对课程方案、教学资料、教学器材等教育工具的改进与完善发挥了积极作用。消费导向评价的实践,促进了学校课程及教学资料的编制指导思想和质量标准的发展。这对正在学校教育改革,但尚未关注到如采用课程资料消费导向评价模式的我国高校来说,或许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